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漢文
【摘要】化學學科素養(yǎng)是化學學科育人價值的體現,對化學教學有指導意義。高中化學是依托物質的科學變化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依托核心素養(yǎng)進行教學能將化學學科的素養(yǎng)價值與學生的學習需求結合,通過學習活動、學習表現、學習內容的整合發(fā)揮化學學科的教學目標。文章在闡明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內涵的基礎上以實例為佐證進行化學教學策略的探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化學;核心素養(yǎng);教學對策
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能幫助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和必備的品格與關鍵能力。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能成部分,以其為導向進行高中化學教學,能在幫助學生夯實基礎的前提下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進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實現全面發(fā)展。
一、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內涵
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化學學科育人的基礎要求,包括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科學探究與創(chuàng)新意識、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態(tài)度與社會責任等5個方面的內容?;瘜W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化學知識學習的基礎,能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思維方式,能幫助學生構建化學學科觀念,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二、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化學教學對策
(一)依托多元化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夯實基礎
化學基礎知識的夯實能為學生后續(xù)的學習及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奠定堅實的基礎。高中化學知識相對抽象,教師在實際教學時要根據教授內容選擇最適合的方法,目的是依托多元化方法,將復雜的知識簡單化,進而幫助學生夯實理論基礎。如在講授“化學物質的分類”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前利用網絡進行化學物質分類資料的收集與整理,之后在課堂上與同學進行分享和交流。在課堂上學生分享與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再依托微課視頻幫助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化學物質分類的重點及分類方法。在學生自主學習和教師輔助學習的基礎上,為了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化學物質的分類難點,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目的是在掌握化學物質分類方法的基礎上了解化學元素知識,為下一課的學習奠定基礎。課前資料收集、課堂分享交流、課堂小組探究等方法的應用,能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收集與整理能力,能發(fā)展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進而助力學生化學學科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
(二)依托生活實際的聯系發(fā)展學生的科學精神
在學科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內容、活動時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化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系為切入,通過對學生的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如在講授“金屬的化學性質”時,教師在簡單介紹學習主線后,可以讓學生說一說自己了解的生活中鋁制品,如鋁箔紙或易拉罐等。在學生陳述后,教師利用學生生活中常見的鋁箔引導學生進行實驗:用坩堝鉗夾住一小塊實驗用的鋁箔,并放在酒精燈上加熱至熔化。教師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和結果,鼓勵學生大膽思考實驗的原理。在學生發(fā)表意見后,教師讓學生將實驗用的鋁箔用砂紙將其表面的保護膜去除,之后讓學生想象,再加熱會發(fā)生什么現象?在學生假設后,教師讓學生進行實驗,并觀察現象,以驗證自己的假設。教師將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材料融入到實驗教學中,并引導學生利用實驗探究鋁的性質,既利于學生開展化學學習,又能幫助學生發(fā)展探究精神。
(三)依托高考真題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
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化學教學要以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為重點,目的是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和能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化學思維。高中階段的學生面對的是高考的壓力,教師可以在實際教學時根據教學內容融入高考真題,目的是通過真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如在講授“鐵的化合物”時,教師可以將2018 年全國 I 卷中關于醋酸亞鉻[(CH3COO) 2Cr·2H2O]及其制備方法的高考真題移到課堂,并引導學生聯系學習過的化學知識,進行醋酸亞鉻與氫氧化鐵的對比,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進而利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由于該實驗難以在實驗室完成,那么教師在講授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實驗裝置,一是真題中的實驗裝置,二是教材中的氫氧化鐵的實驗裝置,目的是通過對比引導學生利用學習過的知識研究如果利用真題中的實驗裝置制備氫氧化鐵。通過高考真題的融入,學生可以了解更多的高考題目,并對高考更熟悉,且能通過真題與學習內容的對比培養(yǎng)思維能力。
(四)依托化學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化學實驗是學生動手參與的知識學習過程,能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進而培養(yǎng)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如在講授“氯化銨的分解”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讓學生通過實驗進行探究。在實驗正式開始前,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搜集與教材實驗相關的資料,并通過小組內的分享與交流制定實驗方案。在方案的輔助下,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實驗,教師進行觀察。教師可將各小組實驗錄制成視頻,之后在課堂上進行播放,由學生對其他小組實驗進行評價,并在參考其他小組實驗方案的基礎上優(yōu)化自己小組的方案。本實驗產生的廢液可以用于綠枝的澆灌用水。學生通過實驗能拓展實踐能力,進而深化學科核心素養(yǎng)。
總之,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視角的高中化學教學,要依托多元化教學方法、聯系生活實際、高考真題、化學實驗等開展教學,目的是以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為目標,將素養(yǎng)與化學知識進行整合,使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發(fā)展思維能力、實踐能力、科學精神等,最終為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張夢俠. 基于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策略[J]. 數理化解題研究,2021(27):96-97.
[2] 廖林芳. 基于發(fā)展學科核心素養(yǎng)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認識與思考[J].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14(29):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