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鋒,何鞠,張秀清,蘇宇雄
慢性子宮內膜炎(CE)指子宮內膜慢性持續(xù)性炎癥,該病的主要特征是內膜間質內漿細胞浸潤。慢性子宮內膜炎并不具備典型的臨床癥狀,患者臨床表現主要為白帶增多、腰骶以及下腹部不適、異常子宮出血、性交困難等癥狀。部分研究指出,慢性子宮內膜炎于不同人群中發(fā)生率為0.2%至46%,而從不孕人群角度分析,該病發(fā)生率高達57%。近年來,大量研究發(fā)現慢性子宮內膜炎在異常子宮出血、宮腔粘連、子宮內膜增生等疾病中發(fā)病數量不斷增加,此種現象表明慢性子宮內膜炎可能參與上述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另外CE還可能引起不明原因不孕、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反復植入失?。╮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以及不明原因復發(fā)性流產的發(fā)生率,所以,臨床對該病診斷及治療工作關注度較高。當前,CE臨床治療方式有物理療法、抗生素治療、宮腔灌注等。目前,抗生素治療是國際公認的慢性子宮內膜炎首選治療方式,抗生素可對慢性子宮內膜炎內的ESPCs進行有效清除,治療效果較為理想。宮腔灌注治療主要指采用注射方式將藥物直接與子宮內膜接觸,部分研究指出,于慢性子宮內膜炎患者治療中,宮腔灌注治療可提升患者懷孕率。本次研究選取本院接診的慢性子宮內膜炎患者100例(2020年6月至2021年10月)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雙盲劃分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分別應用常規(guī)抗生素治療與抗生素聯(lián)合宮腔灌注治療,對比分析對慢性子宮內膜炎患者應用抗生素配合宮腔灌注治療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接診的慢性子宮內膜炎患者100例(2020年6月至2021年10月),分組方式為雙盲劃分法分組,每組各50例。對照組年齡范圍24~34(29.16±2.69)歲,體重45~67(56.46±3.02)kg,停經時間7~11(8.85±1.59)周,初產婦29例、經產婦21例。觀察組年齡范圍25~33(29.31±2.78)歲,體重45~68(56.67±2.85)kg,停經時間7~12周(8.98±1.62)周,初產婦30例、經產婦20例。兩組一般資料基本相同(P>0.05),可對比。
納入標準:(1)與慢性子宮內膜炎診斷標準相符;(2)人工授精懷孕失敗或者連續(xù)自然懷孕2次;(3)男方生殖功能正常;(4)知情,同意參加本次研究。
排除標準:(1)宮腔粘連;(2)子宮畸形者;(3)子宮內膜大息肉者;(4)卵巢儲備能力降低;(5)不同意參加本次研究。
脫落標準:(1)無法依據要求檢查治療、自行要求退出者;(2)治療期間產生嚴重并發(fā)癥或不良反應等無法繼續(xù)參加研究者;(3)治療期間失訪者。
診斷標準:(1)腹腔鏡檢查:將表現為①彌漫性腺體周圍充血或局灶;②基質水腫;③微小息肉樣變化(直徑在1mm以下)。(2)ESPC:CD138免疫組化法與HE染色法聯(lián)合檢查,漿細胞無陰性。
運用抗生素展開治療,具體如下:月經第1d,給予患者多西環(huán)素(生產廠家:廣州柏賽羅藥業(yè)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13375),0.1mg/次,2次/d,口服,患者持續(xù)治療2w。
運用抗生素配合宮腔灌注治療,具體如下:(1)月經第1d,采用口服方式給予患者多西環(huán)素(生產廠家:廣州柏賽羅藥業(yè)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13375),0.1mg/次,2次/d,患者持續(xù)治療2w;(2)患者月經干凈第3d,運用10ml克林霉素(生產廠家:蘇州天馬醫(yī)藥集團天吉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3576)(0.15/0.9Nacl),展開宮腔灌注,患者持續(xù)治療5d。
(1)對比兩組各項妊娠結局,包含臨床妊娠(胚胎移植或自然妊娠后12d至14d,測定HCG水平提升,30d后,經陰道B超檢查觀察到宮內胚芽、孕囊以及原始心管搏動)、生化妊娠(胚胎移植或自然妊娠后12d至14d,測定HCG水平提升,30d后,經陰道B超檢查沒有觀察到孕囊)、流產(胚胎移植或自然妊娠后30d,經陰道B超檢查未觀察到原始心管搏動或胚芽,60d后,自然流產或胚胎停育)。
(2)對比兩組臨床治療效果,分為顯效(臨床癥狀改善明顯,檢查指標恢復到正常水平,子宮內膜變厚)、有效(臨床癥狀有所改善,檢查指標有所改善,子宮內膜變厚)、無效(癥狀及檢查指標未改善)。
相比對照組臨床妊娠率(80.00%),觀察組(94.00%)更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妊娠結局對比[n(%)]
