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摘 要:幼兒園是學前教育的重要階段,需要對教學過程引起重視,采取家園共育教學模式,對幼兒展開全面教育?;诖?,本文將從教學觀念、親子活動、知識分享、分層指導、全面評價等方面對家園共育教學模式的應用進行分析,使家長意識到自身在教育中的地位,使幼兒教師與家長之間能夠加強合作,提高教學方法的有效性,保障家長在幼兒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關(guān)鍵詞:幼兒園;家園共育;家長;幼兒教師
【中圖分類號】G616?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13-0001-03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Home-Kindergarten Co-Education Teaching Mode in Kindergarten Education
LIU Fang? (Chenggouyi Kindergarten, Anding District, Dingxi City, Gan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Kindergarten is an important stage of preschool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teaching process, adopt the teaching mode of home-kindergarten co-education, and carry out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for children.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home-kindergarten co-education teaching model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concepts, parent-child activities, knowledge sharing, hierarchical guidanc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etc. It can strengthen cooperation with parents,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ensure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parents in early childhood teaching.
【Keywords】Kindergarten; Home-kindergarten co-education; Parents; Kindergarten teachers
1.幼兒園家園合作共育教育模式的重要性
家園合作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模式,能夠使家長與幼兒教師之間建立有效溝通,對幼兒進行全面教學,保證教學工作能夠順利開展。首先,家園合作可以提供溝通橋梁,使家長之間可以針對教學過程進行合作,確保幼兒能夠按照要求完成作業(yè),使教學過程更加具有意義。實際上,家長很少與幼兒教師進行溝通,幼兒教師無法得知幼兒在家的表現(xiàn),將會影響到幼兒園的教學水平,導致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問題。其次,能夠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zhì),不僅可以促進其學科水平的提升,還可以使其德智體全面發(fā)展,使幼兒能夠贏在起跑線上。通常情況下,家長希望幼兒具有較強的能力,能夠迅速適應學習環(huán)境,而綜合素質(zhì)對幼兒的學習起到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因而不能忽略對幼兒的綜合素質(zhì)培養(yǎng)。最后,對幼兒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幼兒教師的教學應以幼兒的實際情況作為依據(jù),對幼兒的家庭表現(xiàn)進行分析,使其能夠逐漸適應幼兒教師的教學方法,而且能夠充分發(fā)揮出家長在教學中的作用,促進家園合作共育模式的建立。由此可見,家園合作共育模式非常重要,能夠提高對幼兒的教學效率,使其具有良好的學習表現(xiàn),進而保障幼兒的成長狀況。
2.幼兒園家園合作共育教育模式的應用分析
(1)注意轉(zhuǎn)變教學觀念
采用家園合作教學方式時,需要對教學觀念進行轉(zhuǎn)變,認識到家長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將家長引入教學體系中。實際教學過程中,家長往往會將教育責任全部推給幼兒教師,容易導致對幼兒的關(guān)注度不足,無法全面了解幼兒的在校表現(xiàn),而且平時又疏于對幼兒的管理,容易導致幼兒在學習上出現(xiàn)落后的局面。為了確保家庭合作共育模式的開展,需要注重教學觀念的轉(zhuǎn)變,使家庭教育的作用能夠凸顯出來。一方面,幼兒教師需要與家長建立溝通關(guān)系,對幼兒的在校表現(xiàn)及時進行探討,使家長能夠更好地了解幼兒的在校情況,進而起到有效的監(jiān)督作用。另一方面,需要轉(zhuǎn)變家長不正確的教學觀念,使其能夠配合幼兒教師完成教學工作,督促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共同促進幼兒學習水平的提高。在家園合作共育模式的作用下,使教學過程得到有效的彌補,可以實現(xiàn)對幼兒的全面教育,及時對幼兒的學習狀況進行了解,在學習方面對幼兒進行科學管理,使其能夠養(yǎng)成健康的學習心態(tài),并且使家長能夠意識到自己在幼兒教育中的地位。
