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鵬杰,韓旭,梁斌
(南京金創(chuàng)有色金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南京 211178)
高溫合金憑借其良好的耐腐蝕性能、高溫強度、抗氧化性能及疲勞性能等綜合性能,在國防軍事和基礎工業(yè)領域被廣泛使用[1]。GH4033是在英國Cr20Ni80基礎上通過合金化方式發(fā)展起來的沉淀強化型鎳基變形高溫合金,是以Ni、Cr元素為基體,添加 Al、Ti元素形成 γ′(Ni3AlTi)和 γ″(NiXNb)相彌散強化,以及碳化物相晶界強化。在700~750 ℃具有足夠的高溫強度,在900 ℃以下具有良好的耐腐蝕性能以及抗氧化性能[2-3]。
催化裝置滑閥螺栓使用僅1 a即發(fā)生斷裂,導致閥體導軌和閥板脫落,裝置被迫非計劃停機。該滑閥設計溫度為780 ℃,工作溫度為700 ℃,設計壓力為 0.5 MPa,工作壓力為 0.2 MPa,介質為催化劑和再生空氣。螺栓材質為GH4033高溫合金,規(guī)格為 M22 mm×120 mm。本研究針對 GH4033高溫合金螺栓過早斷裂失效進行原因分析,分析結論為類似設備失效與預防提供參考,促進安全生產(chǎn)和穩(wěn)定。
螺栓斷裂于螺紋根部,無明顯塑性變形(圖1)。斷口表面粗糙,起伏狀明顯,為脆性斷裂特征。將斷口清洗后在體式顯微鏡下觀察,表面除殘留的白色催化劑外,還覆有一層黑色氧化膜,應為長時間在高溫環(huán)境下氧化所形成(圖2)。
圖1 斷裂的螺栓Fig.1 Broken bolt
圖2 斷口形貌Fig.2 Fracture morphology
在斷口下側光桿部位取樣,對螺栓進行化學成分測試,結果見表1。可知螺栓材質合格,滿足GB/T 14992—2005對GH4033合金的化學成分要求。
表1 斷裂螺栓化學成分 (質量分數(shù) /%)Table 1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broken bolt (mass fraction /%)
將螺栓軸向剖開進行金相檢驗。斷裂螺栓的顯微組織為單相奧氏體,晶粒度為1級,存在少量孿晶和多邊化亞晶。在斷口縱截面處發(fā)現(xiàn)較多的橫向裂紋,沿奧氏體晶界擴展,有連接匯聚趨勢,未見穿晶裂紋(圖3)。裂紋擴展方向大致與斷口平面平行,垂直于螺栓軸向應力。
圖3 斷裂螺栓顯微組織Fig.3 Microstructure of broken bolt
在滑閥導軌上取1根未斷裂螺栓(同批次同期服役)進行金相檢測,未斷裂螺栓顯微組織為孿晶奧氏體,呈條帶狀雙重晶粒特征(圖4),帶狀組織與螺栓終軋溫度有關[4-5]。對比發(fā)現(xiàn),斷裂螺栓奧氏體晶粒明顯粗大,與正常服役螺栓有較大差異。
圖4 未斷裂螺栓顯微組織Fig.4 Microstructure of unbroken bolt
在掃描電鏡下觀察斷口微觀形貌,外側和心部晶粒形狀清晰,呈冰糖狀花樣;心部韌窩大而深,伴有二次晶間裂紋(圖5)。結合斷口的宏觀特征和金相分析結果,確定該螺栓為沿晶脆性斷裂。
圖5 斷口微觀形貌Fig.5 Microscopic appearance of fracture
