【摘要】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我國的亮麗瑰寶,它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是我國和諧發(fā)展的根本,是我國的精神命脈。對于《論語》整本書的閱讀,這種更加系統(tǒng)、更加具有深層含義的閱讀方式,能幫助學生更容易了解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所以,選擇用《論語》整本書的閱讀作為基礎,將整本書的閱讀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行無形地融合,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多多了解更多的文化,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他們的文化底蘊,也為學生以后自覺主動發(fā)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任奠定基礎。
【關鍵詞】整本書閱讀;文化傳承;論語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2)06-144-03
【本文著錄格式】陳雪萍.《論語》整本書閱讀談中華文化傳承[J].中國民族博覽,2022,03(06):144-146.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十三五”課題“基于提升核心素養(yǎng)目標下的‘整本書閱讀’課堂教學策略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20】GHB3453)。
一、《論語》整本書閱讀的重要性
根據(jù)當今語文新課改的要求,整本書閱讀是一個必然的發(fā)展趨勢,但是如果想要在語文教學中落實這一趨勢,教師和學生必須齊心協(xié)力,尤其是《論語》整本書閱讀在語文學習中的價值不容小視。它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首先,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才是他們展開閱讀活動的原動力。當學生對《論語》這本書產(chǎn)生一定的閱讀興趣后,他們便會積極主動去探究整本書,從而閱讀效率便會提高,為他們之后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奠定一定的基礎。所以在開展《論語》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語文教學來提升學生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能力,這也是新課改的硬性要求。語文教學追其根本是國學教育,另一種說法便是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教育,所以選擇《論語》進行整本書閱讀,學生自然而然便會明白,無論是從發(fā)展的角度還是提升的角度來講,經(jīng)典名著題材的閱讀,對于有效培養(yǎng)他們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神和意識是毋庸置疑的。《論語》也能讓學生在傳統(tǒng)文化方面的知識更加豐富,具有內涵。從學生角度出發(fā),無論在哪一時期專心讀懂某一本書,這對他之后心志專一、徹底探究在無形之中都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當學生閱讀完整本《論語》過后,他們的精讀程度以及速讀程度都會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所以,無論是中學生還是小學生乃至大學生,對于《論語》整本書閱讀能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以及閱讀素養(yǎng)。只要在閱讀的道路中堅持不懈、克服困難,都能取得豐碩的語文學習成果。選擇《論語》進行整本書閱讀可以幫助學生發(fā)展辨性思維,首先它是一部非常優(yōu)秀的語錄體,語言比較簡練,且含義相對深刻,并且《論語》中的很多語言具有生命力,其中很多比喻句、名言警句在生活中被大眾廣泛使用,閱讀起來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但又不失典雅。所以學生通過認真研讀《論語》整本書,可以從孔子及其弟子身上學習到很多為人處世方面的優(yōu)點,學生的人格培養(yǎng)提供扎實養(yǎng)分。
二、《論語》整本書閱讀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對于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歷史非常悠久,但又一度容易忽視,所以導致目前學生整本書閱讀的狀況并不理想,近些年來考試的側重點,對于整本書閱讀內容的考查比例也在逐漸增加,所以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對整本書閱讀提高重視,并且對閱讀效率提出具體要求。而《論語》作為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經(jīng)典著作,無論是對于學生學習方面還是生活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響力,是整本書閱讀的最佳選擇。但是關于如何開展《論語》整本書閱讀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從其中提高自身文化修養(yǎng)以及閱讀能力的問題并沒有得到很好解決。學生并不知道從哪些方面進行《論語》整本書閱讀的研究,他們在閱讀過程中并不知道應該明確整本書的概念,在完成了整本書的閱讀過后,也無法真正理解其中的價值所在,無論是內容還是效果兩個方面都達不到教學的要求:當學生閱讀完整本《論語》過后,不僅要細讀文本中的每一個文字,更要理解文字背后潛在的思想,還能領悟到文字中蘊含的大智慧。而現(xiàn)實情況是學生只是草草了事,并沒有真正走進《論語》這本書。讀書的終極要求應該是讀出自己,要始終保持一種獨立的精神,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思維,學會在文本的基礎上舉一反三,有所啟發(fā),有所升華,可以根據(jù)文本的內容轉換各個角度進行分析。顯然,學生目前達不到這種高度,而傳統(tǒng)教學模式呈現(xiàn)出的是“快餐化”“刷題式”傾向,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能力以及審美能力都產(chǎn)生了消極的影響,所以在整本書閱讀教學這一方面也不能切實達到幫助學生充實精神,提升素養(yǎng)的要求。這種比較極端的教學模式,會對學生之后的學習方法產(chǎn)生消極影響,對于培養(yǎng)他們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神毫無幫助。所以教師要針對這些問題,根據(jù)新課改的要求,在教學實踐中落實《論語》整本書閱讀的學習任務,使得學生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開闊他們的視野、自覺主動地繼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三、《論語》整本書閱讀的實施策略
