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娟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多次重大會議,發(fā)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王家堡小學作為“七里河區(qū)思政基地”,堅持把培根鑄魂作為根本任務,堅持把“課程思政”建設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基石,堅持理論提升與實踐同步推進,不斷提高思政課的抬頭率、創(chuàng)新性,積極構建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協(xié)同育人體系,打造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育人新模式,充分發(fā)揮課程思政鑄魂育人的效能。
一、強化主陣地的思政元素
針對不斷提高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學質量的要求,我校教師不斷探索課程思政的思想性、親和力和針對性,追求“更中國、更兒童、更育人”的三重境界。思政課程對小學生而言,其內容是形而上的,其本質是意識形態(tài)的,這就要求思政教師必須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行之以德、持之以恒。隨著部編版12冊道德與法治在小學階段的全面推開,我們更迫切地意識到需要從思政教法的改進、活動開展的指導等方面認真找準教育發(fā)展的正確方向,深耕思政課堂,緊把時代脈搏,在“時代路徑”上下一番艱苦功夫。
一年多以來,王家堡小學思政教師圍繞教師、教材、教法這三項教學改革的工作重點,學校也對其積極推動,重點施策,開展了學科調研、課題研究、專家引領、專項課堂等多項活動,引導廣大教師把學科素養(yǎng)作為課程思政的根本出發(fā)點和歸宿,經過不斷探索,反復推敲,課堂實踐,為我校思政教師量身設計定制了四種切實可行的“教學模式”,即以“體驗·感悟”為主的個性教學模式;以“觀察·探究”為主的體驗式教學模式;以“交流·匯報”為主的學生主體模式;以“辯論·指導”為主的師生交替推進模式。
基于以上認知,一線教師潛心深挖教材,反復打磨課堂,整合德育資源,尋找新的育人亮點,形成了四種較為成熟的課型。
融合式啟蒙?!胺ㄖ巍笔呛诵膬r值觀之一,懂法守法要從娃娃抓起。可是法律法規(guī)、法律條文對學生而言很難理解,這就需要關聯(lián)生活,發(fā)現(xiàn)社會生活中的法律,比如,在進行感恩教育的時候,可以直接告訴學生,家人之間相互關愛和相互關心不僅是一種良好的品質,還是我國相關法律提出的要求。如五年級下冊“我們的家更美好”,講承擔“家庭責任”時,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讓學生感知生活中的法律,明白法律就在我們身邊。也可以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為引子,啟發(fā)學生說一說生活中常見但不合法的事,樹立“合法的不一定符合情理,合情的不一定符合法規(guī)”的辯證思維。
正面式啟蒙。正面式啟蒙也叫直接式啟蒙,適合有一定知識積累、有相當生活經驗的學生。比如,六年級上冊的教材較為集中地安排了“法治教育”,可運用直接啟蒙的教育方式,把一些法律名詞直接告訴學生,再聯(lián)系生活,讓這些法律名詞回歸生活,用“上接天線,下接地氣”的教育智慧將“法言法語”用“童言童語”呈現(xiàn)出來。
行動體驗。比如,五年級上冊“選舉產生班委會”中,讓學生充分參與民主生活,親歷自主管理、自主決策,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規(guī)則意識,為他們終身發(fā)展提供堅固的道德基石。在六年級上冊“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的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模擬進入某大型主題游樂園被要求搜包的情境,這一過程注重學生在實踐中查找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感悟,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和互動表達,使學生掌握某些保護自身權益的法律知識,從而使其形成對規(guī)則的依賴和信任,對法治秩序與行為的認同與欣賞。
為此我們申報了省級規(guī)劃課題“小學道德與法治關鍵問題教學的策略研究”進行專項研究,探討如何將“理”落實于“行”,真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挖掘專業(yè)課中的思政元素
學校結合近幾年的專業(yè)課程中提煉出的“課型”,總體設計,示范帶動,充分挖掘各門課程中的德育資源,指導教師把思政教育落實到各學科的教學目標之中,形成一套新的思政課程與專業(yè)學科相結合的思政德育體系,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頻共振,協(xié)同育人。
(一)小足球轉動“大思政”
