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
對于經(jīng)驗豐富的我來說,接新初一本不是什么事。但出乎意料,今年的小鞠同學是個意外,特殊的桀驁不遜,特殊的流里流氣,還沒正式開學就來了個下馬威。
開學前夕,我建了班級群,小鞠在群里胡亂發(fā)消息,我當即客氣但不乏嚴厲地提出警告。當天,科任老師就發(fā)給我小鞠同學給我起外號罵我的朋友圈截圖。我氣憤至極但按捺了下來,這就是我們的第一次碰撞。
開學后,果不其然,鞠同學身上有一股社會氣息,跟正常的孩子很不同,顯得成熟還不倫不類,開學一周,問題種種,上課和科任老師嚷嚷,課后嚇唬同學,打架,抽煙,挑逗女同學……我側(cè)面打聽,原來他小學就這樣。
我試圖通過談話幫助他,把他請到辦公室,說:“你看啊,小鞠,咱們不管過去什么樣,咱到初中就應該有一個全新的面貌,老師不在乎什么過去,包括假期你在朋友圈的事情……”我話沒說完,鞠同學就作妖:“我腰疼,不能站著?!弊屗聛砗?,我準備繼續(xù),不料鞠同學臉偏到一邊,表情不屑,根本是藐視我的存在,見他這種油鹽不進的態(tài)度,我內(nèi)心的火熊熊燃燒,根本談不下去,這次談話就這樣不愉快地收場了。
接下來的日子,問題依舊,他憑借一己之力搞得班級、年級雞飛狗跳,面對接二連三的問題,我反反復復疲憊地教育處理,請家長談話了解,給予處分,但就像陷入了怪圈,毫不奏效。
某一天,發(fā)生了一件觸動我的事。鞠同學課間在廁所抽煙被抓,年級要請家長,做出處分。來的是鞠媽媽,她一身超短裙,綠頭發(fā),在我們反饋問題時,不斷數(shù)落兒子,還不時給在校門外等候的鞠爸爸打電話,讓進來管教兒子,鞠爸爸說什么也不進來,最后鞠媽媽激動地當場甩了鞠同學兩個耳光。然后鞠同學起身準備還手,歇斯底里地罵他媽媽,場面極度緊張,還指著我惡語相向。老師們拉的拉,勸的勸,面對如此亢奮的鞠同學,當時真是頗受驚嚇。
而我,卻突然意識到了鞠同學的生活環(huán)境,鞠同學的家庭教育出現(xiàn)了很大的問題,家校合作大概難以有效。面對這樣一個油鹽不進的學生,我開始有了絲心疼。
又一次課上,鞠同學吃東西讓老師抓包,老師制止不聽,還當場與老師頂撞。于是鞠同學又被送到我身邊來了。
要是尋常孩子,此時必然批評后再進行教育,但對他,我深知不可以,我要是那樣,鞠同學就會又一次情緒失控,背著書包,嗷嗷亂罵,上演歸家戲碼。
我先給自己做了個心理建設(shè),然后把他領(lǐng)到了沒人的備課室。我坐著,他站著,他那一臉挑釁的小表情,我沒理會,我明白,如果那一刻生氣就會正中鞠同學的挑釁,絮絮叨叨和他聊,就陷入了上次談話的“僵局”,故索性保持沉默,等他開口。僵持了幾分鐘,空氣凝固,最終他沒堅持住,不耐煩地開口說話:“我胃疼,需要吃東西?!?/p>
我:“那我給你找點吃的,你是不是早飯沒吃?”
說著我起身給他去找吃的。
那一刻他攔住我,說:“現(xiàn)在不疼了,不用找了?!?/p>
我:“那你要不要緊,身體最重要,疼了幾天了,要么給你媽媽打個電話,帶著去醫(yī)院看看?!?/p>
說著我拿手機準備讓他聯(lián)系。
我暗中觀察,我一系列的舉措把這個孩子囧得臉微微泛紅了。
他說:“老師,沒事,我現(xiàn)在好多了,不用叫我媽了。”
我心里琢磨,剛開始連個稱呼也沒有,現(xiàn)在開始叫老師了。是時候進入談話的主題了。
我說:“小鞠,你可以舉手和老師說明你胃疼,然后來辦公室處理,我給你吃的,或者媽媽接你去醫(yī)院看看,這不是處理得兩全其美么。你看你現(xiàn)在的處理結(jié)果,是不是你生悶氣,老師也生氣,同學們上課也耽誤一些時間。在課堂上吃東西,首先是違反課堂紀律的,會影響其他同學聽課,會分散老師的講課精力。”
鞠同學想了想好像認同了我的說法,他破天荒頭一次來一句:“那老師,您說吧,我應該怎么做去彌補過錯?!?/p>
我說:“你覺得如何彌補比較好呢?”
鞠同學說:“那我給全班一人買塊糖,讓那位老師選時間發(fā)?!?/p>
我說:“還應該和老師說對不起?!?/p>
他全部答應。
在課間他果然去買了一盒糖,我?guī)е贤瑢W,去找老師,引導他把事情解決妥當。
解決完此事,我突然意識到,他還是個孩子,堅硬外殼里許是藏著一顆經(jīng)年累月缺失教育與關(guān)注的靈魂,一旦觸及、理解、悅納時,會發(fā)現(xiàn)堅硬帶刺的外殼是“我已經(jīng)知道我得不到尊重,那就索性厲害點”的保護色。
我把這個故事分享給了我們班所有的科任老師,我們商量著要溫柔對待鞠同學。
一次課間,鞠同學打球手受了傷,去辦公室找我,我不在,英語老師忙里忙外一通處理,先給簡單消毒,然后打電話給校醫(yī)。鞠同學事后和我聊天:“我當時真的沒想到老師會那么熱情地幫助我,我覺得有點對不住老師,上課老睡覺?!贝撕缶贤瑢W看老師不再帶有偏見,上課睡覺的頻率也少了一些。
在接下來的日子,鞠同學還是會犯錯,但至少能聽進去老師們講道理了,在反反復復的不斷打磨中,鞠同學的形象距離剛開始已經(jīng)好太多了,開始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我們驚喜地戲說:“我們在把‘impossible慢慢轉(zhuǎn)變‘Im possible。”鞠同學的故事還在繼續(xù),不管糟糕的,還是喜悅的,我們都小心翼翼地面對、處理、摸索、總結(jié)。
這種“混不吝”的“社會哥”,在心理學上來講,通常是“紊亂型”依戀關(guān)系的孩子,意味著在親密關(guān)系中既沒有得到愛,又沒有被教授社會規(guī)則。這樣的過度成熟以及各種沖突行為通常是孩子在以不恰當?shù)姆绞脚ΡWo自己。作為老師,遇到這樣的孩子,是需要付出很多精力的。
感謝老師有心,能夠管中窺豹,在這樣的消極事件中,不是感慨孩子沒救,而是站在孩子這邊,感受到了孩子的不容易,開啟了理解孩子的一扇門。
老師打破了自己過去僵化、無用的教育模式,開始嘗試新的方式,為教師的反思能力點贊!
也許不一定是孩子覺得“囧”,也可能是孩子不習慣被人給予愛和關(guān)懷。非常慶幸,這個孩子現(xiàn)在還比較小,還會對他人給予的愛有積極的反饋。
在給孩子建立規(guī)則的同時,仍然給予孩子自己做主的機會,讓孩子有被尊重的感覺。
對于第一次的改變,陪伴很重要。
當世界對孩子溫柔以待,孩子就慢慢有能力、有勇氣對他人溫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