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冬妮
【摘要】小學音樂課堂是學生直接獲取音樂知識的核心渠道。音樂微課以其內(nèi)容精煉、時間短、借助生動形象的圖像與音效活躍課堂教學氛圍等優(yōu)勢,成為小學音樂教育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融入微課能有效調動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效率,培養(yǎng)學生音樂核心素養(yǎng)?;诖耍疚尼槍ξ⒄n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實踐運用進行探究。
【關鍵詞】微課;小學音樂;教學實踐;運用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教育教學提供了更多樣化的選擇,各種網(wǎng)絡教學視頻層出不窮。其中,一種新型的以視頻為載體的教學模式——微課 ,以其短小精悍、豐富的音效感染力和生動的影像相結合、突出課堂教學中的知識點(如,教學中重點、難點、疑點內(nèi)容)等優(yōu)勢,在小學音樂教學課堂中被廣泛應用。微課作為信息技術與教學的集成,通過生動的畫面、優(yōu)美的聲音、精彩的視頻為學生構建立體性、多樣性的音樂課堂,有效地抓住小學生的課堂注意力,調動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效率。學生通過微課進行音樂知識的學習,給他們帶來了全新的情感體驗,增加學習音樂的興趣和主動性,提高音樂鑒賞和審美能力。
一、微課在小學音樂教學實踐運用中的優(yōu)勢
第一,時間短、效率高。微課教學時長一般為5-10分鐘,主要形式為視頻資料的呈現(xiàn)。一般情況下,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為15至20分鐘之間,微課的應用可以在小學生集中注意力的前提下,將教學內(nèi)容的精髓與重難點等用影像資料呈現(xiàn)給學生,并集中進行講解,在有效的時間內(nèi)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
第二,主題突出、知識容量少而精。微課的教學內(nèi)容是從相關的教學內(nèi)容中提煉精簡的,可以是教學整體內(nèi)容中某個單獨的知識點的教學,也可以針對單一教學目標進行設計,教學主題突出,課容量少,學生能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點,增強記憶。
第三,教學個性化,提高學生積極性。授課教師可以依據(jù)班級實際學習情況和學生知識掌握程度、個性特點等有針對性地設置微課視頻,提高微課內(nèi)容的趣味性,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第四、教學情景資源多樣,激發(fā)學生主體意識。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使建立在網(wǎng)絡資源的微課教學呈現(xiàn)多元化發(fā)展趨勢。在教學過程中用特定的情景展現(xiàn)微課教學,以往“灌輸式”的課堂教學轉變?yōu)楦由鷦佑腥さ膸熒诱n堂,激發(fā)學生的主體學習意識。
二、微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
(一)在音樂知識教學上的運用
由于小學生的心理特性,對音樂學習雖有著較高的積極性,但是對于基礎的音樂知識仍然會感到枯燥無趣。而將音頻、視頻、圖畫和 Flash 動畫等融合在一起的微課,卻正好打破了這種枯燥,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起來,讓音樂知識的學習不再單調乏味,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掌握了知識點。
例如,在教學花城版五年級下冊第13課中的樂理知識“變音記號”的過程中,教師用微課結合講解進行授課。教師提前制作微課視頻,首先把鋼琴鍵盤作為畫面,畫面先出示基本音級“1,2,3,4,5,6,7”并在鍵盤上彈奏,后通過動畫用身上有音級標志的小動物在琴鍵上標識出來,接著出示帶升記號的音級“#1,#2,#3,#4,#5,#6,#7”并在鍵盤上彈奏,通過動畫把身上有升記號音級標志的小動物在鍵盤上標識出來,降記號同樣做法,在每一次彈奏的時候還會出現(xiàn)音響效果,能加強學生的音高距離感。教師結合這個微課進行講解,僅需幾分鐘,學生就可以在直觀的動畫和音響效果的雙重幫助下掌握本課的知識點,既節(jié)省了時間,又能達到良好的效果。又如,在教學花城版一年級上冊第10課中“音樂中的強和弱”時,教師可事先準備好生活中的各種聲音,配合動畫,做成微課,讓學生去聆聽分辨。經(jīng)過對比,學生就能迅速理解什么是強什么是弱,之后再結合同一旋律不同力度的音樂片段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這樣既能節(jié)省課堂的教學時間,還能提高教學效率。
(二)在歌唱教學上的運用
音樂基本知識和歌唱是小學音樂課程的主要組成部分。其中,歌唱的占比更重,而歌唱也恰恰是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和理解的。小學生由于性格的不同,在歌唱時的表現(xiàn)也會不同,有的較內(nèi)向不敢表現(xiàn)自己,有的覺得自己唱不準不敢開口。所以,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幫助學生進行預習。經(jīng)過練習,學生能把音和節(jié)奏唱準確,增強上課自信。通過微課中的動畫形象,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歌曲感受歌曲魅力,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提升教學質量。
例如,在教學花城版一年級上冊《國旗國旗真美麗》這首歌曲時,教師提前制作微課,在教學的過程中利用微課幫助學生背唱歌詞。微課可以融合美術的簡筆畫,根據(jù)歌詞畫出一幅圖畫出來,演唱與畫畫同步,圖畫完成的速度則根據(jù)演唱的速度而定。在動畫與音頻相結合的微課的幫助下,學生既能加強歌詞記憶,又能鞏固歌曲演唱,達到教學目標。又如,在教學花城版四年級上冊的《秋色》一課中,教師利用微課,把秋天的美景和豐收景象與歌曲結合在一起。學生通過視覺與聽覺的雙重刺激感受五繽繽紛的秋天美景及秋天豐收的喜悅之情。
