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凡
摘要:在“互聯(lián)網+”背景下,高中德育工作面臨諸多機遇和挑戰(zhàn)。包羅萬象的網絡世界,既打開了學生認識世界的大門,又給學生帶來諸多干擾,如何在良莠不齊的網絡信息中去粗存精,去偽存真,篩選有效有益的信息,給高中生以正面積極的影響,同時又使其自覺主動地抵制不良信息的騷擾,是我們每一位德育工作者應該意識到的責任。
關鍵詞:互聯(lián)網高中德育路徑
高中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計算機及互聯(lián)網技術日趨提升的時代背景下,如何深入挖掘其中的有利因素,使其發(fā)揮積極有效的作用,是我們每一位德育工作者的職責。本文就將從網絡時代背景下,高中階段開展德育工作的新思路這個角度,展開具體的論述。
一、高中階段德育教育的狀況
在現(xiàn)階段,我國高中的德育教育工作存在很多問題,亟待我們尋求有效的解決方法。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師重視書本知識的教學,不重視實踐運用,在推進德育教育時,沒有科學有效的手段,具體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偏低
教師是開展德育教育的重要參與者,需自身具備足夠的德育品質才能勝任這個教學工作。但是現(xiàn)階段高中教師,多數(shù)是比較年輕的老師,年輕教師具有旺盛的精力,但是教學經驗還比較缺乏。從整體素質和教學經驗來看,在進行德育教育時,都表現(xiàn)出一定的局限性。
(二)德育教育主體不明確
高中階段開展德育教育工作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沒有明確德育教育的主體。很多人認為德育教育的主體應當是班主任,這導致高中班主任與學生角色認知不清晰,新課改要求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因此,班主任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參與者,各學科教師包括學校都是德育教育的參與者,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內容,組織德育教育活動。目前,高中各學科的教學工作只注重學科知識的講授,并沒有與班主任共同形成德育教育的合力,做不到學科教育的協(xié)調共進,這是德育教育工作低效的重要原因。
(三)應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縮減了德育教育工作量
在教育質量大行其道的今天,社會評價學校、上級考核學校主要看升學率,學??己私處熤饕磳W科成績,“一好遮百丑”現(xiàn)象頻現(xiàn)。由于應試教育,德育的時間和空間受到很大程度的擠壓,智育和德育的比例嚴重失衡,德育工作只有雷聲,不見雨點,過多強調共性,忽略個體差異,這些都是學校德育工作弱化的根本原因。
二、基于“互聯(lián)網+”背景下高中德育教學工作的實施路徑
(一)認識網絡德育資源的各種影響
1.網絡資源的積極影響
從積極的方面來說,我們應盡可能發(fā)揮出網絡德育資源的有利優(yōu)勢,巧妙利用高中生好奇心強、接受新事物快特點,對高中生進行積極正面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提升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幫助學生抵制不良思想的干擾,從而不斷增強德育的實效性。例如,鑒于德育內容時代性強,我們應緊扣時代主題,最大限度發(fā)揮網絡的開放性和延展性,巧妙挖掘其中蘊含的豐富的資源信息,如各種新聞報道、紀錄片等,或者各種反映實際問題的圖片、數(shù)據(jù)以及視頻片段等,實現(xiàn)德育的超時空信息再現(xiàn),以真實可感的內容激發(fā)學生參與德育的熱情,提升是非判斷能力。
巧妙利用網絡資源實施德育工作,能夠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增強學生的信息觀念,提高自主學習和研究學習的能力。
2.網絡資源的消極影響
當然,我們也不能忽視網絡信息資源對于高中德育工作的消極影響,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它的無序開放性影響了高中生道德認知的形成,高中生的自控力弱,易沖動,網絡上的各種色情、暴力、賭博等內容,會對高中生的價值觀帶來極大沖擊,容易導致學生是非觀念淡薄,社會責任感降低。同時青少年容易對網絡產生依賴,這對高中生的學習會產生極大影響。
(二)探索網絡德育資源的使用措施
1.做好網絡德育資源的收集與選擇
高中德育工作目標要求,是讓學生能夠具備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情感,秉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成長為新時代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而努力。而傳統(tǒng)意義上的理想教育、自我教育、說理教育,均發(fā)生了形式和內容上的轉變,網絡中豐富的信息給當今德育教育注入了新鮮的活力,教師要做好對各種信息資源的采集和加工、判斷和甄別,充實德育資源,提升德育效率。在實施德育教育過程中,教師要選擇準確、客觀和權威的信息,瀏覽權威網站,獲取有效信息,對學生實施教育。例如,對于社會上的熱門事件,教師要保持冷靜的頭腦,不要讓網絡上的信息帶偏了節(jié)奏,要保持清醒,認知要全面而深刻,并且把這種觀點傳達給學生,使學生端正自己判斷事物的態(tài)度,擺正自己的價值觀。
2.選擇網絡德育資源的有效教學模式
網絡德育資源只有走進課堂中,走進學生的內心深處,才能發(fā)揮實際的功效。因此,我們要研究網絡時代背景下,德育教育的有效模式,適用教育發(fā)展的需求,真正以學生的發(fā)展為出發(fā)點,以實現(xiàn)必要的德育目標為目的,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讓他們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使德育效果真正發(fā)揮效用。例如,在學習動力方面,部分學生學習動機不強,學習目標不明確,導致學習狀態(tài)松弛,完全不在狀態(tài),我們便積極利用興趣驅動的模式進行德育引導工作,如把學生適當分組,把興趣相同或者相近的學生安排在一個小組,鼓勵他們交流學習的經驗,提出學習的困惑,并且引導學生積極解答,構建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
3.提升網絡德育資源使用者的綜合素養(yǎng)
在“互聯(lián)網+”背景下,高中生表現(xiàn)出對社會的適應性,也體現(xiàn)了更多自我的個性,每個同學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甚至不少同學內心深處還有著逆反心態(tài)。如何引導他們在人生道路的關鍵時刻,走向成熟和穩(wěn)定,價值觀在求新求異的前提下,能夠保持正確的主旋律,實現(xiàn)高中生理智、情感和道德等方面的多重成長和突破,這均需要作為德育工作者的我們,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yǎng),不僅要做網絡信息時代的主要提供者,如為學生提供豐富有效真實的網絡信息資料,還要為學生指明發(fā)展的方向。教師還要做好網絡時代學生情感的引導者,塑造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遠大理想,到廣闊的網絡背景下尋找德育工作的落腳點,緊密聯(lián)系高中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因勢利導,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家鄉(xiāng)和家庭的熱愛,提升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
在“互聯(lián)網+”背景下,網絡德育資源給我們的高中德育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契機,我們要緊密聯(lián)系高中生的發(fā)展實際,立足現(xiàn)實,從心出發(fā),以網絡資源的豐富性、多元性,構建高中生穩(wěn)定、端正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參考文獻:
曾長秋,朱林生.論高校網絡德育信息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J\].大學教育科學,2020(2).
責任編輯: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