(2)積極主動聯(lián)系家長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幼兒教師需要注重與家長的溝通,定期將幼兒的在校情況向家長匯報,使家長認識到幼兒的教育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幼兒教師會要求家長配合,為幼兒教師的教學過程進行鋪墊,但這種教學方法很難起到效果,而且家長的教學能力有限,影響合作教學的執(zhí)行效果。家園合作共育需要注重實踐,幼兒教師與家長需要配合,主動與家長聯(lián)系,使家長能夠掌握合作教學的方法,避免采用無用的教學方式,導致合作教學無法順利進行。幼兒教師需要聯(lián)合家長定期召開家園合作共育教育會議,對合作共育的要點進行說明,提高教育模式的有效性,確保幼兒教師能夠掌握教學模式的主動性,使家長能夠主動投入幼兒的教育中。通過積極溝通,可以使幼兒教師與家長的關(guān)系更加密切,提高兩者間互動交流的頻次,便于對幼兒情況進行共同探討,使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得到改進。家長在教育中的作用不容忽視,幼兒教師與家長需要彼此了解,將教育方針進行準確傳達,確保家園合作共育教育的實施效果。24D4F802-07DE-49A7-9AA4-9898777CBAA0
(3)組織開展親子活動
親子活動在家園合作共育中具有實踐意義,可以增進家長、幼兒、幼兒教師之間的關(guān)系,使幼兒能夠配合幼兒教師與家長的要求,確保對幼兒的教育能力。在親子活動的作用下,由幼兒教師組織親子活動,使家長參與到教育過程中,在現(xiàn)場對幼兒進行指導,不僅可以增進幼兒與家長之間的關(guān)系,還能對幼兒起到教育目的,提高教學方法的合理性。幼兒教師需要主動向家長說明親子活動的重要性,確保每位家長能夠參與到活動中,對幼兒的教學過程進行引導,確保幼兒能夠接受家長的教育。而且,通過親子活動進行教育能夠避免幼兒產(chǎn)生叛逆心理,在愉快的氛圍中對幼兒展開教育,在活動中發(fā)揮家長的榜樣力量,對幼兒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進而對幼兒起到良好的引導效果。舉辦親子活動時,幼兒教師需要充分調(diào)動家長的熱情,以誠實、友善等品質(zhì)作為活動的主題,使幼兒能夠逐漸完成對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使其具有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
(4)分享幼兒的教育知識
在幼兒教育方面,幼兒教師具有較強的專業(yè)性,需要注重幼兒教育知識的分享,提高家長的育兒知識水平,為家園合作共育教育奠定理論基礎(chǔ)。實際上,家長在幼兒知識方面存在不足的情況,幼兒教師需要做好育兒知識的科普工作。例如,定期向家長推薦育兒方面的書籍,如《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育兒百科》等,使家長可以對育兒知識進行自學,提高育兒方法的有效性。同時,需要注重育兒方式的調(diào)整,按照幼兒的發(fā)展規(guī)律,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采用針對性的教育形式。為此,可以向家長推薦《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這類書籍,使家長的育兒知識更加全面,對幼兒進行全面的教學。另外,幼兒教師可以組建微信群、QQ群等,豐富育兒知識的分享渠道,便于幼兒教師將整合后的內(nèi)容進行分享。通過這種方式,幼兒教師可以對家長存在的育兒問題進行指導,便于對育兒知識進行講解,提高家長的育兒能力,使家園合作共育教學能夠起到積極作用。為了使幼兒知識便于分享,幼兒教師還應做好知識的整合工作,確保育兒知識分享的規(guī)范性,使合作育兒過程得到有效推進,保障育兒活動能夠順利進行。
(5)豐富家園合作形式
家園合作共育教育具有豐富的形式,提高家長在合作中的參與度,共同對幼兒展開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幼兒教師可以設(shè)立家長開放日,家長可以到校對幼兒的表現(xiàn)進行觀察,確保幼兒的教育情況。當發(fā)現(xiàn)幼兒存在不良習慣時,及時對幼兒進行指導,使不良習慣得到及時糾正,進而避免不良習慣的養(yǎng)成。通過對幼兒進行觀察,幼兒教師與家長可以基于實際對幼兒教育進行探討,對其采用因材施教的教育形式,使教學模式的開展更加深入。幼兒教師需要對幼兒園的圖書室進行安排,邀請家長與孩子共同閱讀繪本,可以直接對幼兒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解,使家園合作的實施更加密切。幼兒教師還可以鼓勵家長參與幼兒授課,使其能夠參與到幼兒教育中,提高對幼兒習慣的約束能力。通過豐富家園合作的形式,可以提高家長在共育教育中的參與度,使家長能夠了解幼兒的在園表現(xiàn),同時對幼兒的性格特點有所了解,進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
