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正杰,牛田元
(1.晉能控股煤業(yè)集團晉城公司,山西 晉城 048000;2.長春建筑學院,吉林 長春 130600)
晉能控股煤業(yè)集團15102 工作面位于井田西部,東部為實體煤,西部為15101 采空區(qū),南部與采區(qū)三條大巷相連,北部相距114 m 為礦井邊界。
15102 工作面設計走向長度為1 450 m,傾向長度為120 m,工作面回采煤層為15 號層,平均傾角為3°,15 號煤層結構較簡單,夾0~2 層夾矸,矸石一般分布于上部和下部,單層夾矸厚度上部為0.30~0.60 m,下部為0.25~0.30 m,為穩(wěn)定可采煤層。煤層頂底板巖性如表1 所示。
表1 15 號煤層頂底板情況表
15102 工作面采用綜合機械化后退式回采工藝,截至目前工作面已回采660 m。根據礦區(qū)提供資料顯示,15102 工作面回采至668 m 處尾部揭露一條F7 逆斷層,斷層落差2.1 m,傾角為42°,對工作面回采影響較大。當工作面回采至650 m 處時進入斷層應力區(qū),受回采應力、斷層應力影響,工作面進入應力區(qū)后,回風順槽圍巖出現應力顯現現象,主要表現在巷道片幫嚴重、頂板出現嚴重下沉以及底板鼓起等,導致回風順槽成型效果差,巷道斷面收縮量達總斷面的15%,嚴重制約著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回采。
為了提高工作面應力區(qū)順槽圍巖穩(wěn)定性,決定對應力區(qū)采取“布置卸壓孔+施工注漿錨索+安裝π 型梁棚”聯合控制技術。
為了防止集中應力對回風順槽圍巖產生應力破壞作用,決定對應力區(qū)回風順槽施工卸壓孔。
1)卸壓孔布置在工作面前方30 m 范圍內回風順槽頂板上,鉆孔采用MT-130 型錨索鉆機配套六棱鉆桿以及直徑為50 mm 的合金鋼鉆頭聯合施工。
2)卸壓鉆孔布置在回風順槽頂板中部,鉆孔直徑為50 mm,深度為5.0 m,鉆孔布置間距為3.0 m,卸壓鉆孔超前工作面20 m 布置。
為了提高回風順槽應力區(qū)頂板穩(wěn)定性,避免頂板應力松動圈范圍擴大,決定對回風順槽應力區(qū)頂板施工注漿錨索支護。
1)注漿錨索為7 股長度為4.5 m 的中空錨索,錨索直徑為25 mm,中部注漿孔直徑為12 mm,在注漿錨索端頭布置注漿射孔,注漿錨索最大承載能力為1 200 kN,延展率為19%。
2)應力區(qū)回風順槽頂板每排布置3 根注漿錨索,首先采用鉆機在回風順槽施工一排注漿錨索鉆孔,鉆孔深度為4.5 m,直徑為30 mm,鉆孔布置間距為2.0 m,排距為3.0 m,其中中部鉆孔垂直于頂板布置,兩邊鉆孔與巷幫成60°夾角布置。
3)注漿鉆孔施工完成后,對中鉆孔內依次安裝錨固劑及注漿錨索,每支注漿錨索采用3 支錨固劑進行錨固,錨固長度為1.2 m,注漿錨索錨固后,對錨索外露端安裝1 塊預應力鋼托板,托板長度及寬度均為0.5 m,鋼托板安裝后采用鎖具進行預緊。
4)注漿錨索錨固后,對錨索內安裝1 根直徑為10 mm 的注漿軟管,安裝完注漿軟管后,在錨索端頭安裝1 個止?jié){塞,然后將注漿軟管與專用高壓注漿泵連接,進行注漿施工,注漿液采用水泥漿與水玻璃混合液,注漿時先高壓后低壓,注漿壓力最終穩(wěn)定在1.5 MPa 左右。
為了提高巷幫煤柱承載強度,防止煤柱片幫垮落導致頂板失穩(wěn)現象,決定對超前應力區(qū)15 m 范圍內架設密集π 型鋼棚。
1)15102 工作面回風順槽安裝的π 型鋼棚主要由頂梁、棚腿、底座等部分組成,與傳統矩形鋼棚相比,π 型鋼棚具有支護穩(wěn)定性強、支護效果好等優(yōu)點。
2)π 型鋼棚安裝順序為:底座→棚腿→π 型頂梁,鋼棚安裝間距為1.5 m,鋼棚安裝后,在相鄰兩架鋼棚之間采用連接桿固定。
3)鋼棚安裝過程中應注意以下事項:鋼棚安裝時棚腿必須牢固、可靠,鋼棚底座必須固定在堅硬底板上;若回風順槽頂板破碎,鋼棚安裝后頂梁與頂板出現不接頂現象時,必須安裝水泥背板;安裝好鋼棚后,每班必須安排專人檢查鋼棚穩(wěn)固情況,若發(fā)現鋼棚變形、倒架現象時,及時重新架設。
截至2020 年12 月17 日,15102 工作面已回采至740 m 處,且工作面已完全過F7 斷層應力區(qū),對回風順槽應力區(qū)圍巖采取聯合控制技術后,通過10 d現場圍巖觀察發(fā)現:
1)對應力區(qū)頂板布置卸壓鉆孔后,避免了集中應力對回風順槽頂板產生的切頂破壞作用,同時,通過施工卸壓孔,使得應力在卸壓孔內得到有效釋放,防止了應力向兩幫煤柱傳遞而導致的兩幫煤柱發(fā)生破碎、收縮現象。
2)對應力區(qū)回風順槽頂板施工注漿錨索支護后,提高了頂板巖體膠結穩(wěn)定性及承載能力,該支護與傳統注漿支護相比,實現了注漿與錨注支護的同步施工,降低了支護作用強度,縮短了支護時間。
3)安裝π 型鋼棚后,提高了兩幫煤柱支撐強度,防止了頂板下沉現象,提高了頂板錨桿支護效果。
4)通過現場觀察發(fā)現,采取聯合支護后,應力區(qū)巷道頂板下沉量控制在0.12 m 以下,兩幫未出現嚴重破碎、收縮現象,巷道收縮量降低至6%,且巷道底鼓現象得到有效改善。
掌石溝煤礦15102 工作面回采期間,對應力區(qū)巷道圍巖采取聯合支護技術后,有效控制了圍巖變形現象,提高了圍巖穩(wěn)定性,降低了巷道收縮現象,保證了工作面后期安全高效回采,取得了顯著的應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