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藝術是我國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是具有悠久的歷史并傳承延續(xù)至今的活態(tài)文化。從廣義來講,剪紙其實是以多種薄片材料為載體,經過裁剪、刀刻等技藝創(chuàng)作完成的藝術作品。各種材料的剪紙有一個簡單的界定概念,其中,用紙制作的剪紙稱為“紙張剪紙”,使用除了紙以外的其他薄片材料制作的剪紙,稱為“非紙剪紙”,也就是“不用紙的剪紙”“不是紙的剪紙”。[1]非紙剪紙的藝術作品形式在漢代之前就屢見不鮮。隨著紙張的出現,這種“紙張剪紙”也廣泛地流行起來。從此,紙張剪紙與非紙剪紙開始并行存在與發(fā)展。這種非紙剪紙的形式在東北地區(qū)的少數民族中比比皆是,如赫哲族的“魚皮剪紙”,蒙古族的“皮革剪紙”,滿族的“布帛剪紙”,鄂倫春族的“樺皮剪紙”,朝鮮族的“薄銅剪紙”等,這些豐富多彩的剪紙藝術至今仍在黑龍江流域閃爍著璀璨光輝。而其中,赫哲族的魚皮剪紙在悠久的歷史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民族風格。赫哲族人以魚皮代替?zhèn)鹘y(tǒng)的紙張,創(chuàng)造出特有的魚皮剪紙藝術,是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民族藝術瑰寶。魚皮剪紙中的圖騰紋樣承載著赫哲族的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美學價值。
一、“魚皮部”的歷史
赫哲族長期生活在東北地區(qū)的三江流域,即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三條江水的匯合之處。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沿江而居的生活習慣、優(yōu)越的地理環(huán)境以及豐富的魚類資源,決定了赫哲族以捕撈為主的生產方式。赫哲族是我國北方唯一以捕魚為主要生產活動的少數民族,世世代代的傳承形成了以捕魚為業(yè)的捕撈文化,同時又為魚皮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因此,赫哲族在歷史上又被人們稱為“魚皮部”。清代張縉彥的《寧古塔山水記》中曾記載:“魚皮部落,食魚為生,不種五谷,以魚皮為衣,暖如牛皮?!盵2]
赫哲族雖然有屬于本民族的語言,但是并沒有自己的文字,因此,紙張很少被人們需要。赫哲人因地制宜,以魚皮代替?zhèn)鹘y(tǒng)的紙張,創(chuàng)造出特有的魚皮剪紙藝術。
二、赫哲族魚皮剪紙圖騰紋樣類型
《松花江下的赫哲族》一書提到:“赫哲族的圖紋藝術相當發(fā)達,在研究民族學術中,提到圖紋藝術不可避免的就一定要說到赫哲族?!焙照苋诵欧钏_滿教,認為萬物有靈,在薩滿文化的基礎上形成了以動物、植物以及幾何紋樣為代表的圖騰紋樣類型。
(一)動物圖騰
我國早在新石器時代,仰韶半坡的彩陶上就出現了魚紋。進入青銅時代后,又在青銅器中逐漸演化出饕餮紋等,具有很強的宗教色彩。赫哲族的魚皮剪紙圖騰紋樣大多數以動物為主,這也與赫哲族的薩滿文化息息相關。赫哲人認為動物具有強大的力量,可以幫助人們驅魔或除災。在這些動物圖騰中,我們最常見的形象就是鹿、鷹、龍。鹿作為早期森林地區(qū)比較常見的動物,與赫哲人的生活緊密相連,是長壽、吉祥的象征。在創(chuàng)作中,赫哲族婦女不受任何藝術法則的束縛,制作出的鹿圖案千姿百態(tài)(圖1)。鷹自古以來被赫哲人看作是庇護族人的鳥類,被奉為善神。在鷹的圖案設計中,通常采用鷹嘴里叼魚的造型,同時將鷹的兩翼和尾巴處理成平面的螺旋紋,將頭部分為左右對稱的兩個頭,具有獨特的藝術效果(圖2)。在漢民族文化的影響下,赫哲族也尊龍為神,認為龍是友善的象征。作為人們幻想出來的生物,龍有著豐富多樣的形象。這些被魚皮剪刻出來的龍圖騰,通常以貼、粘、縫、繡等手工技法來對氈墊和衣物等進行裝飾(圖3)。
(二)植物圖騰
受薩滿文化的影響,赫哲族世代保留著對神樹的崇敬信仰,這種神樹又被赫哲人稱為薩滿樹或生命樹等。這里說的植物圖騰大多指的是薩滿樹圖騰。赫哲人認為薩滿樹連接天上、人間、地下三個世界,關聯著氏族繁衍,能夠保佑氏族興旺發(fā)達、繁衍不息。用魚皮剪出的薩滿樹圖騰都帶有樹根,因為樹根是神樹富有生命力的象征,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赫哲人從來不剪沒有樹根的薩滿樹。
生命樹樹干和樹枝的造型有的直立有的彎曲,伸向各個方向,在樹干的兩側均剪有兩只相對的鹿,樹枝梢端多為三片樹葉相連,和中國山水畫技法中的“個字點”有相似之處。而薩滿樹的樹葉通常被染成紅三葉的形狀,有的樹葉根部則呈現出簡化的蓓蕾或花朵造型。樹根基本左右對稱,富有裝飾性。薩滿樹紋樣代表了赫哲人的神明崇拜觀念,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圖4)。
(三)幾何紋樣
從新石器時代產生的巖畫藝術開始,長期居住于黑龍江流域的赫哲族就逐漸形成了北方洄游魚文化的獨特風格。在這種魚文化日復一日的孕育下,出現了螺旋紋和回旋紋。赫哲人長期從事漁獵生產,久而久之產生了對水的恐懼,從而形成水崇拜,進而演化出蛇崇拜,所謂的螺旋紋和回旋紋就是由水花和蛇形象的變形產生的 。[3]這些幾何紋樣在赫哲族的民間美術中得到了廣泛應用,除了衣服,赫哲人還在帽子、鞋靴、煙口袋上用魚皮剪成螺旋紋圖案進行裝飾,造型語言奇特神秘,極富裝飾趣味(圖5)。
