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夢荔
記敘文習作是小學語文寫作五大領域之一,記敘文習作能力是一個學生語言組織與運用能力的具體體現(xiàn)。由于小學生的理解能力較弱,知識儲備量不足,記敘文習作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記敘文習作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習作素養(yǎng),所以,記敘文習作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是為了考試成績的提高,還是對學生表達能力與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如今小學生的記敘文習作能力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在這樣一個大數(shù)據(jù)時代,學生面對互聯(lián)網(wǎng)的誘惑會出現(xiàn)從網(wǎng)上“照搬照抄”的現(xiàn)象,對于五六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還不具備辨別信息優(yōu)劣的能力,網(wǎng)絡上的范文只會讓他們的思想被禁錮,產(chǎn)生“記敘文習作依賴”。所以我們要從源頭解決學生存在的記敘文習作問題,而不是讓學生被互聯(lián)網(wǎng)的大浪卷進去。
因此,這就需要理論結合實踐,走進學生與教師中,在真正的課堂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找到相應的對策,為提高小學生的記敘文習作能力提出建設性意見,讓學生學會用文字表達自我,在文字中找到自我。
一、小學高年級記敘文習作能力現(xiàn)狀
(一)缺乏寫作興趣
當前,在記敘文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仍然沿襲老舊的封閉式教學模式,即側重于記敘文習作的指導和形式,卻忽視了對學生文化氛圍的熏陶,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在這種環(huán)境下思維僵化,導致舉“一”有余,反“三”不足,最終對記敘文習作提不起興趣。記敘文也成了無源之水,成文缺乏文化底蘊。此外,還有一部分學生面對記敘文習作時有畏難情緒,原因在于平時沒有對寫作素材和寫作技巧的積累,模式化的教學只會寫出流水線一樣的文章,所以,在遇到命題作文時,很容易出現(xiàn)千篇一律的情況,沒有自己鞭辟入里的角度和行文脈絡,最終也會導致學生失去寫作興趣。
(二)未能充分利用教材示例
在課本中,有很多記敘文體裁的文章。教師在授課時,只是將課程目標限定于該課文的理解,未對寫作能力進行引導。針對這個問題,具體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其一,課文獨立于情感。比如,在課文《媽媽的賬單》的教學中,教師雖然將課程目標定為:讀懂課文內(nèi)容,體會母愛的無私與無價,懂得主動幫父母做事。但是很多教師在課程結束后沒有繼續(xù)追蹤這篇文章的情感定位,只是簡單地為學生講故事,以為學生聽懂,講解就完成了,沒有對情感進行延伸與探討,這種戛然而止,對學生理解記敘文是非常不利的。其二,教學獨立與應用。學習記敘文,其中有一個非常直觀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可以具有寫作記敘文的能力。但是比起記敘文的寫作技巧與描述細節(jié)來說,很多教師還是更重視生字和詞語的掌握,而忽略了對文章中修辭手法、典故運用的強調(diào),只是一帶而過,學生沒有清晰地接收到信息,自然不會準確地應用到寫作中去。
(三)未能重視閱讀對寫作的基礎作用
記敘文習作不只是圍繞一個故事情節(jié)來進行闡述,而是以記敘為主要的表達方式,分為寫人、寫事、寫景、狀物四個不同的方面。有部分學生在寫作時,總是無從下筆,其原因主要在于缺乏生活素材,沒辦法在作文中表達真情實感,造成作文相似度高,千篇一律。比如,在描寫教師時,總是寫教師加班加點為學生批改作業(yè);描寫父母時,總是寫母親是慈祥的、父親是嚴肅的;寫同學之間的友情,都是先有矛盾再和好。這種老套的內(nèi)容與故事情節(jié),刻畫出的人物不深刻、沒有代表性,沒有融入自己的真實情感,那這篇作文的意義又是什么呢?小學階段的學生心智尚未成熟,對生活的感悟還沒有深刻到這個地步,而且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學生也沒有這樣的機會去理解閱讀材料、感悟閱讀材料,對學生的記敘文習作來說,也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四)寫作技巧單調(diào)
很多學生在寫記敘文時,內(nèi)容就像流水賬一樣,沒有吸引人目光的情節(jié)描述,也沒有修辭的運用和典故的引用等,如在最常見的記敘文題目《最難忘的一件事》中,還有很多學生依然選取父母帶著自己去動物園的事情,敘述平淡,也沒有加入任何的修辭手法,對于看到的事物只是輕描淡寫,完全不能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而這些問題,很大程度上都源于教師在記敘文閱讀的教學時,沒有注重寫作技巧的延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關于記敘文習作的教學課時有限,需要滲透在平時的課文與閱讀理解教學中,因為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有課本和課后練習冊作為依托,每天有固定的教學任務,在此過程中進行寫作技巧的延伸是最容易達到效果的。
二、小學生記敘文習作能力提升策略
教師在記敘文教學中,一定要將與記敘文閱讀與寫作相關的點理清,進行系統(tǒng)的教學安排。將閱讀與寫作進行有效的結合,才能在閱讀中學到寫作技巧,在寫作中感悟到閱讀的感情。針對以上問題,并結合當前提升記敘文教學策略的需要,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和探討。