(三)在節(jié)奏教學上的運用
節(jié)奏是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學生對于節(jié)奏的學習和掌握往往決定了教學質量。在教學中強化學生的節(jié)奏感,需要持久開展節(jié)奏訓練,并逐步提高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yǎng)。在節(jié)奏訓練中融入微課教學,借助微課視頻來形象化表現(xiàn)節(jié)奏,可以降低節(jié)奏訓練的難度。學生在視覺、聽覺感官的沖擊下,能更快地掌握節(jié)奏特點,進一步提高學生節(jié)奏訓練效果。
例如,教學《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時,學生能有感情地演唱并掌握歌曲節(jié)奏是本課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微課的動圖來表示不同的動作,出示“蘋果”拍手,出示“雪梨”就跺腳,出示“橙子”就拍肩等,結合歌曲音頻,引導學生做出相應的動作。動圖與音樂的結合,既增加了趣味性,又能迅速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其自主學習擊拍節(jié)奏。教師觀察學生在訓練期間存在的問題弱點,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指導,幫助學生快速掌握訓練節(jié)奏。通過對微課中動態(tài)視頻的合理應用,不僅促進師生互動交流效果的提升,還能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節(jié)奏的興趣。
(四)在音樂欣賞教學中的運用
音樂欣賞活動,是敏銳感受音樂活動和理性認識音樂意義的心理歷程。而音樂欣賞教學,則是為實現(xiàn)這一歷程而提供了適宜的環(huán)境,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聆聽和體悟音樂的過程。在欣賞課中合理運用微課,能引發(fā)學生的音樂興趣,提高其對音樂的感受、理解、鑒賞能力。通過微課把音樂具象化,學生仿佛身臨其境,更直觀、更形象地理解音樂,感悟音樂的內(nèi)涵,形成個人的情感體驗。制作好的微課還可以在以后的欣賞教學中反復運用,減輕教師的負擔。
例如,在管弦樂曲《土耳其進行曲》一課的教學中,學生對管弦樂可能有點難理解。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將樂曲每一段的形象用動漫結合音頻與樂譜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學生一看就能理解。之后,教師再讓學生加入自己的理解用律動表現(xiàn)樂曲更加順利,學生聽懂了樂曲也就更加愿意參與到課堂中來。又如,在欣賞課中介紹樂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與作曲家時,教師可以提前制作好相關微課,運用圖片、動畫、視頻,結合講解與旁白,讓學生理解樂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
(五)在器樂教學中的運用
器樂演奏教學能夠最大化地擴大音樂的表現(xiàn)力,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因班級人數(shù)多,在器樂教學過程中,學生很難看清楚教師樂器演奏的關鍵動作,特別是一些小樂器,如,在豎笛、口風琴等教學過程中,問題更加突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難以得到滿足。如果教師提前制作好多個角度的樂器演奏動作的微課視頻,學生就可以通過微課的輔助教學掌握好演奏的要點,達到教學目的。
例如,在古箏社團活動的教學中,教師運用提前錄制的大撮彈奏技巧的微課視頻,多方位展示古箏彈奏時的手型與發(fā)力點,學生可以更好理解大撮的彈奏技巧并嘗試彈奏,方便教師進行巡視糾錯,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學生在課下還能通過平板、手機、電腦等移動平臺再次觀看微課,進行鞏固復習。通過微課的使用,可以幫助學生做到自主學習和隨時隨地地學習。
三、結語
綜上所述,微課作為一種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具備極大的教學優(yōu)勢,不僅適應小學生的求知心理,還直觀生動地把知識點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與自主學習能力,切實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從實踐運用角度出發(fā),微課需要教師結合實際教學需求,提前準備,為自己的微課構思留有充足的制作時間,才能更好地輔助教學,讓微課成為音樂課堂的得力工具。
參考文獻:
[1]張子婧.微課在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16,32(2):120-122.
[2]范慧.微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優(yōu)勢及在不同教學內(nèi)容中的運用[J].教育界,2020(37):60-61.
[3]周碩潔.淺析微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以《杯子節(jié)奏》為例[J].藝術評鑒,2019(20):109-110.
[4]徐晗.微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戲劇之家,2016(19):213.
[5]袁瑞玲.如何上好音樂欣賞課[J].通俗歌曲,2015(12):124.
[6]陶濤.小“微課”促大成長——小學音樂微課不同課型的實踐與探索[J].才智,2016(33):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