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純燕
在小學數(shù)學教材中,“計算”所占比例相當大,是小學教學內(nèi)容的重要部分,也是數(shù)學學習的基礎,培養(yǎng)學生準確、快速、靈活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谒闶菚嬗嬎恪⒐浪愫秃唵斡嬎愕幕A,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為提高書面計算的準確性,進而提高書面計算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一、提高認識,重視口算教學
口算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注意力、記憶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是一種綜合能力??谒阍谌粘I钪袘幂^為廣泛,是每個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它對學生的記憶和邏輯思維有一定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邏輯推理和合理計算的能力,因此,教師應把口算教學作為數(shù)學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了解口算的本質(zhì),充分認識口算的價值,采用合理的訓練方法,教會學生靈活運用。
二、加強算理教學,掌握方法
算術(shù)的實踐建立在學生對算理的理解的基礎上,他們在實踐中才能掌握算理和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掌握算理,不能只靠反復訓練、記憶的方法,否則,學生只會滿足于應用機械式口算的方法,當遇到口算難度稍大的問題時,他們就會茫然、不知所措。例如:教學口算54÷2,從最高位除起,被除數(shù)十位上的數(shù)字是5,不能被2整除,那商是多少呢?這里可讓學生先使用他們的學習工具,用自己的雙手和大腦積累高水平的感性知識,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形象思維,進而啟發(fā)他們的解釋,讓學生理解54÷2的算法:把54分解成40和14,先40除以2得到20,再14除以2得到7,最后將20和7合并得到27,所以54÷2=27。這樣就讓學生弄清了被除數(shù)的最高位不能被一位除數(shù)整除時的口算算理,掌握了口算的方法。當學生掌握了口算方法后,教師還應安排相應的口算練習,讓學生講述口算的過程,加深對口算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三、加強思維訓練,掌握技巧
隨著學習和實踐的深入,要讓學生積極思考,逐步簡化算法,逐步減少推理過程,當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技能,遇到類似的口算時,就能夠快速準確地計算出結(jié)果,從而提出心算速度和心算能力。例如:讓學生口算42+29,學生先在大腦中記住42和29這兩個數(shù)字,再來思考計算的方法??梢杂?0+20=60,2+9=
11,60+11=71,這樣學生的思考過程如下:在大腦中,把42分成40和2,29分成20和9, 然后數(shù)40+20=
60,2+9=11,然后60加上11就得到71,然后口頭說出從高到低的數(shù)字。在整個過程中,學生需要在短時間內(nèi)分成幾個步驟來完成計算,這樣的一個過程,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而且還發(fā)展了學生的注意力、記憶力。
四、持之以恒,形成能力
口算經(jīng)常用于一些迫切需要給出答案的場合,這樣對口算的速度就有了較高的要求,但知識掌握不夠的學生容易產(chǎn)生錯誤,因此,教師應對訓練內(nèi)容做到心中有數(shù),有量有效,不盲目進行;同時,注意引導學生進行基本練習。
各種形式的練習,枯燥無味的反復訓練,學生容易疲勞,不能激發(fā)練習的興趣,小學生又有注意力不集中、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因此在課堂上,各種練習題目的設計要給學生一種新的實踐意識,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例如,組織學生進行“尋找朋友”“開火車”“打牌”等游戲,讓所有學生都能積極參與,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實踐。在同一個班里面,學生的計算能力不盡相同,教師在設計口算練習題時應有一定的坡度,以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教師還要引導學生課后自覺地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數(shù)學問題,有不懂的可與家長或同學一起解決。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堅持做到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以學生為本,采用合理的練習方法,教授學生靈活實用的口算方法,努力提高口算能力,為以后進一步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責任編輯 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