(一)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激活習作興趣
一個好的文化氛圍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記敘文習作興趣,為此可以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豐富校園文化建設,組織校園“文化節(jié)”活動,開設“記敘文習作興趣課堂”,這樣既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又能讓學生得到文化的浸潤,從生活中找尋靈感,從輕松的文化氛圍中得到真正的成長。這樣一來,久而久之,校園內(nèi)會自然而然地形成一股崇尚寫作的風氣,學生從被動應付作業(yè)逐漸變得對記敘文習作產(chǎn)生興趣??傊?,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在形式上要喜聞樂見,在內(nèi)容上要豐富多彩,這樣一方面可以消除學生的厭學情緒,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提升寫作水平。
(二)關注文本語言,突破重點、難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本是最重要、最基礎的教學材料,幾乎每天都會用到,而記敘文也是最常見的體裁,其使用頻率非常高。教師在記敘文教學中應在完成基本教學目標的基礎上,盡可能地將文章拆開、揉碎、徹徹底底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比如,在《黃繼光》的教學中,教師在分析文章時要引導學生查找課文中的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讓學生感受在當時的緊迫環(huán)境,特別是在文章中利用比喻的修辭手法,要讓學生參與討論,在學生討論結束后教師進行總結告訴學生,通過這種形容的方式,說明敵人的火力越來越猛,戰(zhàn)爭越來越激烈,但是黃繼光依然沒有退縮,體現(xiàn)出了黃繼光的英勇頑強,帶領學生去感悟文字的力量。
在進行課后練習題講解時,教師應盡可能地進行拓展延伸,讓學生盡可能地了解修辭手法、成語、典故等的應用技巧。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就是這節(jié)課講完了,生字和重點詞語掌握了,做完練習冊就可以進行下一課的講解,但是這節(jié)課自身的價值和資源,還遠遠沒有展現(xiàn)出來。所以教師一定要在教學完成后進行適當?shù)难由?,讓文章的教學價值得到全面的體現(xiàn)。
(三)選準讀寫結合的生成點,提高教學實效性
在記敘文習作的過程中,“寫”的能力和“讀”的能力同等重要,不應只注重“寫”得好而忽略“讀”得好,學生應將這兩種能力相結合,從根源上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所以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授課過程中多鼓勵學生讀課外讀物,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欣賞水平,學生還可以在此過程中積累優(yōu)美句子和寫作技巧,與此同時,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對優(yōu)秀作文進行仿寫。比如,在教授《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之前可以給學生布置一篇關于描寫植物的作文,并鼓勵學生可以養(yǎng)一種自己喜歡的植物,在養(yǎng)的過程中仔細記錄植物的生長狀態(tài)和生長習性等特點,然后鼓勵學生模仿課文中葉圣陶先生筆下描寫爬山虎的寫作手法和文章特點,寫下自己對植物的觀察,通過這種仿寫手段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還可以讓學生從生活中找尋靈感,獲得寫作素材,用在自己的作文中,這樣就可以較為細致地描寫出自己所要寫的植物了。
(四)加強技巧指導,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記敘文的學習不止存在于小學階段,在初中學習中仍是寫作的重點,所以學好記敘文習作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學中讓學生熟練運用記敘文的寫作方法,讓他們對記敘文習作充滿興趣,從而寫出優(yōu)秀的作文是十分有益的。常言道:“文章不厭百回改,精雕細琢始成金?!苯處熢谥笇в洈⑽牧曌鲿r首先應教會學生找出中心,確定立意。其次,寫作時要詳略得當,內(nèi)容豐富,啟發(fā)學生從生活中捕捉典型案例,選出最具代表性的事件著重描寫,次要內(nèi)容一帶而過。最后,教師應教會學生在文章里正確地表達情感,敘中含情,選用情感鮮明的詞語、打造抒情語句來流落真情。教師在教授記敘文習作時要對學生加強技巧方面的指導,讓學生充分理解與合理運用詞匯、語句等,從而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寫作水平。
在小學階段對記敘文習作能力的培養(yǎng)是非常重要的,記敘文習作能力不僅會影響升學問題,還會影響以后學生在社會中的交際能力與表達能力。教師應在學生加強訓練的同時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正確的記敘文習作指引。學校應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成長,在文學的熏陶下進步。與此同時,家長應鼓勵孩子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積累更多的記敘文習作素材,寫下平時的感受,養(yǎng)成良好的習作習慣。從校園到家庭,對小學生記敘文習作能力的培養(yǎng)做到從小培養(yǎng)、重點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