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斌 楊心怡
[摘 要] 圖畫書是開展兒童教育的重要載體,其圖文共奏的方式為兒童認識世界、理解世界搭建了良好的平臺。美國著名兒童文學家和教育家蘇斯博士創(chuàng)作的兒童圖畫書在美學風格、語言運用、主題思想以及敘事手法等方面都獨具一格,對于發(fā)展兒童的基本品質、生命哲思和社會關懷具有重要價值。教師對圖畫書的教學應該以更為寬廣的視角看待圖畫書的價值內涵,要在凸顯兒童主體性的基礎上,把握圖畫書主題思想和創(chuàng)作背景的深刻性,以體驗的方式開展圖畫書教學。
[關鍵詞] 兒童圖畫書;圖畫書教學;兒童體驗
圖畫書是開展兒童教育的重要載體,其文字和圖像的轉喻表達為兒童語言和思維認知能力的發(fā)展提供了具體的憑借。[1]圖畫書教育價值的發(fā)生邏輯不僅在于它以圖文結合的方式來傳遞兒童能理解的信息,同時還在于其圖文共奏能夠與兒童的內在發(fā)展需要產生共鳴。[2][3][4]在兒童圖畫書的發(fā)展史上,美國兒童文學家、教育家蘇斯博士具有重要地位,其創(chuàng)作的圖畫書在思想主題、藝術風格、敘事手法等方面都自成一體,為我們理解掌握兒童圖畫書的創(chuàng)作和教學提供了重要啟示。
一、蘇斯博士創(chuàng)作的兒童圖畫書的形態(tài)特征
蘇斯博士本名為西奧多爾·蘇斯·蓋澤爾,是美國著名的兒童文學家和教育家,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48種兒童圖畫書,并先后獲得凱迪克大獎和普利策特殊貢獻獎。[5]其作品主題新奇、立意深刻、畫風夸張、故事情節(jié)離奇,顛覆了傳統(tǒng)的以宗教道德為主要內容的說教式創(chuàng)作思路,真正做到了為兒童創(chuàng)作。
蘇斯博士創(chuàng)作的兒童圖畫書最為人關注和稱道的是其創(chuàng)作的人物形象和運用的造型與色彩,雖然夸張甚至荒誕怪異,但卻妙趣橫生,能夠激發(fā)兒童的閱讀興趣。一方面,蘇斯博士創(chuàng)作的兒童圖畫書在人物形象上不同于傳統(tǒng)圖畫書所習慣采用的卡通形象。蘇斯博士圖畫書中的人物形象種類繁多且有著怪異的造型、夸張的動作或表情,這正迎合了兒童的認知特點,使得其圖畫書在風格上獨樹一幟。另一方面,蘇斯博士創(chuàng)作的圖畫書在構圖、形狀、線條、色彩等方面有著高超的藝術表現,通常色塊飽和明亮、線條簡潔、造型夸張,并通過空間以及人物關系的組合變換來傳遞故事內容。其作品畫面清新、布局講究、細節(jié)考究、人物形象鮮明、故事情節(jié)連貫清晰,雖夸張怪誕卻符合兒童充滿想象的年齡發(fā)展特征,同時還具有很高的可欣賞性。
蘇斯博士的作品在語言運用上也很有特點,通常簡練且重復,同時十分注重押韻和節(jié)奏,這導致其作品被認為是不具可譯性的,因為其語言是基于特定的語境和文化背景的。[6]在其最著名的《戴高帽的貓》一書中,蘇斯博士僅用了223個詞,而《綠雞蛋和火腿》甚至只用了50個詞。兒童樂于且能夠去閱讀這些詞匯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它們是朗朗上口的,如《戴高帽的貓》中的hat與cat,《在爸爸身上蹦來跳去》中的up、pup和cup,等等。這使得兒童在詞匯的重復和相近比較中去習得該詞匯的發(fā)音及意義。
在思想主題上,蘇斯博士創(chuàng)作的作品很豐富。如其創(chuàng)作的第一部作品《我看見了什么》就探討了成人與兒童之間的關系,體現了對兒童權利的尊重。又如《黃油大戰(zhàn)》以當時美國和蘇聯的對抗為背景,表達了反戰(zhàn)的主題思想;《絨毛樹》《老雷斯的故事》則以環(huán)境保護為主題,闡述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7]此外,蘇斯博士的作品還涉及反種族歧視等諸多主題。[8]思想主題上的豐富增強了蘇斯博士作品內涵的深刻性,強化了圖畫書的社會價值。
在敘事手法上,蘇斯博士的圖畫書也可謂別具一格。蘇斯博士的作品以故事情節(jié)夸張、怪誕而又充滿人文關懷而備受稱贊,他對故事的鋪張往往天馬行空,過程離奇曲折,結局出人意料。最為關鍵的是,他不以道德說教的方式講故事,而是從兒童體驗出發(fā)講述兒童對事物的理解,因而其作品被認為有助于發(fā)展兒童的想象力及其他優(yōu)秀品質。
二、蘇斯博士圖畫書的教育價值
作為在世界范圍內具有廣泛影響力且長盛不衰的圖畫書,蘇斯博士的作品在價值承載方面無疑有著獨到之處。這種獨到之處并非他強調了兒童的權利和主體性地位,而是將兒童的發(fā)展與整個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聯系在一起,其涉及的主題直面?zhèn)€體存在以及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深層問題,因而可以說他的作品直擊了人類社會存在的本源。蘇斯博士作品的教育價值主要表現在兒童發(fā)展、人生哲思和社會關懷三個方面。
