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博冉
這兩年,人們已經(jīng)不說“喪”了,而是經(jīng)常地把“emo”放在嘴邊——那么,到底什么是“emo”?
emo是一個網(wǎng)絡流行詞,原指emotional hardcore(情緒硬核)這種音樂流派,現(xiàn)在泛指情緒化或不開心等負面情緒,你可以把它理解為“e個人在夜里momo地哭”。
emo的核心是“負面情緒”,當你悲傷、憤怒、焦慮、沮喪時,都可以說自己“emo”了。比如,成績下滑會emo、工作不順會emo、失業(yè)會emo、沒錢會emo、談戀愛會emo、失戀會emo、受了委屈會emo、讓別人受委屈也會emo……
“emo”已經(jīng)取代了一切情緒低落的狀態(tài),成了和“絕絕子”“yyds”一樣的符號,讓我們在見到它的瞬間,就可以從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中找到一種與之對應的感受。
它可以發(fā)生在任何時間、任何場景。當那些不明所以的負面情緒以各種無法預料的方式闖入我們的內(nèi)心時,我們都可以說一句:“我emo了?!?/p>
emotional hardcore(情緒硬核)作為emo的出處,原本指一種獨立的搖滾風格。這類音樂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流行于美國,電吉他與架子鼓使得這類音樂激昂澎湃,營造出一種在失望生活中掙扎、吶喊的悲壯感。而極度情緒化的歌詞也使得這種音樂風格帶給聽者前所未有的觸動,讓人在不經(jīng)意間產(chǎn)生共鳴。
如今,雖然emo的含義已經(jīng)超出了音樂的范疇,但它依舊能帶給人共鳴感。emo作為一種網(wǎng)絡熱詞被人們廣泛使用,頻繁地出現(xiàn)在網(wǎng)絡和朋友圈中,由此形成了一種新的社交方式。逐漸地,在周圍環(huán)境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展起emo型社交。
從眾心理在其中發(fā)揮著作用,有的人開展emo型社交的原因的確是受迫于社交壓力,他們?yōu)榱俗屪约悍e極適應新事物,會努力嘗試融入新環(huán)境和新集體。當你真的融入其中時,你會發(fā)現(xiàn)emo就像一個巨大的房間,只要你emo了,你就能在這個房間里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而在這個房間中的其他人可以和你一起emo,一起感受負面情緒的侵襲??梢哉f,emo為我們那些無法言喻、難以啟齒的負面情緒找到了容身之所,并且讓我們從懂得它們的人那里得到共鳴。
根據(jù)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類有對歸屬和愛的需求,人們需要為自己劃定身份、尋找歸屬,并與他人建立情感聯(lián)系,而emo恰好就是提供這一切的途徑。
emo雖有上述的那些好處,但作為負面情緒的代名詞,emo的狀態(tài)一定代表著你正在經(jīng)歷某種痛苦,所以我們最終的目的是要告別它。
emo不好擺脫的一個原因是——沒有人說得清emo究竟指的是哪種情緒。
每個人都可以賦予它不同的內(nèi)在意義。如果你到網(wǎng)上去搜一圈,你會發(fā)現(xiàn)人們emo的理由五花八門。這也說明了人類的情緒遠比語言能夠形容的范圍要復雜得多。當我們無法概括和描述自己的情緒時,我們就制造出一個詞匯來概括它。
但是,如果我們想應對emo,告別emo,就要在負面情緒爆發(fā)的時候,能夠從中抽離,給自己的情緒降降溫。做到這一點,首先要學會對負面情緒進行識別。悲傷、憤怒、焦慮都可能被概括為“emo”,但它們的處理方式不一樣,先給你的情緒做好定位,才可能更好地平復它。
在識別情緒上有一個阻礙是,情緒不僅有基本情緒,還有復合情緒?;厩榫w諸如痛苦、愉快、憤怒、恐懼、害羞、自責,這些比較容易識別,而當基本情緒互相組合,形成復合情緒時,識別它就不太容易了。
憤怒+厭惡+輕蔑這三種基本情緒的組合,形成的是“敵意”這種復合情緒;
憤怒+厭惡+輕蔑+怨恨+愧疚+自責,形成的復合情緒叫作“嫉妒”;
當你對某人同時感到信任和害怕時,你會產(chǎn)生一種復合情緒叫作“服從”。
情緒的復雜,令很多人明明感受到了情緒卻表達不出來,會用“我心里難受”“我吃不下飯”“我睡不著覺”這樣的話來側(cè)面性地描述自己的情緒。也有很多人不管自己真實的感受是什么,一律用“焦慮”或“抑郁”來形容。
如果我們能夠準確識別出自己目前處于什么情緒,情緒的強度就會趨于平緩。那么,我們該如何準確識別情緒呢?我在這里列舉一個簡單的情緒分析辦法。
你上了一天班,疲憊地回到家,剛一走進孩子的房間就看到玩具撒了滿地都是;吃飯時孩子說了一句今天炒的菜有點咸,你心里不舒服,想批評孩子,甚至想扔掉他所有的玩具。
這個時候,你“心里不舒服”的這種復合情緒,可能是生氣、委屈、厭煩、難過組合起來的,那這些情緒是如何產(chǎn)生的呢?通過分析,你會發(fā)現(xiàn),生氣是因為孩子把玩具撒了一地卻不收拾;委屈是因為這些玩具是你辛辛苦苦收拾好的;厭煩是你現(xiàn)在很累,不想再幫孩子收拾玩具了;難過是因為你覺得孩子挑剔你做飯不好吃,孩子不理解你的辛苦。
當你把每個情緒都分析完之后,你就能清楚地知道,你希望孩子能夠自己收拾玩具,能夠體諒你,不要在小事上挑剔你。
那接下來你要做得就很簡單了——把情緒釋放掉。
描述事實:“我一回到家,就看到你把玩具撒了一地?!?/p>
表達感受:“我下班回家感覺很累,看到你房間滿地都是玩具,一瞬間我覺得自己快要爆炸了?!?/p>
指明要求:“我希望以后你能在下午5點前把玩具收拾好?!?/p>
說明結(jié)果:“如果你不能按時收拾好玩具,我就要替你收拾,那咱們就不能按時開飯了,而且這種情況下我做的飯肯定也不會好吃?!?/p>
簡單概括一下,就是先描述事實,再表達自己的感受,然后指出你希望對方怎么做,并告訴對方不這樣做的結(jié)果是什么。
這個情緒分析法適用于各種生活、工作情景。當你覺得emo時,不妨試試這種方法,來幫助自己避免這種痛苦的狀態(tài)。
當然,如果你總是無法準確表達出自己的感受,你可以去找咨詢師和你一起進行探索。所謂的告別“emo”,一定不是壓抑,而是釋放。如果你想要壓抑它,那么這是你的自由,但是,你也同時錯失了一個探索自我的機會。如果你愿意再多花一點時間識別和釋放你的emo,你一定會有不小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