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
摘要:初中生正處于人生重要的轉折點,對世界和社會正在形成客觀認識并做出是非判斷,需要教師做正確的引導。初中語文教師要以語文課程標準為核心,以語文教材紅色文本為例,講好初中語文教材里的紅色故事,傳遞先輩們留下的紅色精神,讓紅色故事浸潤初中語文學習生活之中。
關鍵詞:紅色教育? 初中語文? 融合
紅色教育魅力無窮,初中生獲取知識的速度是最快的,如果適當?shù)貙⒓t色教育融入到初中語文教學中,一定可以獲得新的收獲。
一、研學探訪,實地考察見實效
當下教育研學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著,對于研學來說,紅色教育基地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地方。若能將學生帶入寶塔山、楊家?guī)X等紀念地,讓學生實地學習黨史,深刻理解黨的各類路線,了解當?shù)氐母锩鼈鹘y(tǒng)文化,通過目睹一件件歷史實物及史料,培養(yǎng)學生對革命傳統(tǒng)文化的真實感,那么這種研學必定會培養(yǎng)出一批與黨的要求高度一致的接班人。黨的先進性和正確性不再是課本中空洞的文字,而是實實在在被人們所樂于接受的真諦。例如,當七年級學習《紀念白求恩》時,可以去延安魯藝學院,這樣學生對于毛澤東頌揚的白求恩精神就會有更加深切的理解和感悟。所以,研學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串古今、銘黨恩的歷史大背景,讓學生的學習更寬、更廣、更高效。
二、打造紅色教育校園,培養(yǎng)小講解員
在許多紅色教育基地,小講解員吸引了所有在場的聽眾。那份沉著、冷靜、自信,不禁讓聽眾感嘆。小講解員在訓練中不僅可以培養(yǎng)記憶能力,還能促進人格底蘊、表演力等各種能力全方面提高。因此,如果學校能夠借用樓道或者校園陳設打造出一些主題特色,圍繞主題特色讓學生成為學校的推薦者和講解員,那么,不僅有利于學校的發(fā)展,更有利于學生的進步。其中受益最大的就是語文教育。
三、利用好課前展示,讓紅色故事浸潤學習生活
課前展示可以適當融入一下紅色故事,通過短暫的快速獲取,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通過展示生動有趣的黨史或者紅色故事,幫助學生加強積累,為語文作文提供更多的素材??梢蕴嵘龑W生的語文能力和素養(yǎng)。語文教師如果是班主任,還可以利用育人環(huán)境營造氛圍,如以“紅色班級文化”為主題,統(tǒng)一規(guī)劃,在班內(nèi)懸掛革命先烈、文化名人、仁人志士的名言警句,激勵學生勿忘革命傳統(tǒng),勵志成才報國。
四、拓寬背景,延伸精神
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中選用了很多革命前后時期的相關文章,為了增進紅色文化和學生之間的親近感,語文教師要善用紅色精神激活學生的回憶,要讓學生明確其實紅色精神一直都未走遠,并且一直都陪伴在人們身邊。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用紅色經(jīng)典課文為學生的未來導航,化悲痛為奮起的力量。紅色精神蘊含在革命傳統(tǒng)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學生對此理解起來覺得抽象,但是教師可以化抽象為具體。在教授這些課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內(nèi)容賞析、精段賞析、修辭賞析、詞語賞析等角度去設計多層次的朗讀,打開學生情感的閘門,以此達到謳歌贊美一氣呵成,震撼心靈的效果。讓學生不要忘記當初的創(chuàng)傷,因為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教師還可以結合相關背景資料,給學生補充更多的知識。同時,課文講授結束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延伸出更多的相關精神或者事件,從而加深學生的理解。例如在教授《愚公移山》時,可以在最后延伸出延安精神;在教授《紀念白求恩》時,既可以補充毛澤東在抗戰(zhàn)時期的論著或者趣事,也可以拓展出張思德精神,甚至是延安精神。其實,歷史無論哪個階段都是相通的,在每一篇文章中都可以融入紅色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增加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和自豪感、使命感。
五、以學科課程為載體強化中小學生國情教育
國歌、國旗、國徽是國家的象征和標志,當教師在課堂上講授有關知識時,或者在語文課間休息時間教唱《五星紅旗迎風飄揚》時,很有必要循著歌聲從深度廣度上去挖掘其背景知識。如教唱國歌時,可以順帶給學生講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即電影《風云兒女》的主題歌,亦即田漢作詞、聶耳譜曲的中國最著名的抗戰(zhàn)之歌《義勇軍進行曲》,以及它在那個時代所擁有的震撼力、感召力。進而還可以讓學生了解這首歌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為代國歌到被法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過程。學生明確了國歌產(chǎn)生的歷史背景,更能激發(fā)唱國歌、愛國歌的豪情,也更能激勵學生為捍衛(wèi)自己的國家和民族尊嚴而奮發(fā)努力。
構建校園文化與紅色精神互通體系,將紅色元素貫徹到學校講座、演講比賽以及文藝晚會等活動當中。學校也可以在五四青年節(jié)或其他重要節(jié)日里開展紅色主題的比賽,這樣可以吸引與感染學生參與到相關活動當中,從而深度挖掘紅色元素對自身的影響,引導青少年成為紅色基因最好的傳承者。在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同時,要引導學生反思歷史,讓學生立志向、修品行、練本領,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
參考文獻:
[1]白欣雨.統(tǒng)編本初中語文紅色文學作品教學研究[D].延安:延安大學,2020.
[2]孟建麗.在語文學科融入紅色教育的價值及路徑探究[J].名師在線,2021(22):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