第一,蘇斯博士創(chuàng)作的圖畫書可以發(fā)展兒童的基本品質與能力。尊重并強調兒童是具有獨立人格和個性需要的個體的思想一開始就在蘇斯博士的作品中得到體現。在蘇斯博士的作品中,兒童是可以痛痛快快“胡說八道”的。其作品對兒童的發(fā)展價值一是體現在呵護了兒童的童心,通過鮮明的人物形象和夸張的故事情節(jié)引發(fā)兒童的共鳴,讓兒童的所思、所想、所盼躍然紙上。二是可以培養(yǎng)兒童的藝術素養(yǎng),蘇斯博士的作品通過精巧的空間構圖、角色造型和色彩運用來啟發(fā)兒童對藝術的感知,[9]簡單而又不失藝術水準的美學表達方式可以培養(yǎng)兒童初步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三是可以培養(yǎng)兒童的語言能力和閱讀興趣。蘇斯博士的作品用詞簡練,注重押韻,兒童讀來朗朗上口,盡管這種語言表達方式曾被守舊的教師批評,但仍無法阻擋諸如《戴高帽的貓》等作品在兒童中的風靡。因此,蘇斯博士的作品對于發(fā)展兒童在語言、藝術、創(chuàng)造力等方面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二,蘇斯博士創(chuàng)作的圖畫書以自我體驗的方式發(fā)展了兒童對生命的哲思。在蘇斯博士筆下,再小的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在《霍頓與無名氏》中就直接用“a person is a person, no matter how small”這樣的句子來表達他對兒童存在的看法,這實際上是蘇斯博士通過賦予兒童主體性來激發(fā)他們的主體意識。經由主體意識的發(fā)展,蘇斯博士又將很多關于對生命、人生的思考糅合在其作品當中。這些人生的哲思包含對自我的認識、權利、責任、信任、堅持等諸多方面。蘇斯博士的作品傳遞了這樣一種思想,即兒童可以只依靠自己內在的法則來行事,而不必顧及外部世界的各種規(guī)則。除了《霍頓與無名氏》中那句“人就是人,無論他多么渺小”的響亮口號之外,蘇斯博士在《祝你生日快樂》這部作品中也告訴孩子們接受自己當下的狀態(tài),而不必以他人的標準來修飾自己的行為,凸顯了平等自由的價值觀。蘇斯博士還將人類美好的品質如信任、責任、誠實、善良等通過角色代入的方式來激發(fā)兒童的共情,讓兒童在發(fā)展善良、誠信等良好個性品質的同時發(fā)展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勇氣。
第三,蘇斯博士創(chuàng)作的圖畫書可以引導兒童深刻認識人類社會存在的本質。蘇斯博士的作品并沒有僅僅停留在兒童或者人類個體層面,而是有著宏大的社會敘事背景。蘇斯博士作品的這些主題是有必要的,因為兒童的主體性存在并不能否定其社會性存在,兒童的當下與未來、兒童世界與成人世界都是相互聯系的共同體。[10][11]例如,《黃油大戰(zhàn)》《絨毛樹》等作品涉及的戰(zhàn)爭、環(huán)保等主題可以引導兒童深刻認識人類社會存在的多樣性和復雜性,這可以從小在他們的心中播下珍愛和平、愛護環(huán)境的種子。再如,《高貴的奇奇鳥》《烏龜大王亞特》等作品都關注了公平、平等等普世價值觀的樹立,這些對于人類的和平共處及永續(xù)發(fā)展都是極為重要的。蘇斯博士作品的價值具有鮮明的層次性,所有的故事都見微知著,看似荒誕不經、古怪離奇,但其實許多細節(jié)都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內涵。
三、蘇斯博士兒童圖畫書的教育啟示
蘇斯博士的作品為人們深化對兒童圖畫書的理解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示范,圖畫書教學也絕非只是在技藝層面培養(yǎng)兒童的表層素養(yǎng)。圖畫書只是開展兒童教育的載體,教師如何理解兒童的發(fā)展目標才是根本,同時教師應該為圖畫書的教學做更為充分的準備。
第一,圖畫書教學應確立兒童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成人需要意識到,非理性、情緒化是兒童的合理性存在,這是由兒童發(fā)展的不成熟性所決定的。[12]兒童的這種非理性和情緒化是其內在生命力的外在表征,教師應該順應、呵護并合理引導這一生命特征向理性化方向發(fā)展。因此,兒童圖畫書教學在目標上不能淺層化,而是要在發(fā)展兒童基本經驗和基本品質的基礎上,引導其主體意識的萌發(fā),發(fā)展其內在的真善美,要相信他們具有自主發(fā)展的能力和內在動力。
第二,圖畫書教學應該整體把握圖畫書的內涵與背景。蘇斯博士創(chuàng)作的作品最大的特點是每一個故事背后都有深刻的背景做支撐,這使得他的作品沒有落入那種庸俗的兒童中心主義窠臼,任何關于兒童存在和發(fā)展的主題故事都引人深思。在日常實踐中,很多人只是為了教育兒童而教育兒童,他們只看到圖畫書所呈現出來的表層價值,而忽略故事主題與兒童發(fā)展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及故事發(fā)生的背景。好的圖畫書作品需要依托作者深邃的思想和豐富的生活經驗,同樣,好的圖畫書教學也需要教師有開闊的視野、豐富的知識儲備和良好的思維品質。[13]教師對圖畫書教育價值的認知不能僅僅停留于圖畫書所呈現出來教育要素,而這一點也正是當前很多教師所忽視或者缺乏的,致使兒童圖畫書教學常常陷入零碎的經驗傳輸。破解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教師在開展圖畫書教學時要有明確的問題意識和兒童意識,要拓展圖畫書教學的視域以及提升圖畫書教學的經驗支持水平。