(一)比較中西方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感悟孔子思想
在《論語》中,孔子的思想與傳統(tǒng)西方哲學的認識論和主體論是不同的,在《論語》開篇中,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從這一段文字便可以看出孔子是比較追求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去面對學習、面對生活,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求取真知、發(fā)奮圖強,一般教導學生都是采取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在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很少有像西方國家文化那樣慘烈的結局,以悲劇結尾。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是和諧相處,主張的是禮樂傳統(tǒng),不會將人的希望與未來寄托在彼岸世界里,是主張活在當下,成就于當下,是需要擁有豁達樂觀的態(tài)度去面對人生的。從另外一種角度來講,“禮樂傳統(tǒng)”中的“樂”,在孔子思想中是一種過程,是塑造人格的完善過程,是在了解客觀世界過后保有精神世界的一種境界,這種思想是自由的,不受他人控制的,是充滿放松娛樂感的,是成就自我的滿足感,是理性與感性之間的相互和諧。它承載著人的心理情感,承載著心靈的實現(xiàn),是“仁”的最高層次,達到這種境界可以藐視一切權貴,可以不畏權勢,可以擁有自由的靈魂,這是人生態(tài)度,也是審美觀點。當然,《論語》中的許多觀點與現(xiàn)代生活方式也不是完全相同的,但它是一種比較自在的生存方式,真正領悟其文化需要當今學生不斷研讀、不斷探究,在自我反思中實現(xiàn)自我超越,這對于學生來說確實任重道遠。當今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設社會主義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都需要孔子儒學中豁達樂觀、自強不息、堅持不懈的傳統(tǒng)精神,對于學生繼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具有一定的推動力。當然,學生也應該深入挖掘孔子思想的根本所在,而不是一味的無腦繼承,根據(jù)社會實際發(fā)展情況,進行有選擇、有實際意義的繼承,不應完全拋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也不應全盤接收。
(二)從論語故事入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論語》是高中生普遍接觸的一種文言文閱讀內容,很多學生都可以達到耳熟能詳?shù)某潭龋瑫r,學生對于《論語》的內容也有所了解。正是因為這樣,在學生的印象中,《論語》中的語言一般采用論述式為主,使得文章讀起來枯燥無味,難以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于這一情況,教師可以采用故事導入式教學方式,通過在課堂上適當?shù)囊牍适陆虒W,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到學習情境,加深學生對這篇論語背景的了解,提高學生對論語內容的理解能力,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例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引入孔子與其他弟子之間發(fā)生的一些有趣且富有哲理的故事講解給學生聽。如有一次孔子帶學生出游,中午做飯,在飯快要熟的時候,孔子進廚房正好看到顏回在用手抓飯,他就誤會顏回提前偷吃,顏回解釋道看到有灰掉進鍋里,所以將弄臟的飯粒拿起來吃了。知道真相后的孔子不禁言道:“我親眼看到的事情也不確實,何況是道聽途說呢?”在故事分享完成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互相討論,分享他們所了解的《論語》中的小故事,學習其中的哲理。另外,學習《論語》除了可以互相分享其中的故事以外,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孔子與其弟子的故事,教師可以為學生分享孔子的相關影片,讓學生了解孔子與其弟子的生活背景,加深對《論語》的理解。由上述可知,通過故事講解和影片的觀看,能讓學生對論語故事有一個整體的了解,促進學生對《論語》中故事內容的深入挖掘,有利于《論語》整本書的閱讀質量。
(三)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簡化學生閱讀工作
由于《論語》整本書都屬于文言文,其中涉及很多生僻字以及語言的奇怪用法,對于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這往往是學生提高閱讀質量的一大阻礙,使得很多學生在讀書過程中選擇放棄。所以,在學生閱讀《論語》時,教師可以給予學生一定的閱讀指導,讓學生有目標,有方向的閱讀這本書,簡化學生的閱讀過程。首先,在學生閱讀《論語》前,教師應該為學生選擇比較簡單的版本,最好書本的一側有注釋,這樣方便學生在閱讀中遇到不懂的詞匯和語言時進行查找,促進學生更為輕松的閱讀。其次,教師可以給學生安排《論語》復述的學習任務,即在學生每閱讀完一篇內容以后,教師分小組挑選,每個代表為大家復述學習內容,給大家分享從這篇內容中學到的知識以及明白的道理。復述的過程就是學生重新學習的過程,通過對文章的進一步復述,能加深學生對文章知識的記憶,提高學生對書本內容的學習質量。同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邊閱讀邊摘抄的語文學習習慣,在中學期間,書本上會出現(xiàn)很多《論語》片段,這些片段往往語言優(yōu)美,道理深奧,而且在閱讀過程中也會遇到一些在寫作中應用價值很高的選段。所以學生在閱讀中通過《論語》內容摘抄,可以充實學生的語文知識儲備,讓學生在閱讀完整本書后感覺有所收獲。另外,由于整篇《論語》內容廣泛,所以閱讀中耗時耗力,為了促進學生更順利且有耐心地完成《論語》閱讀,教師可以給學生制訂《論語》閱讀計劃,按照《論語》內容適當?shù)貏澐置咳臻喿x量,讓學生按照閱讀計劃不斷推進閱讀進度,這樣不容易使學生放棄或者懈怠。中學學生的學習任務繁多,很多學生就忽略了閱讀的重要性,教師一定要將這一問題重視起來,為學生合理的安排閱讀時間,只有周而復始地進行下去,才會有效提高學生的《論語》學習質量,充實學生的語文知識儲備。
