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中山中學歷史教研組
桂林市中山中學是廣西示范性普通高中,校本部位于風景優(yōu)美的漓江濱江路上。其前身是愛國民主人士李宗仁等創(chuàng)辦的“廣西中山紀念學校”;1938年,在抗日烽火中,陶行知曾在校內創(chuàng)建“生活教育總社”,親任社長,做過著名的《生活即教育》主題演講。1985年,經上級部門批準,學校改名為“桂林市中山中學”,孫中山先生嫡孫女孫穗芳女士親筆題寫校名,并專程回國參加紀念中山先生的活動。
中山中學歷史組現有6人,其中高級教師4人,一級教師2人。他們立足校情、學情,學習中山先生愛國民主精神,積極開展系列特色校本教研。
一、賡續(xù)中山精神,積極挖掘校史內涵
歷史組的老師們積極參加《中山中學校史讀本》的編纂,借助學習校本讀本中李宗仁、陶行知、白先勇、程不時等人的個人經歷,讓學生感悟愛祖國、愛家鄉(xiāng)之情,從而知校、懂校、愛校。
二、傳承行知思想,學陶、用陶
積極參加全國、廣西陶行知研究會的活動。學習、領會陶行知先生的大愛精神、奉獻精神、創(chuàng)造精神、求真精神。教學中踐行以生為本,撰寫論文、課例,總結經驗,凝練提升。
三、發(fā)掘抗戰(zhàn)文化內涵,弘揚民族精神
抗戰(zhàn)期間,中山中學師生為了躲避日寇飛機轟炸,躲進七星巖巖洞中堅持學習。老師們挖掘學校的抗戰(zhàn)文化,激勵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疫情期間,中山學子學習巖洞精神,停課不停學,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網絡教學。
四、開展研學旅,挖掘開發(fā)特色校本課程資源
老師們借助公共課,開發(fā)了《家風、家訓故事》《黨史百年》等課程。組織學生參加自治區(qū)里的《家風永流傳》活動、學校的《脫貧感黨恩,奮進新時代》主題活動,組織學生自編自演《扶貧英雄黃文秀》話劇、《經典永流傳》唱畫寫演比賽、《我與國旗》攝影比賽、《弘揚偉大抗疫精神》演講比賽等活動。并前往湘江戰(zhàn)役紀念館、陳光烈士墓等紅色教育基地開展紅色教育研學旅活動,培養(yǎng)學生歷史學科素養(yǎng),達到立德樹人目標。
五、與時俱進,積極開展課改教研
隨著新一輪課改的推進,歷史組教師積極參加培訓。教學中踐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教育主張,并把“博、雅、剛、健”的校訓落實到教學中,以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歷史組先后獲得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桂林市的“巾幗文明崗”“廣西優(yōu)秀教研組”等榮譽稱號。今后還將繼續(xù)努力,推動學校歷史教學的發(fā)展。3EE07E6A-72E9-4E71-8D43-440B8A9BD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