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秀斌
人們的生活富裕了,消費觀念發(fā)生了變化,一些曾經的生活習慣也在悄然改變。我屬于念舊的人,也一直保留著修鞋的習慣。
因為修鞋,我和一位老修鞋匠保持著長久的聯(lián)系。他在這里已有十幾年了。從一頭黑發(fā)到兩鬢星星點點的白發(fā);從名不見經傳,到方圓幾公里小有名氣。誰的家里有修拉鏈、補鞋、配鑰匙這些找不到人干的活時,小區(qū)里總會有人介紹他,說他技術好,收費公道,為人樸實,童叟無欺。
他的店鋪很小,只有大概4平方米的樣子。里面堆滿了修鞋工具,各種拉鏈、大大小小的鑰匙坯子,還有各種物美價廉的鞋墊、襪子、兒童鞋等別人不愿意經營的小商品,一間屋子堆得滿滿當當?shù)?。這里原是地下超市的雜物室,經過改造后成了他的店鋪。
我首次光顧他這兒,是緣于老伴兒的衣服拉鏈。那是大前年的冬天,女兒給她買了一件羽絨服,樣式新穎,顏色適中,老伴兒十分愛穿,可唯一一點美中不足,就是拉鏈不太好用,常常被塞住拉不動,為此她常喊我來幫忙弄開。可是有一次她從外面回來,拉拽得著急了,又塞住了,可這回我來幫忙也不靈了,拉、拽、掰、抻,怎么也弄不開。正在著急之時,鄰居來我家串門,見此景說趕快去地下超市找?guī)煾敌蓿瑒e把衣服拉壞了。
找到他,只見他輕輕擺弄了幾下,拉鏈就開了,并且給打了一些蠟潤滑,還交代說這種羽絨服設計上有不足,再拉時要防止拉鏈被布塞住。當我要給他錢時,他擺了擺手說,算了,不要錢了,也沒用什么材料。那天天很冷,可我的心里卻涌著一股暖流,心想這師傅真是好人啊。
從那以后,家里但凡針頭線腦、修修補補的事情,我和老伴兒總會去找他。而且他心靈手巧,在我們看來十分棘手不好解決的問題,他輕輕擺弄幾下,總會迎刃而解。而且只要是不用材料的活,他絕對不收費。即便是收費的,他也不會獅子大開口,總是斟酌一番,才說出價格。在物價上漲,工人工資年年上漲的情況下,他的維修價格卻一直沒漲。有時我對他說,你這樣子除去房租、其他成本,還能掙到錢嗎?他笑了說,主要是靠回頭客,賺人氣,薄利多銷。就因為這樣,他的小店里總是擠滿了人,有時修一雙鞋,要等很長很長的時間。
認識了以后,我和他有過幾次攀談。我得知了他是跟父親學的手藝,由于家里窮,兄弟姐妹多,他初中畢業(yè)沒上高中就跟著父親干起了這行。有時候看到如今掙錢的技術很多,他也曾動搖過,可每當慕名而來的人找他修這弄那,目光里充滿了期盼時,他又堅定了自己的信念,誰的生活離得開縫縫補補呢?再不掙錢的手藝,也不能讓它失傳呵。他有一個上四年級的兒子,學習挺不錯的,當我問他希望兒子從事什么職業(yè),他說尊重兒子自己的選擇,如果將來兒子愿意干這行,他也絕不反對。他舉著膠板,開心地笑著向我解釋。那一瞬間,我從他的臉上捕捉到了屬于一位匠人的驕傲。
有人說他是修鞋匠,有人說他是修鎖匠,還有人說他是拉鏈哥。我想這些稱呼都沒錯,但我更想說他是一個工匠,一個令人起敬的工匠,每天他都用勤勞的雙手,把人們的生活修理得如此舒適、妥帖。
(梁衍軍摘自《烏魯木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