相比對照組治療有效率(82.00%),觀察組(96.00%)更高(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對比[n(%)]
慢性子宮內膜炎是女性生殖系統(tǒng)疾病的一種,該病臨床癥狀主要有腰骶、盆腔產生疼痛感、痛經、月經量增多等。近年來,慢性子宮內膜炎發(fā)病率逐年提升,該病易引發(fā)胚胎種植失敗、流產等情況,會對患者生理、心理產生嚴重影響。當前,慢性子宮內膜炎臨床治療方式主要為肌肉注射或者口服抗生素,常用口服藥物為多西環(huán)素,患者服用此藥后,此藥會覆蓋常見支原體、致病菌,如果患者對多西環(huán)素敏感度不高,可給予患者環(huán)丙沙星、甲硝唑等其他藥物。近年來,由于慢性子宮內膜炎引發(fā)的體外受精-胚胎移植、不明原因不孕、復發(fā)性流產的患者數量不斷增加,所以臨床需要積極探尋更為優(yōu)質的診療方案對慢性子宮內膜炎進行治療。慢性子宮內膜炎的診斷:(1)宮腔鏡檢查為診斷慢性子宮內膜炎的一種方式,診斷標準:①彌漫或局灶性腺體周圍充血;②基質水腫;③微小息肉樣改變,直徑低于1mm;(2)當前,醫(yī)學界公認的慢性子宮內膜炎診斷病理金標準為漿細胞間質浸潤。慢性子宮內膜炎最為傳統(tǒng)的診斷方法是對子宮內膜間質漿細胞(ESPC)進行尋找,染色方法主要分為兩種,分別為CD138免疫組織化學染色與傳統(tǒng)HE染色,后者雖然應用次數較多,但此種檢驗方式受取樣時機、醫(yī)生經驗、取樣技術等眾多因素影響,檢查準確性不穩(wěn)定;部分研究指出,將HE染色方法作為診斷標準,于不同婦科疾病患者中慢性子宮內膜炎檢出率較低。而CD138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檢出率與準確性均較高??股刂委熓钱斍皣H公認的慢性子宮內膜炎首選治療方式,抗生素可對慢性子宮內膜炎內的ESPCs進行有效清除,可有效減輕改善患者病情。部分研究指出,對慢性子宮內膜炎患者應用子宮灌注治療不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病情,還可以使患者懷孕率得到有效提升。宮腔灌注治療主要指采用注射方式將藥物直接與子宮內膜接觸,進而對宮腔內環(huán)境及妊娠結局予以改善,此治療方式常用的藥物有G-CSF(集落刺激因子)、HCG(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PRP(富血小板血漿)、抗生素以及生長因子等,宮腔灌注多用于子宮內膜炎癥、子腔內膜較薄或者其他原因產生的人工授精移植失敗疾病的治療中,此種治療方式可使子宮內膜的容受性得以有效改善,并且可對子宮內膜炎進行有效治療,使胚胎種植成功率得到有效提升。宮腔灌注治療通常開展于患者月經干凈后,此種治療方式可能需要展開三個至五個周期,宮腔灌注治療過程中,患者不得開展性生活,并且要做好衛(wèi)生防護工作,保證外陰部干燥、清潔,進而降低感染發(fā)生風險。宮腔灌注治療后,患者可能會產生少量血性分泌物,此種現象屬正?,F象,醫(yī)務人員需事先告知患者,防止患者產生恐懼、焦慮等負面情緒。宮腔灌注治療過程中,若患者流血過多,患者需及時聯(lián)系醫(yī)生,并遵醫(yī)囑使用相應的止血藥物。在宮腔灌注治療期間,患者可洗澡洗頭,但需要避免坐浴。抗生素配合宮腔灌注治療發(fā)揮理想效果,可有效提升慢性子宮內膜炎患者臨床治療效果,使患者懷孕率得到有效提升,對后續(xù)慢性子宮內膜炎治療工作的開展發(fā)揮重要意義。
鄭圣霞等選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反復種植失敗的體外受精患者82例展開研究,研究顯示在反復種植失敗的體外受精患者治療過程中,宮腔灌注聯(lián)合口服抗生素治療有效提升妊娠率,效果理想。盛清等回顧性分析淮安市婦幼保健院生殖中心因反復種植失敗展開宮腔鏡檢查后確診合并慢性子宮內膜炎的患者100例(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對所選患者已具備依據治療方案差異展開分組研究,研究結論為采用抗生素宮腔灌注治療慢性子宮內膜炎可對患者宮腔環(huán)境予以改善,可提升臨床妊娠率。Pantos K等選取慢性子宮內膜炎患者80例,表現為復發(fā)性植入失敗的患者40例,表現為復發(fā)性妊娠失敗的患者40例,依據治療方式隨機分組,并展開對比分析,研究結論為對慢性子宮內膜炎患者應用宮內抗生素輸注(IAI)聯(lián)合口服抗生素給藥(OAA)治療可有效提高懷孕率,且安全性較高。上述研究結果與本次研究結果大致相同。本次研究顯示,與對照組臨床妊娠率(80.00%)相比,觀察組(94.00%)明顯更高(P<0.05),表明于慢性子宮內膜炎患者臨床治療中,應用抗生素配合宮腔灌注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妊娠結局,提高患者妊娠率。相較于對照組治療有效率(82.00%),觀察組(96.00%)更高(P<0.05),表明于慢性子宮內膜炎患者臨床治療中,應用抗生素配合宮腔灌注治療效果理想。
綜上所述,于慢性子宮內膜炎患者治療期間,運用抗生素配合宮腔灌注治療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妊娠結局,提升患者懷孕率,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