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梅
胸痛(chest pain)是臨床高發(fā)、常見的內科疾病類型,大多數是由于心肌梗死、食管破裂、縱隔腫瘤、肺部栓塞、急性冠脈綜合征、心包炎、高血壓等疾病引起,該病的病情發(fā)展速度非???,且病情危急,預后較差,嚴重威脅了患者的身心健康,為了盡可能降低胸痛引起的休克、死亡等惡性結局的發(fā)生率,需要充分、及時做好胸痛患者的救治工作,采取優(yōu)質的診治手段具有重要作用和現實意義。常規(guī)的急診就診流程相對煩瑣,且需要分診就診,不利于醫(yī)護人員及時把握患者的病情后迅速對患者開展針對性措施進行搶救,可能導致胸痛患者錯過最佳治療的時間,繼而預后狀況不佳。臨床急診的診治流程中需要盡快幫助急診胸痛患者確診病情并采取措施進行治療是實施有效救治、恢復患者的心肌功能的首要目的和需要,為了能夠達到最終良好的治療效果,優(yōu)化急診內科的診治流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次研究通過選擇本院急診科收治的80例胸痛患者納入觀察對象,分析了急診胸痛患者搶救中優(yōu)化急診護理流程的效果及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如下:
選取2018年1月到2020年12月這一時間段本院急診內科接診收治的共計80例胸痛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觀察對象,通過電腦分組方法將所有的胸痛患者隨機對半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胸痛患者各40例,對照組胸痛患者中有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齡36~72歲,平均年齡(64.21±1.28)歲,平均就診時間為(15.35±1.24)h;試驗組胸痛患者中有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齡33~77歲,平均年齡(63.27±1.29)歲,平均就診時間為(15.36±1.23)h。納入標準:我院急診內科收治的急診胸痛患者;患者及其家屬知曉研究且配合;本次研究經過了院內領導的審核批準。排除標準:妊娠期女性;合并惡性腫瘤患者;合并嚴重感染性疾病患者;肝腎功能障礙患者;搶救無效患者;中途退出研究、轉院的患者。兩組胸痛患者的基線資料對比差異不明顯,具有一定可研究性和可對比性(p>0.05)。
對照組胸痛患者給予常規(guī)的急診內科診治,包括積極全身檢查、補液、糾正水電解質平衡等內容,試驗組胸痛患者在對照組胸痛患者的搶救基礎上優(yōu)化急診的診治流程,患者進入醫(yī)院,即可迅速啟動快速反應程序,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常以DtoB時間作為衡量綠色通道是否通暢的標準。按照“先救治后付費”的制度,急危癥胸痛患者,分診護士通過綠色通道微信群開通綠色通道,掛號分診住院一體化,入院號生成,病區(qū)可直接辦理入院。120救護車及網絡醫(yī)院、急診科相關人員均建立可“胸痛中心信息溝通群”能傳輸的信電、生命體征等情況;胸痛中心值班人員負責信息溝通的及時性、準確性、反饋性;院前及網絡醫(yī)院醫(yī)生在轉運的救護車微信或電話聯絡胸痛中心,院前即可進行溶栓前或轉運PCI手術前談話,并做好藥物治療和轉運準備;啟動導管室后可提前做好術前準備;救護車繞行急診科和心內科直達導管室進行介入手術。對疑似心肌梗死的患者,在進入搶救室后,使其立即臥床休息并進行心電圖及血常規(guī)、心肌功能檢測,并給予氧氣呼吸機幫助;觀察患者表面體征及詢問病史的同時,對其進行心肌標志物及心電圖檢測,如心電圖檢查、血象檢查、床邊B超、床邊X線、心肌酶學、CT影像學檢查等,并有效確診。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心理輔導和疾病健康知識教育;仔細做好病歷相關記錄。
本次研究通過對比兩組胸痛患者的搶救情況(開始搶救的時間、搶救總時間和住院時間)、心理狀況、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心衰、心律不齊、休克、低血壓等不良事件)和預后滿意度[滿意率=(非常滿意患者例數+滿意例數)/總患者例數×100%]得出結果。
心理狀況:所有患者均接受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的評估,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代表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越嚴重。
本次研究所涉及統計學數據資料均利用SPSS21.00軟件進行處理計算,其中計量相關資料利用卡方檢驗計算、計數相關資料通過t檢驗方式進行計算,當計算結果得出P<0.05時則代表差異具有一定統計學方面意義,具有一定研究價值。
由表1可見,試驗組胸痛患者和對照組急診胸痛患者相比較,開始搶救的時間、搶救總時間和住院時間明顯更短,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胸痛患者的搶救情況對比
由表2可見,試驗組胸痛患者優(yōu)化急診的護理流程后,SAS、SDS評分顯著下降且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胸痛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對比
由表3可見,試驗組胸痛患者和對照組急診胸痛患者相比較,心衰、心律不齊、休克、低血壓等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更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兩組胸痛患者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對比
由表4可見,試驗組胸痛患者優(yōu)化急診的診治流程后,和對照組急診胸痛患者相比較,患者及其家屬對急診診治工作的預后滿意度更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4 兩組胸痛患者的預后滿意度對比
以人為本的科學護理理念隨著醫(yī)療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而得到逐步推廣和應用,是目前醫(yī)院各個科室開展診治工作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和重要內容。胸痛作為臨床常見的心血管危重癥疾病,一旦發(fā)病,危險性極高,稍不注意可能會造成死亡,因此在患者發(fā)病后需要立刻進行有效、科學的救助護理,不僅可以為患者后期的治療提供相對穩(wěn)定的基礎,更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胸痛患者優(yōu)化急診的護理流程后,SAS、SDS評分顯著下降且明顯低于對照組胸痛患者,開始搶救的時間、搶救總時間和住院時間明顯更短,各種類型的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更低,胸痛患者預后滿意度更高,數據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臨床急診科進一步優(yōu)化急診護理流程能夠提高急診胸痛患者的搶救效果、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和疾病預后,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