三、赫哲族魚皮剪紙圖騰紋樣對現代美學價值的啟示
(一)現代繪畫
現代繪畫誕生于20世紀初期,強調形體的單純化和平面化,更多的是追求整個畫面的裝飾性,表達的個性強烈,形式多樣。赫哲族魚皮剪紙中的圖騰紋樣是赫哲人現實生活與文化精神的表現,這些圖騰紋樣圖案極具裝飾性,有著十分豐富的內涵和表現力,可以與現代繪畫的圖形語言相互轉換。借鑒這些圖騰紋樣可以在繪畫構思中生發(fā)出新的創(chuàng)意形式,并在此基礎上表現出不同的形式美,使其進行多元化發(fā)展。
赫哲族動物圖騰紋樣著重強調形體的外形和面與線之間的變化,形體各部位的線與面不間斷,彼此聯結在一起。同時魚皮剪紙中剪痕和刀痕的紋理,可以為現代繪畫的表現方式提供更多可能。由于受魚皮剪紙表現力的限制,赫哲人為了描繪出動物的特征,均選擇表現出動物的正側面,夸張表現其典型特征,具有濃郁的裝飾趣味。[3]如在最常見的鹿、鷹的動物形象中,將鹿角、鷹的兩翼及尾部均變化成螺旋紋,造型夸張。
在現代繪畫中,構圖是一項重要的組成元素。在幾何圖騰紋樣中,對稱、交疊、錯位等構圖可以為現代繪畫的構圖創(chuàng)新提供更多思路。幾何圖騰也蘊含著大量的抽象造型元素,這些元素的借用為現代繪畫提供了資源。將幾何圖騰紋樣轉換為現代抽象幾何形態(tài),可以賦予畫面新的視覺沖擊力,為現代繪畫的發(fā)展帶來生機。
(二)現代平面設計
古老的圖騰文化近些年來對我國平面設計領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我們經常能看到現代的平面設計師偶爾從這些圖騰紋樣中借鑒部分傳統(tǒng)元素,并且實際運用在平面設計中。這些傳統(tǒng)圖騰紋樣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有著非常深厚的群眾基礎,深受國人喜愛,特別是近幾年國潮之風興起,傳統(tǒng)紋樣與現代風格的融合開始呈現出多元化面貌,對于時尚的發(fā)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通過簡化赫哲族魚皮剪紙中的圖騰紋樣,將其轉化為一種新型元素,充分融入并且運用到平面設計中,能夠形成一種屬于赫哲族本身獨有的時尚符號,這種藝術符號一旦潛移默化地刻入人們的印象中,就能夠賦予現代平面設計一種獨特的文化內涵。
赫哲族魚皮剪紙中的圖騰紋樣在現代平面設計的應用中,可以通過視覺導向的原理,引導人們視覺觀察的先后順序,起到加強視覺沖擊力、輔助烘托整體效果的作用。[4]優(yōu)秀的平面設計作品應該是集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思維于一體的設計。[5]赫哲族魚皮剪紙中的圖騰紋樣是歷史遺留下來的文化瑰寶,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將其靈活運用在平面設計中,經過融合、吸收,結合傳統(tǒng)進行設計,能夠在傳承與創(chuàng)新中不斷開拓新的可能。
四、結語
語言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字是一個民族的文化積淀,而紋樣藝術恰恰融合了一個民族的語言藝術和文字記載,一個民族的圖騰紋樣就像是一本“無字史書”,承擔起傳承民族語言的作用。赫哲族魚皮剪紙的圖騰紋樣在漫長的歲月中產生于獨特的地域環(huán)境,是這個民族審美與信仰的完美結合,承載了赫哲族的文化內涵,見證了赫哲人的思想變遷,可以說是赫哲族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同時,赫哲族魚皮剪紙文化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鑲嵌在這塊世界藝術瑰寶中的圖騰紋樣藝術具有重要的開發(fā)與應用價值,其中反映的民間文化和蘊含的審美規(guī)律可以為現代藝術提供更多的創(chuàng)新形式與靈感,啟發(fā)著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美學價值。
參考文獻:
[1]張思凱.赫哲族魚皮剪紙圖案紋樣藝術研究[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9,27(02):89-91.
[2]馬曉華.赫哲族魚皮服飾及其制作工藝的傳承發(fā)展[J].黑龍江民族叢刊,2009(01):150-154.
[3]王紀.黑龍江赫哲族“魚皮”剪紙與薩滿文化[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0(06):169-172.
[4]霍婧婷.赫哲族薩滿剪紙紋樣與技藝應用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20.
[5]韓秀秀.古代圖騰紋樣在現代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應用[J].藝術品鑒,2017(08):125-126.
(作者簡介:張博聞,女,碩士研究生在讀,哈爾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研究方向:水彩畫藝術)
(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