圖6a為斷口縱截面SEM形貌,沿晶裂紋為孔洞型,晶間存在斷鏈狀物質,可能為沿晶析出的碳化物顆粒。放大觀察倍數(shù),發(fā)現(xiàn)明顯的蠕變損傷特征,局部奧氏體晶界存在微小的蠕變孔洞,部分孔洞已長大集聚形成微裂紋(圖6b)。由此可以確定,斷口縱截面處的橫向裂紋為蠕變裂紋。
圖6 斷裂螺栓縱截面微觀形貌Fig.6 Micromorphology of longitudinal section of broken bolt
對比發(fā)現(xiàn),未斷裂螺栓奧氏體晶內分布較多的強化相質點,細小的鏈狀碳化物沿晶界分布(圖7)。而斷裂螺栓晶內僅有少量強化相,幾乎無沿晶碳化物析出。
圖7 未斷裂螺栓微觀Fig.7 Microstructure of unbroken bolt
從斷口宏觀特征判斷螺栓為脆性斷裂,在斷口下方發(fā)現(xiàn)較多的沿晶裂紋,邊緣奧氏體組織無變形跡象,結合斷口微觀形貌,確定螺栓斷裂形式為沿晶脆性斷裂。在掃描電鏡下觀察斷口微觀形貌,發(fā)現(xiàn)大量蠕變孔洞,部分孔洞已長大聚集形成微裂紋,證明斷口下方的沿晶裂紋為蠕變裂紋,由此可以確定螺栓斷裂為高溫蠕變引起的沿晶脆性斷裂。
鎳基高溫合金的持久蠕變性能與晶粒度、γ′相、晶界碳化物、TCP相等組織密切相關[6]。GH4033作為沉淀強化性鎳基高溫合金,應具有良好的蠕變性能。該螺栓服役1 a即發(fā)生斷裂,使用壽命遠遠低于質保要求。為探究其原因,取導軌上未斷裂螺栓進行對比分析。從金相分析結果看,斷裂螺栓的晶粒度與未斷裂螺栓有較大差異,斷裂螺栓晶粒粗大,在強度、塑性和韌性等力學性能方面與細晶態(tài)未斷裂螺栓會有較大區(qū)別[3,7]。由微觀組織可見,未斷裂螺栓奧氏體晶內有較多彌散的強化相和第二相質點,細小的鏈狀碳化物沿奧氏體晶界分布,起到彌散強化、第二相強化和晶界強化作用。細小彌散的晶界碳化物能有效阻礙晶界滑動,提高蠕變抗力[8]。斷裂螺栓顯微組織僅存在少量強化相,但幾乎無碳化物沿晶析出。這是由于熱處理不當導致的,通過熱處理可以控制晶粒大小、碳化物形態(tài)和分布以及金屬間化合物(γ'相)的大小和分布[9-10]。
螺栓作為閥板與導軌連接件,螺紋齒根部位由于其特殊形狀加上高溫合金具有缺口敏感性,易受到應力集中[11]。長期處于高溫環(huán)境會產(chǎn)生蠕變損傷,萌生蠕變孔洞,孔洞聚集長大形成微裂紋,微裂紋擴展連接形成宏觀裂紋,每一次工藝操作所引起的負荷變化、溫度波動以及閥門在導軌上滑動使得螺栓承受較大的切應力等等,都會加速裂紋形成和擴展。當螺栓有效截面積不足以承載工作負荷時,螺栓發(fā)生斷裂失效。
另外,由于GH4033高溫合金的熔點不高于1500 ℃,它的等強溫度應低于750 ℃。該螺栓正常服役溫度為700 ℃,在實際運行中,翼閥操作溫度會接近甚至短時間超過750 ℃。當溫度高于等強溫度時,材料晶界結合能小于晶內,容易產(chǎn)生沿晶開裂[12]。因此,裝置短時超溫(等強溫度)運行也是加速螺栓蠕變斷裂的原因。
1)該螺栓斷裂模式為高溫蠕變引起的沿晶脆性斷裂。
2)因熱處理不當,螺栓微觀組織晶粒粗大,未有足夠的第二相和沿晶碳化物析出,弱化細晶強化、第二相強化和晶界強化作用,導致蠕變性能下降;螺栓作為閥板和導軌的連接件,需承受軸向拉應力和切應力,長期高溫服役產(chǎn)生蠕變損傷,萌生微裂紋,最終導致螺栓過早斷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