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玉瑩,孫振永,劉以舉
陽西總醫(yī)院人民醫(yī)院,廣東 陽江 529800
在臨床神經(jīng)內(nèi)科疾病類型當中,急性腦卒中是其中較常見的一種疾病,其致病因素主要是腦血管內(nèi)突發(fā)異?,F(xiàn)象而引發(fā)的腦動脈阻塞所致,具有高發(fā)病率、高致殘率、高復發(fā)率、高死亡率的特點[1]。急性腦卒中疾病極易導致患者產(chǎn)生一系列并發(fā)癥,其中,認知功能障礙是最為常見的一種,嚴重困擾患者的生活水平,還給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危害[2]。現(xiàn)階段,在急性腦卒中合并認知功能障礙患者進行臨床治療時,臨床醫(yī)師主要應用藥物治療,不過,治療藥物的種類相對較多,療效也大不相同[3]。因此,尋找一種有效的治療急性腦卒中合并認知功能障礙的方法,是臨床醫(yī)師所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4]。陽西總醫(yī)院人民醫(yī)院在急性腦卒中合并認知功能障礙患者中,應用丁苯酞治療,效果顯著,現(xiàn)將結(jié)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9 年6 月—2020 年12 月陽西總醫(yī)院人民醫(yī)院收治的74例急性腦卒中合并認知功能障礙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用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兩組,每組各37 例。對照組,男21 例,女16 例;年齡58~76 歲,平均年齡(61.7±2.5)歲。研究組中,男22 例,女15 例;年齡57~75 歲,平均年齡(62.1±2.3)歲。兩組急性腦卒中合并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的基礎資料比較,具有可比性(P>0.05)。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全部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中的相關診斷標準;經(jīng)過各項檢查(CT檢查、MRI檢查),患者確診為急性腦卒中合并認知功能障礙。排除標準:發(fā)病前患有精神異?;蛘呤钦J知功能障礙;患有惡性腫瘤;臨床資料不完整?;颊咧椴⑼庋芯績?nèi)容,對本研究已通過倫理委員會審核。
所有患者需應用抗血栓治療,應用阿司匹林治療,劑量:100 mg/d,依據(jù)患者的實際病情,加用丹參注射液,劑量:20 mL/d。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guī)治療,應用生理鹽水治療,通過靜脈滴注的方式,劑量:100 mL,需在12 h內(nèi)滴注完成?;颊咝杈S持治療4 周。研究組患者應用丁苯酞靜脈滴注2周后改成口服0.2,tid,應用序貫療法,患者需維持治療90 d。
觀察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的凝血功能,其中包括:凝血酶原時間(PT)、纖維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活化部分凝血酶時間(APTT)、D-二聚體(D-D),檢測方法:在患者空腹情況下,取5 mL 靜脈血,應用XN06血凝儀進行檢測。
統(tǒng)計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的認知功能,其中包括5 個條目:抽象能力、語言、注意力、定向力、視空間能力等。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其中包括,顯效:NHISS 評分降低至90%,患者沒有病殘;有效:NHISS評分降低50%~89%,患者病殘程度<3 級;無效:NHISS 評分降低<49%,患者病殘程度≥3級。
統(tǒng)計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的QOL(生活質(zhì)量)情況,應用SF-36 量表(健康狀況量表)評估,其中包含:MH(心理健康)、VT(精力)、SF(社會功能)、BP(軀體疼痛)、RE(情感職能),滿分均為100分,得分越高,說明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水平越高。
采用SPSS 20.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研究組患者的PT、FI、AT-Ⅲ、APTT、D-D與對照組患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PT、FIB、APTT、D-D 低于對照組患者且研究組患者的AT-Ⅲ水平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凝血功能情況(±s)