(6)尊重家長的重要地位
家長是家園合作共育教育的重要參與者,需要提高家長在教育中的地位,確保家長對幼兒教育的主動性。在與家長溝通過中應做到平等、公開,構(gòu)建多樣化的溝融形式,便于家長與幼兒教師進行交流。在溝通方式方面,可以選擇電話、微信等,也可以選擇面對面的交流形式,便于對幼兒問題進行探討,使其能夠得到更加完善的教育。家長需要對每天幼兒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解,幫助幼兒對學習成果進行鞏固,確保每天的學習效果,逐步完成對知識的積累。幼兒教師需要向家長公布每天的教學內(nèi)容,便于家長對幼兒進行輔導,對其學習狀況可以起到督促作用,保障幼兒的教育質(zhì)量。在家園合作共育的作用下,可以起到“1+1”大于2的效果,使家長主動配合幼兒教師進行教育,促進家園合作的實施。家長對幼兒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需要提高對幼兒教育的重視程度,平時應加強對幼兒的關(guān)心,積極發(fā)揮家長的作用,使家長的重要地位得以體現(xiàn)。
(7)定期召開家長會議
在家園合作共育模式中,需要做好家長會的組織工作,定期對幼兒的教育情況進行探討,使家長了解幼兒的學習狀況。家長的工作時間一般較忙,幼兒教師需要安排好家長會的時間,確保家長能夠全部參加,使家長會順利召開。在家長會中,幼兒教師需要對幼兒的學習情況進行說明,對目前的教育方法進行說明,確保家長能夠與幼兒教師建立配合關(guān)系,共同對幼兒展開教育,保障教育方針能夠得到有效傳達。同時,需要向家長強調(diào)家園合作共育的重要性,使家長能夠更好地對幼兒展開教育,使幼兒能夠成為接受教育的主體。幼兒教師還應對家長存在的問題進行解答,確保合作共育方法的有效性,避免家長在育兒過程中產(chǎn)生疑問。通常情況下,家長不喜歡千篇一律的家長會,幼兒教師需要注重家長會的創(chuàng)新性,為家長提出建設(shè)性的意見,從實際解決家長的問題。另外,還需要對家長會進行線上討論,與家長進行一對一的交流,有針對性對幼兒的問題進行分析,使家長能夠更好地投入合作教育中。
(8)采用分層指導方式
家庭合作共育需要注重分層指導的應用,幼兒教師需要做好分層組織工作,合理安排家庭教育指導計劃,確保教學計劃能夠有序進行,使幼兒教師及家長能夠及時了解工作的進展情況。在家庭合作教育過程中,需要做好職責的劃分,防止教學過程中存在重復性,排除不必要的教學任務,提高教學方法的有效性。在教育過程中,需要注重層面劃分,按照園級、年級、班級進行管理,使不同層次能夠得到有效指導,保障幼兒教育工作能夠順利實施。在園級活動方面,需要定期對家長進行育兒講座,提高家長的整體育兒水平,為家長與幼兒教師的配合奠定合作關(guān)系。在年級、班級方面,需要做好現(xiàn)場指導工作,同時考慮到家長的個別需求,為家長解決實際問題,確保家庭合作共育的實際意義。
(9)遵循幼兒行為特點
家庭合作共育需要遵循幼兒的行為特點,采用適合幼兒的教育方式,避免在教育過程中對其心理造成影響。目前,家庭環(huán)境中獨生子女的情況偏多,幼兒的人際溝通能力存在不同的情況,若是幼兒之間缺乏溝通,將會對其理解能力造成影響,導致對事物的判斷能力下降。在幼兒園,幼兒教師需要引導幼兒之間進行溝通交流,構(gòu)建豐富的教學方式,使幼兒能夠在交流中產(chǎn)生合作意識,使其能夠體會到合作的快樂。在家庭環(huán)境中,家長需要與幼兒構(gòu)建良好的溝通關(guān)系,平時需要與幼兒主動溝通,不僅需要了解幼兒的學習狀況,還應對其心理情況進行關(guān)心,確保幼兒具有正常的行為習慣。幼兒教師與家長需要對幼兒的日常行為進行交流,進而對幼兒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判斷,保障幼兒能夠保持身心健康。
(10)采取全面評價策略
家園合作共育需要注重評價策略的制定,建立完善的評價方式,對幼兒的教育情況進行評價,進而對教學策略進行調(diào)整。在評價過程中,需要對幼兒的德智體進行全面評價,對家園合作共育教育的效果進行評估,確保教學方法的有效性。家庭合作共育評價需要從兩個層面展開:一方面,幼兒教師方面的評價。幼兒教師需要對評價體系進行構(gòu)建,對幼兒的學習情況、行為表現(xiàn)等進行評分,使幼兒的日常表現(xiàn)能夠得到量化評估,提高評價策略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家長方面的評價。家長需要參與到幼兒的評價中,將幼兒的家庭表現(xiàn)向幼兒教師進行反饋,對幼兒在家庭方面的表現(xiàn)進行評分。幼兒教師需要將在校、在家的幼兒評價進行匯總,對其采取全面的評價方式,提高評價策略的有效性。
3.結(jié)語
綜上所述,幼兒階段是開展教育的重要時期,需要注重家園合作教學方式的應用,提高幼兒教育的質(zhì)量水平。幼兒教師與家長需要積極展開互動,互相對幼兒的表現(xiàn)情況進行掌握,提高幼兒教育的實際效果。幼兒教師是家園合作的指導者,需要發(fā)揮統(tǒng)籌全局的工作,不斷提高家長的育兒能力,為幼兒構(gòu)建和諧的教育氛圍,提高教學方法的合理性。
參考文獻
[1]朱世芳.幼兒園家園合作共育教育模式探析[J].學周刊,2019(22).24D4F802-07DE-49A7-9AA4-9898777CBAA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