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養(yǎng)老服務(wù)工作者的海島支老紀(jì)實(shí)"/>
■文·圖/劉奇民
我是來自寧波頤樂園的一名海島支老人員。2021 年11 月2 日,我拉著行李箱與來自護(hù)理區(qū)的梁大姐一起乘坐輪渡來到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qū)蝦峙鎮(zhèn)敬老院(大岙院區(qū)),開始了為期半年的海島支老工作。支老生活讓我收獲了養(yǎng)老服務(wù)生涯中最為特別的體驗(yàn)。
初到海島,對于我這個自小在內(nèi)陸城市長大的人來說有著諸多不適應(yīng)。海島上交通不便,離島便要坐船,飲食和氣候與我日常生活的差異也很大。這些還都可以克服,最困難的是與老人們溝通。我是北方人,講普通話。海島上的老人們長年以打漁為生,幾乎從未離開過海島,很少聽過普通話。我和他們之間的溝通便成了“雞同鴨講”,“聽不懂”成了對話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詞。
不過,時間是最好的老師。它能讓“不適應(yīng)的”慢慢適應(yīng),讓“聽不懂的”慢慢聽懂。時間一長,我能聽懂只言片語了,再根據(jù)對方的語氣和表情稍加揣摩,往往能猜個八九不離十。
和老人們接觸多了,我漸漸和他們熟識起來。他們親切地喚我“寧波小頑(舟山話,意為“小伙子”)”?!皩幉ㄐ☆B,幫我看看電視怎么不出人了?”“寧波小頑,幫我去拿個快遞?!薄皩幉ㄐ☆B,這手機(jī)怎么打不出去,是不是沒話費(fèi)了?”之后,他們會用各種方式向我表達(dá)感謝:有時道聲“謝謝”,有時報以微笑,有時將玉米花、餅干、糖果等零食送給我。
舉辦第一次長者生日會。
剛開始支老時,老人們常問我:“小頑,你心焦嗎(舟山話,意思是“你寂寞嗎”)?”說實(shí)話,海島上的生活娛樂配套設(shè)施不齊全,沒有電影院,點(diǎn)不了外賣,整個島上僅有一輛出租車,想要用車,必須提前預(yù)約。初來乍到,遠(yuǎn)離都市的車水馬龍、繁華喧囂,我難免有寂寞之感。但每天傍晚在海邊漫步,能欣賞夕陽美景,享受寧靜;白天在敬老院專注工作,幫助他人,創(chuàng)造價值,我又會覺得生活無比充實(shí)。
“作為一名支老人員,雖做不了多么大的事,但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最大限度發(fā)揮自己的價值,做一個對大家有用的人”,這是我的工作信條。
老人們喜歡拍照,我就盡可能為他們多拍:舉行各種活動時拍活動照,平時抓拍生活照,過生日時拍壽星照。這些照片有些制成視頻,在電視上播放給他們看;有些沖洗出來制作成照片墻,供老人們和訪客觀看;有些還裝進(jìn)金黃色的相框內(nèi),擺在老人們的床頭留作紀(jì)念。從前極少有機(jī)會拍照的老人們,每每看到自己的照片,都會喜笑顏開。
因條件有限,老人們在閑暇時習(xí)慣坐在院子里的椅子上,曬曬太陽,聊聊家常,也會趴在窗臺上向外看,或躺在房間看電視,鮮有其他娛樂活動。我開始在各種購物網(wǎng)站“淘寶”,陸續(xù)購買了幾十種適合老年人的“康樂工具”,包括十字繡、手工沙畫工具、三角折紙、乒乓球、粘粘球、橡皮泥等。我們在康樂室設(shè)置手工藝品專區(qū),擺放各種好看的十字繡、折紙、剪紙、橡皮泥塑、珠串制品等手工藝品。老人們都好奇:這是什么?那是什么?用什么東西做的?這大大激發(fā)了他們對手工制作的興趣。我還從寧波帶來了智能音箱——“小愛同學(xué)”,讓老人們感受高科技和智能化給生活帶來的便利。如今,老人們可以自己點(diǎn)播喜歡的越劇,與“小愛同學(xué)”對話。食堂沒有面點(diǎn)師,我們便和老人們一起動手,用菠菜汁、紫甘藍(lán)汁、胡蘿卜汁做面皮,包出五顏六色的餃子——讓他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今年的元旦和春節(jié),我們在住養(yǎng)樓門前掛起紅彤彤的燈籠,在餐廳頂棚上拉起虎年拉花、掛上中國結(jié),在玻璃窗上貼滿窗花,在門口貼上春聯(lián),營造出一派喜慶祥和的節(jié)日氣氛。
徐仁昌是敬老院里識字較多的老人,他專門為我們創(chuàng)作了歌曲——《歌唱海島支老》:“敬老院老人們,支島人員來走近,服務(wù)真周到,態(tài)度又和好。頭腳洗洗,指甲剪剪,老人真舒服。好比美夢來得寶,老人心情樂陶陶,歡樂健康益壽年。海島支老情意深,大家一起來安好!”