(四)開設《論語》閱讀活動,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閱讀《論語》的作用,不是要求學生完成論語這本書的閱讀任務,而是希望通過這本書的閱讀,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用《論語》內容充實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所以,在閱讀完成以后,學生能對這本書的人物特征進行有效歸納總結,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學習該本書中表達的一些哲學道理,這才是閱讀本書的真正意義。因此,為了讓學生在閱讀完成以后有所收獲。教師可以在學生閱讀《論語》后開展閱讀分享活動,分享內容廣泛,可以是對書本中某一人物形象的理解,也可以是整本書的閱讀感悟,或者為大家分享閱讀完這本書后明白的處事道理。同時,學生之間還可以互相分享閱讀經(jīng)驗,學習一些比較快速的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不能一蹴而就,《論語》學習也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完成的任務,所以學生在閱讀中要有耐心,不斷完成教師布置的閱讀任務,積極參加班級組織的《論語》分享活動,完成《論語》閱讀任務不是目的,真正目的是在這一過程中促進學生表達能力以及感悟能力的提升。所以,開設《論語》閱讀活動能促進學生充分地參與到閱讀過程中,激活學生閱讀的內在動力,提高學生良好的閱讀品質,為學生以后的文言文學習以及閱讀其他書本打好堅實的基礎。
(五)采用閱讀導向教學,提高學生閱讀效率
學生一旦對《論語》閱讀產(chǎn)生興趣以及產(chǎn)生閱讀積極性,就會快速將其閱讀完成。這一過程中,為了使學生能深入閱讀,教師可以采用問題導向,為學生設計一定量的閱讀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讀這本書,不斷地找到話題突破口,讓學生在閱讀中學習,產(chǎn)生自己思想與作者思想之間的碰撞,做一個有想法的閱讀者。解決問題是閱讀過程中一個很好的閱讀導向,通過引入一定的話題,讓學生帶著話題閱讀文章,一方面能提高學生的閱讀目的性,為學生閱讀提供一個合適的指導方向;另一方面帶著要解決的問題閱讀文章,可以讓學生的文本理解與文章內容進行更好的碰撞,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因此,教師應該了解學生的閱讀需求,根據(jù)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知識儲備,為學生設計一些合適的閱讀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閱讀文章,從而更好地深入下去。比如,學生在中學階段會學到一些《論語》片段,在對《論語》整本書閱讀之前,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思考以下內容:學生對《論語》的理解是什么?孔子的思想為什么會被現(xiàn)代人積極推崇,流傳千古而經(jīng)久不衰,孔子為什么在當時如此艱難的環(huán)境下還能積極向上面對生活,通過以上問題,能激發(fā)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對《論語》閱讀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帶著這些問題深入閱讀。同時,在學生閱讀過程中,解決完這些問題以后,教師還可以尋找其他的話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進行話題討論,不斷交流從書本中學習到的人生哲理。
綜上所述,《論語》閱讀不僅是新課標改革過程中對學生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提升的重要方法?!墩撜Z》是當之無愧的國學經(jīng)典,它能千古流傳,經(jīng)久不衰,離不開其中哲理的與時俱進性。深入閱讀《論語》這本書,能提高學生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讓學生深入感悟其中表達的人生哲理。學生通過跨時空與古代賢者進行交流,可以感受到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無窮魅力。因此,教師應該正確的引導學生進行《論語》閱讀,在學生閱讀過程中,采用合理的策略提高學生閱讀質量,促進學生不斷吸取其中的精華,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最終實現(xiàn)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農靜純.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廣西教育,2014(34).
[2]黃乃佳.淺議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整體感知[J].語數(shù)外學習(高中語文教學),2014(4).
[3]陳軍.淺析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J].新課程(中旬),2012(6).
[4]徐苑.《論語》整本書閱讀的實施策略[J].語文教學與研究,2020(16).
[5]賀德廳.擴大閱讀視野 增加知識積累:談《高中語文讀本》的讀法[J].中學語文,2007(29).
作者簡介:陳雪萍(1984-),女,甘肅武威人,研究生,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語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