第三,以兒童體驗而非道德說教的方式開展圖畫書教學。在蘇斯博士的作品中,兒童都是通過角色代入的方式來獲得對故事情節(jié)的深刻理解的。不經由親身體驗和操作,兒童就難以建立起對事物的有效認知。因此,教師一方面要讓兒童代入到圖畫書的故事情節(jié)中去,讓兒童與故事主角產生共情;另一方面要將圖畫書的教學從書本本身延展到兒童的現實生活中來,引導兒童將自己的生活經驗或者想法與圖畫書進行聯系,以加深對故事主題的理解,有條件的幼兒園還可將圖畫書的故事改編轉換成現實的情景劇、角色游戲等等。[14][15]在以兒童體驗為手段開展圖畫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兒童體驗的多樣性和差異性,甚至是不完美性。因為兒童發(fā)展的不完美性本來就是個體存在與發(fā)展的一種既存的狀態(tài),承認這種不完美性,既是給予了兒童更豐富的發(fā)展機遇,同時也蘊含著強烈的人文關懷。
參考文獻:
[1]程璐璐,馮德煜,尚曉明.兒童繪本中的多模態(tài)轉喻形式與類型[J].學前教育研究,2020(10):63-76.
[2]王海珊,陳路遙,連榕.3~6歲兒童無字圖畫書圖像元素閱讀發(fā)展特點[J].學前教育研究,2021(08):25-36.
[3][15]韓映虹,周夕冉,康立超.自主閱讀方式下5~6歲兒童圖畫書重復閱讀的眼動研究[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20(01):86-90.
[4]岳亞平,劉琦.兒童視角下中美幼兒繪本的比較[J].學前教育研究,2020(07):64-72.
[5]克伯萊.美國公共教育:關于美國教育史的研究和闡釋[M].陳露茜,譯.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2:313-317.
[6]高浩雙.蘇斯博士兒童繪本的不可譯性[J].世界文學評論(高教版),2017(03):85-89.
[7]魏雷,李超.“自然生態(tài)”主題繪本的隱喻研究:以The Lorax為例[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19(07):30-36.
[8]陳月汀.《霍頓與無名氏》中的后現代性[J].名作欣賞,2018(26):174-176.
[9]李越越.格式塔視知覺原理看繪本到動畫電影的再創(chuàng)作:以蘇斯博士的經典繪本為例[D].無錫:江南大學,2018:20-38.
[10]羅瑤.從“兒童的哲學”到“童年哲學”:馬修斯的思想進路及其啟示[J].學前教育研究,2019(07):21-31.
[11]邱晴,胡勇.社會符號學視角下意義建構的實例化研究[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5):84-89.
[12]楊寧.進化、發(fā)展與兒童早期教育[J].學前教育研究,2009(09):5-12.
[13]邊春麗.兒童視角下的圖畫書閱讀教學[J].教育觀察,2019(12):47-49.
[14]徐虹.圖畫書閱讀教學的理論基礎分析:基于西方各國閱讀理論的新發(fā)展[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6(11):20-24.
The Creation of Picture Books Based on Childrens Development and
Its Educational Strategies—Take Dr. Seusss Works as an Example
LIANG Bin, YANG Xinyi
(Foreign Studies Colleg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 China)
Abstract: The picture book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to carry out childrens education, and its way of combining pictures and texts together has built a good platform for children to acquaint and understand the world. Dr. Seuss, a famous American childrens writer and educator, has created childrens picture books with unique aesthetic style, language use, theme and narrative techniques, which are of great value for developing childrens basic quality, life philosophy and social care. Teachers should view the value connotation of picture books from a broader perspective, grasp the profundity of the theme and creation background of picture books on the basis of highlighting childrens subjectivity, and carry out picture book teaching in an experiential way.
Key words: childrens picture book, picture book teaching, childrens exper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