表1 兩組患者凝血功能情況(±s)
與治療前比較,a表示P<0.05;與對照組比較,b表示P<0.05。
組別對照組(n=37)治療前治療后a研究組(n=37)治療前治療后ab PT(s)FIB(g/L)AT-Ⅲ(%)APTT(s)D-D(μg/mL)13.2±0.1 13.1±0.2 3.5±0.2 3.2±0.3 92.3±3.5 93.4±2.6 35.2±0.3 33.5±0.2 0.7±0.3 0.5±0.2 13.1±0.1 12.7±0.1 3.6±0.2 2.9±0.1 92.4±3.6 94.1±3.1 35.4±0.3 32.7±0.2 0.6±0.3 0.2±0.1
治療前,研究組患者的語言評分、注意力評分、抽象能力評分、定向力評分、視空間能力評分與對照組患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語言評分、注意力評分、抽象能力評分、定向力評分、視空間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認知功能情況(±s) 分
表2 兩組患者認知功能情況(±s) 分
與治療前比較,a 表示P<0.05;與對照組比較,b 表示P<0.05。
組別對照組(n=37)治療前治療后a研究組(n=37)治療前治療后ab語言注意力抽象能力定向力視空間能力1.2±0.2 1.7±0.3 1.1±0.1 1.2±0.1 1.1±0.2 1.3±0.2 1.6±0.3 1.8±0.3 1.2±0.1 1.3±0.2 1.3±0.2 2.8±0.4 1.2±0.1 1.9±0.2 1.2±0.2 1.8±0.2 1.5±0.3 2.1±0.4 1.3±0.1 2.0±0.3
研究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療效情況
治療前,研究組患者的VT 評分、BP 評分、RE 評分、SF 評分、MH 評分與對照組患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VT 評分、BP 評分、RE評分、SF評分、MH評分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情況(±s) 分
表4 兩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情況(±s) 分
組別對照組(n=37)研究組(n=37)t值P值VT治療前52.6±10.8 52.4±9.5 1.145>0.05治療后75.8±9.6 89.7±7.6 12.364<0.05 BP治療前59.4±7.8 60.2±8.5 1.857>0.05治療后70.3±6.2 88.6±6.5 12.964<0.05 RE治療前51.9±9.3 52.5±8.7 1.114>0.05治療后75.3±8.6 86.8±8.9 13.636<0.05 SF治療前53.1±13.0 54.8±10.2 1.033>0.05治療后74.1±14.6 87.7±13.4 12.081<0.05 MH治療前52.1±10.3 53.8±11.2 1.329>0.05治療后72.7±11.4 86.8±12.6 12.378<0.05
近些年來,基于新時代的大背景下,工業(yè)化進程在社會經(jīng)濟結(jié)構(gòu)中的發(fā)展快速提升,人們在生活、飲食等方面隨之發(fā)生了特別大的調(diào)整,人口老齡化情況加劇,急性腦卒中合并認知功能障礙的發(fā)病率呈逐年增長的態(tài)勢,嚴重危害人們的健康安全[5]?,F(xiàn)階段,臨床治療急性腦卒中合并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的治療手段主要是通過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吸氧、調(diào)整血糖血壓,以減少出血率,恢復腦神經(jīng)為基本原則[6]。
丁苯酞是一種新型的人工合成的神經(jīng)保護劑,屬于消旋正丁基苯酞藥物,該藥物的作用機制與左旋芹菜甲素相似,通過阻止花生四烯酸的合成,抑制谷氨酸的釋放,刺激神經(jīng)內(nèi)源細胞,從而釋放一氧化氮以及腦血管內(nèi)皮細胞前列環(huán)素,避免形成大腦自由基,從而降低血鈣含量,增強抗氧化酶活性。有醫(yī)學研究資料顯示,丁苯酞進入機體后,起效迅速,可以有效保護腦神經(jīng),促使局部血液循環(huán)加速,改善腦能量代謝,緩解腦水腫以及梗死灶的現(xiàn)象,逆轉(zhuǎn)梗死面積,從而有效阻止神經(jīng)細胞死亡。本文經(jīng)過研究顯示,在急性腦卒中合并認知功能障礙患者中,應用丁苯酞治療,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認知功能,提高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水平。
綜上所述,應用丁苯酞治療急性腦卒中合并認知功能障礙患者可調(diào)節(jié)患者的凝血功能,恢復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安全可靠,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