學科之間的協(xié)同效應如何體現(xiàn),我以體育課程中的“足球”教學為例。足球作為我校的特色項目,不是簡單的苦訓練,拿比賽,而是以足球為原點,引導不是足球隊員的絕大多數學生參與其中,感受足球,享受體育。我們圍繞“足球”,在高年級開展“足球四步走”:講好“足球故事”,共談“比賽輸贏”,共聊“我和足球”,感知“體育精神”。這個是規(guī)定動作,各班班主任又結合學生喜好,結合體育大事件,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有的班級抓住籃球明星科比的突然離世,開展“我眼中的科比”和“黑曼巴的奮斗”班會課,緬懷這位NBA歷史上最偉大的球員之一。有的班級結合今年的“奧運年”,與音樂老師聯(lián)手,教唱最受歡迎的開幕式歌曲;與美術老師攜手,開展為奧運冠軍畫像活動,體育老師還利用室內課,為學生科普奧運知識、比賽規(guī)則。還有的班級鼓勵學生在晨練中苦學本領,向“校園吉尼斯”發(fā)起挑戰(zhàn)。通過一系列活動,學生不僅樹立了理想信念,懂得了體育道德和拼搏精神,還提高了審美情趣。
(二)把課程思政寫在田野里
應時代需要,我校創(chuàng)造性地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借助七里河區(qū)阿甘中心校的地理優(yōu)勢,在廣袤的田野中打造出坪嶺勞動時間基地、石佛溝人文旅游項目、云頂山棧道拉練項目、將軍溝森林生態(tài)觀察項目、風水嶺梯田寫生項目、大溝農家樂體驗項目、馬場新農村體驗項目、黑陶制作體驗項目、礦洞地質游覽項目。以“一基地八項目”為基礎,從兒童的興趣和問題出發(fā),注重整合性、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創(chuàng)建“五谷園”“蔬菜園”“鄉(xiāng)土記憶展覽室”“葫蘆雕刻體驗室”“麥稈編織室”“陶泥制作室”“農村廚房”“綜合材料創(chuàng)作室”為主要內容的主題活動。通過項目活動、親子活動、游戲活動、生活活動等的開展,讓兒童在活動中探索、體驗、交往,在行動中獲得情感、能力、知識的發(fā)展。
三、探尋校本課程中的思政元素
學校根據自身發(fā)展需要、學生需要、教師特長,打造校本課程,校本課程是課程思政的有效補充。學校以政治認同、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理性精神為四個核心維度,立足地域特點,結合學校實際,從內容鮮活、形式多樣、與時俱進三個角度出發(fā),設計實施了有鮮活生命力,有親和力,貼近學生的課程思政。
(一)特色閱讀與育人融合
“四步五至”是我校推行的特色菜譜,我們遵循“廣聞、悅讀、樂說、善寫”的四步閱讀法,引導學生達到“知仁、倡義、懂禮、明智、守信”的閱讀目的,保證每個學段的學生吃得飽、吃得好,能吃得營養(yǎng)。低年級,我們倡導讀寫繪結合,用閱讀圖畫書、講故事、用圖畫表達與創(chuàng)造相結合的方法,開展了“愛上讀寫繪 打開創(chuàng)意窗”的主題活動;中年級,加大整本書的主題探討,開展“讀前導讀、讀中促讀、讀后分享”的整本書閱讀三步走;高年級,加大自由閱讀的量,歷史故事、人物傳記、自然科學、社會科學都可以入選,鼓勵學生的“全學科”閱讀,開展“文化沙龍”“作家聯(lián)盟”“班級讀書會”等讀寫結合的活動。我們還在英語學科的教學中引入繪本,激發(fā)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嘗試給經典的電影片段配音,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在閱讀的浸潤下讓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先進文化根植于學生內心深處。
(二)低碳環(huán)保與育人結合
我校以每年的6月19日“全國低碳日”為圓心,輻射“水日、氣象日、地球日、環(huán)境日、防治荒漠化日、保護臭氧層日”等重要節(jié)點,開展“廢物利用”“低碳出行”“保衛(wèi)藍天”“垃圾分類”“保護母親河”等豐富多彩的活動。
(三)家風家訓與育人契合
王家堡小學借助“建蘭路街道家風家訓館”的東風,針對全校學生收集家風家訓上千條,還在不同學段開展“小家傳大愛”為主題的講故事、寫征文活動。學校還借助“名師大講堂”平臺,開展了“弘揚家風家訓 培育家國情懷”為主題的思政理想課堂研討會。會上,區(qū)域名師和校內骨干呈現(xiàn)了開放多元,可借鑒可模擬的思政課堂。
四、在評價方式中滲透思政元素
評價方式具有積極的導向作用。課程思政課自實施以來,我校積極探索課堂評價方式,在“六維度”觀課議課的基礎上,結合學科核心素養(yǎng),梳理了蘊藏于其中的各種思政要素,形成“王家堡小學課堂教學評價表”,旨在深入考察學校課堂教學的全過程,考察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轉變觀念、落實思政元素的情況,以及對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反映的思想意識動向的關注和引導。
(一)課堂評價
我校根據學科共性,梳理出專業(yè)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即價值引領與塑造、體驗與探究、傾聽與表達、思考與批判、知識與能力、文化與審美、意志與進取、實踐和反思,作為課堂評價的“思政旋律”。
(二)學生評價
基于思政課程的特點,學校設計制作了人手一本的成長檔案,對應思想政治教育的四個維度,分別以七顆星的形式呈現(xiàn),即愛國星、誠信星、規(guī)則星、奉獻星、孝親星、體健星、安全星。各班又根據學段特點,細化評價標準,使其具體化、生活化。每位任課教師都是評價人,每位家長和學習小組都是輔助評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