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倩
血屬于結締組織,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血漿內含血漿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纖維蛋白原)、脂蛋白等營養(yǎng)成分及無機鹽、氧、激素、酶、抗體和細胞代謝產物等;血細胞包括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板。血常規(guī)檢查是對有形的血細胞進行的檢查,也就是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板,通過觀察它們數量的增多/減少以及形態(tài)的正常/異常,來判斷血液狀況及身體疾病狀態(tài),是臨床上基礎的化驗檢查之一。
血常規(guī)檢查主要有兩大作用。
一是指導診斷。當出現發(fā)熱或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時,查血常規(guī)可幫助醫(yī)生分辨患者是由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引起。如果是細菌感染,可看到中性粒細胞明顯增多;如果是病毒感染,通??煽吹搅馨图毎拿黠@增多,或淋巴細胞減少,便可為治療提供指導性意見。
二是輔助診斷。除上述感染方面的疾病需要查血常規(guī),很多早期血液系統疾病,如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以及白細胞減少等,患者可能沒有太突出的癥狀,此時需要通過血常規(guī)等篩查才可以早期的發(fā)現疾病,爭取到更多的治療時間。
血常規(guī)檢查能否準確反映身體狀況,受到兩方面的影響。
一是患者的生理條件。首先,紅細胞會隨著年齡的增大而逐漸減少,所以年齡是影響血常規(guī)檢查結果的重要因素。其次,人體在運動后血流速度加快,也會影響血細胞的分布狀態(tài)。再次,服用一定的精神藥物進行治療的患者,其血細胞狀況會呈現出不穩(wěn)定的波動狀態(tài),很難準確地捕捉到正常的血常規(guī)檢查結果。另外,吸煙、酗酒等不良嗜好也會影響血細胞數目的變化和分布。
二是血液采集的精準性。主要是指血常規(guī)檢查中采集部位的變化,能影響采集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比如采血部位如果在靜脈,那么紅細胞數目就會增多,因為靜脈的主要回流機制是淋巴回流+靜脈血液回流,所以血細胞濃度會比較高,紅細胞數量比較多。而如果在動脈采集血液,那么紅細胞數目相對來說會比較少,因為動脈的血液回流機制主要是通過淋巴回流。采血部位不同,自然會影響血常規(guī)檢驗結果。
另外,在采血過程中經常會采用抗凝劑來進行采血,如果抗凝劑應用不科學,必然會影響白細胞的變化。同時,人為操作失誤也會影響血常規(guī)檢驗結果。
檢查前:1.抽血前一天不吃過于油膩及高蛋白的食物,避免大量飲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會直接影響檢驗結果。2.體檢前一天的晚8時以后,應開始禁食12小時,以免影響檢測結果。3.抽血時應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懼造成血管的收縮,增加采血的困難。
檢查中:靜脈采血多采用位于體表的淺靜脈,通常采用肘部靜脈、手背靜脈、內踝靜脈或股靜脈。肘前靜脈是絕大多數人(嬰幼兒除外)的首選采血部位,此處一般血管較明顯,疼痛感較輕,操作方便易行。小兒可采頸外靜脈血液,其次選擇股靜脈。
檢查后:1.抽血后,需在針孔處進行局部按壓3~5分鐘,進行止血。注意:不要揉,以免造成皮下血腫。2.按壓時間應充分。每人的凝血時間有差異,有的人需要稍長的時間方可凝血。所以當皮膚表層看似未出血就馬上停止壓迫,可能會因未完全止血,而使血液滲至皮下造成青淤。按壓時間長些,才能完全止血。如有出血傾向,更應延長按壓時間。3.抽血后出現暈針癥狀如:頭暈、眼花、乏力等應立即平臥、飲少量糖水,待癥狀緩解后再進行體檢。4.若局部出現淤血,24小時后用溫熱毛巾濕敷,可促進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