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潔
岳陽乃湘北門戶,水陸交通俱便,巴陵古城是歷朝府、州、郡、縣治所在地,經濟自然也就十分發(fā)達,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先民們在君山留下了巖畫“星云圖”,今岳陽出土的“唐舞女技樂青瓷俑群”也凸顯了唐朝的樂隊建制。一直到元代,馬致遠、白樸曾在岳陽客居,留下了許多詩詞和詞曲,這些都對岳陽戲曲的形成有著一定的影響。巴陵戲的形成與昆曲的流行緊密聯(lián)系,明末清初岳州府昆曲活動頻繁,較早形成的地方大戲湘劇、荊河戲、常德漢劇都曾演唱昆腔,由于岳陽戲班中有昆曲演出,所以產生了工度曲的佳士和入京隸樂部的弟子,并留下了觀看昆曲的大量詩句??瓢嗟呐d辦是一個劇中迅速發(fā)展和興旺發(fā)達的成熟標志,巴陵戲的三勝、九余、集慶科班,不僅名目清楚,而且藝徒成批,傳承有序,因此名伶輩出,技藝精湛,出現(xiàn)了“巴湘十八班”的繁榮景象。
一、戲曲的保護和傳承是弘揚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徑
以前戲曲的保護與傳承完全聽命于市場調節(jié),而眾多班社對巴陵戲發(fā)展的重要性只有在僅存一個劇團孤軍作戰(zhàn)之時才能彰顯出來,由于社會變革帶來的的沖擊,殘酷的戰(zhàn)爭以及水旱災害,岳陽百姓食不果腹,更別說閉門酣歌,因此僅存的幾個鄉(xiāng)班漂泊至邊遠山區(qū)?!笆枪手问乐舭惨詷罚湔?亂世之音怨以怨,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聲音之道,與政通矣?!毙轮袊闪⒅蟪霈F(xiàn)了一批從事巴陵戲工作文藝工作者,為了使巴陵戲的藝術得以延續(xù),他們從學習到演奏、創(chuàng)作、教學、研究,他們飽嘗藝術追求的艱辛與快樂,努力改善生存環(huán)境,將優(yōu)秀作品發(fā)揚光大,為岳陽文化增添了新的一頁。
那么面對如此瀕危的狀況,黨和政府也相對的進行了一些有效的保護手段,首先體現(xiàn)在政治地位提升,岳舞臺成立“文藝工會”時明確了藝人的政治地位,藝人享受國家干部待遇,從1951年徐升云被推選為“湖南戲曲改進委員會”委員以來,戲劇藝人參政議政,既有了保護戲曲文化的話語權,也有了處理重要社會問題的參與權,這大大鞏固了劇種保護的基礎。
在這個基礎之上,“岳陽巴陵戲劇團”的整頓合并是落實政策性保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遇到重大困難之時政府給予扶持,保證了巴陵戲劇團的穩(wěn)定發(fā)展,從國務院公布巴陵戲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保護項目,到岳陽市巴陵戲傳承研究院的建立并成為了“湖南省十大‘非遺’傳承保護基地“,這些措施都讓巴陵戲的許多問題得到了解決。
雖說政府的大力扶持在很大程度上對巴陵戲的傳承問題得到了緩沖,但傳統(tǒng)劇本的流失使得理論建設教學無法正常進行,巴陵戲教學錄像期間,由于巴陵戲藝人對理論建設少有自己系統(tǒng)化的理性認識,有些重要的問題并沒有深入的進行探討,近些年來劇種歷史資料的收集整理與研究為巴陵戲留下了可信的資料。
二、建立在傳承的理念上進行與時代相匹配的創(chuàng)新
由于時代的變遷,舊的程式要去表現(xiàn)新時代的新人新事,必須深入生活,積累生活素材以提高政治思想修養(yǎng)。各級政府組織的戲曲匯演,加強了劇種之間的交流,將巴陵戲表演藝術的改革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為了參加歷屆匯演,巴陵戲也編創(chuàng)了一批古裝戲和現(xiàn)代戲,這些“新”戲大多都在匯演中獲獎,但是除了《清明》和《遠在江湖》之外,其他的都絕跡于舞臺,那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狀況呢?從表面上來看,是過分強調舞美、服飾的時代感、真實性,受話劇和斯氏體的影響,寫意性的虛境多變成了實景,外出演出很不方便,因此為了表演而表演的劇目,在這之后便會不了了之,前人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劇目能延續(xù)至今,只作簡略的點綴,觀眾們卻能從中獲取關鍵信息,提醒我們不能忽略了戲曲的寫意性。
那為什么《遠在江湖》確能從中脫穎而出呢?
第一,它符合人情是非的思想道德意義的特色的要求,《遠在江湖》吸收洞庭湖區(qū)民歌元素,弘揚岳陽家喻戶曉的憂患精神,關乎著民族興亡,喚醒著岳陽人民內心深處善良淳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第二,它在已有的史實上進行了知識的補充,大家都知道滕子京被貶官到巴陵,卻不知他在面對困境時具體做了些什么,這部劇正式展現(xiàn)重修岳陽樓背后艱苦卓絕的歷史故事,把思想和美德重現(xiàn)在人們的眼前;第三,它在表達方式上滿足了觀眾的現(xiàn)代元素,劇作者在劇中加入了不少流行元素,如“裸官”“攤上大事了”等臺詞的出現(xiàn),巧妙地拉近了藝人與觀眾的距離,獨到而新穎;第四,它擁有著來自岳陽的雄厚的創(chuàng)作團隊和表演團隊,對巴陵本地非常的熟悉,本土演員的本色出演,標準的方言以及激情的表達,都讓劇目的演出富有張力;
大數(shù)據時代正在向我們靠近,娛樂方式的變化、數(shù)字技術的發(fā)展對戲曲的影響甚大,在這種嚴峻的環(huán)境下巴陵戲不得不為了適應時代變化不斷的充實其內容,來滿足形勢的發(fā)展與群眾的需要。把數(shù)字技術應用在雙文明遺產創(chuàng)新的領域是巴陵戲曲傳播方式上的創(chuàng)新,巴陵戲傳承研究院與當?shù)仉娨暸_聯(lián)合制作的專題片《岳陽文化廣場之巴陵戲》共有24集,與文化傳媒公司聯(lián)合制作了電視片《天下一戲,藝出巴陵》共12集,還收集了巴陵戲的音像資料,將其制作成了“巴陵戲電子書”,如此一來觀眾們即使不用親自到劇場也可以觀看、查詢巴陵戲并了解它,這些措施有效營造出濃烈的戲劇氛圍,并在岳陽人民的心中進行了戲曲文化傳播?!哆h在江湖》就能很好地體現(xiàn)這一點,其主創(chuàng)團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抓住觀眾對故鄉(xiāng)濃厚的感情來弘揚岳陽精神,將其拍攝成電影的形式也便于人們的觀看。
藝術創(chuàng)新是戲曲發(fā)展永恒的主題,而傳承和創(chuàng)新二者又是相輔相成的,一者有失,兩敗俱傷,如果沒有聲腔結構程式的掌握,沒有對劇中風格了解,革新就會脫離劇種原本想要表達的內容,因此無論怎樣創(chuàng)新,都不能脫離巴陵戲原有的的藝術特色去標新立異,必須以剝繭抽絲的精神去探索,才能在時代的大背景下閃耀出更加燦爛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