讓老人們開心,是支老工作的第一要義。今年89 歲的馬奶奶,年輕時是一名裁縫,心靈手巧。她的3 個兒子相繼離開蝦峙島到市區(qū)工作,馬奶奶因此變得有些落寞,還得了“疑心病”,經(jīng)常懷疑有人拿走自己的物品。怕有人偷走自己的衣服,高溫天她也要穿上3 件,即使渾身冒汗也不肯脫。我們一邊哄一邊勸,總算說服她脫下多穿的衣服。馬奶奶還有個習(xí)慣,每天都要橫穿馬路去位于敬老院對面自己家的老房子看看,但老房子門前那十幾米高的臺階對她來說十分危險。
經(jīng)過評估后,我們確認(rèn)馬奶奶患上了輕微的認(rèn)知障礙癥,解決她的“心病”是當(dāng)務(wù)之急。每天,我們都會提醒馬奶奶按時吃降壓藥,準(zhǔn)時陪她到食堂吃飯;傍晚,陪著她到敬老院門口望一望老房子,告訴她,房子在那里好好的。久而久之,馬奶奶不再吵著要去老房子了,血壓也穩(wěn)定了,臉上的笑容也多了起來。
聽說院里的老人們很久沒有過生日,我們就舉辦生日會為長者慶生。生日會上,壽星們的照片被投屏到電視上,長者們拿到了精美的生日禮物和壽星照。大家共唱生日歌,共吃長壽面。作為壽星代表,徐仁昌老人在發(fā)言中說,自己一生以打漁為業(yè),以漁船為家,一年有360 天都在船上度過,根本不記得自己的生日,以這么隆重的方式慶祝生日更是不可能,是支老人員的敬老情懷與濃濃愛心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他說:“是你們的到來,讓?shí)u上的老人們比以前更開朗、更愛笑了,而且笑得更加燦爛?!?/p>
與老人一起為冬奧加油。
那次生日會之后,徐仁昌老人找到我。當(dāng)時我剛到海島不久,對舟山話還一竅不通。我知道他在跟我說壽星照,以為他只是說一些感謝的話,就一直回答:“不用謝,這是我們應(yīng)該做的?!币娢也幻靼?,他便沒再提起。
直到今年2 月舉辦第二次長者生日會,徐仁昌老人帶我到他的房間,把壽星照拿給我看,我才恍然大悟。原來上次給他拍壽星照的背景墻上,隱隱有一小塊兒印痕。老人對我送他的東西,包括書、報紙、雜志等都非常珍視,特別是這張照片,但照片上這一小塊兒不完美的印痕,一直讓他耿耿于懷。明白老人的心事后,我又精心挑選了黃色的背景,給他戴上胸花,重新為他拍攝了照片,還特意多洗了幾張,讓他挑選最為滿意的一張作為壽星照放入相框。看到新照片后,老人開心得像個孩子。他說一定會好好珍藏,以后不論走到哪,都要帶上這張照片。
雖然這是件很小的事,卻為我上了生動的一課,它告訴我,做養(yǎng)老服務(wù)工作一定要細(xì)心,注重細(xì)節(jié)。
現(xiàn)在,我為期半年的海島支老工作即將結(jié)束,將離開這座美麗寧靜的小島,回到寧波?;仡櫸业闹Ю仙?,雖然收獲滿滿,但也不無遺憾。最大的遺憾就是,受客觀條件限制,帶著敬老院長輩們到近在咫尺的海邊散散步的愿望沒能實(shí)現(xiàn)。即使我離開了海島,但島上33位“阿爸阿媽”也不會離我遠(yuǎn)去,他們在我專門建立的相冊里,更在我的心里,被永遠(yuǎn)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