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君
一雙眼睛看不住幾十個學生,一顆愛心卻可以拴住幾十顆心。
踏上講壇,成了班主任后,有一個孩子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7歲的小張,是一年級一名普通的學生。他給人的印象總是十分的沉默寡言,他的眼睛很大很黑,卻顯得空空洞洞。這樣的眼神出現在一個一年級小學生身上,我覺得很不可思議。他有著所有男孩子都有的優(yōu)點和壞習慣,只不過他的表現好像更加突出。上課時思想不能集中,而且不肯動腦筋,作業(yè)經常不做,即使做了也不完整。于是,我找他談話,希望他能以學習為重,按時完成作業(yè)。
他口頭上答應得好好的,可依然我行我素,每次我都苦口婆心地教育他,卻取不到一點成效。我想知道他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是什么。于是我找他談話,詢問他:“你想改正錯誤嗎?你知道怎樣才能做一個討人喜歡的孩子嗎?”“我今后一定遵守紀律,認真完成作業(yè)?!薄澳强梢f到做到喲!”“好!”接下來的一周,他無論是在紀律上,還是在學習上,都有了明顯的進步。當他有一點點進步時,我就及時給予表揚、激勵,使他處處感受到老師的關心。他逐漸品嘗到了好好學習的成果,開始端正了學習態(tài)度。
可是好景不長,他又回歸了老樣子:小動作很多,向其他同學扔紙團,上課折紙飛機……我感覺他就像個長不大的孩子,總需要別人不斷的提醒、關注,稍一放松他就會恢復原狀。我開始有些灰心喪氣。某天他又惹了禍,我又一次與他的家長進行了電話溝通,希望能面對面聊一聊。他媽媽很快就來到了學校,我連忙把她迎進來,慢慢了解事情的原委。
原來他的爸爸工作非常忙碌,常在外地工作,媽媽剛生了小弟弟沒多久,關注的重心大都放在更小的孩子身上了。他自從小學開始就在姥姥家和奶奶家輪流生活,姥姥的脾氣不太好,動輒打罵,導致小張一直不愛講話。他很渴求得到別人的關注,所以才會做一些引人注意的事,希望別人能多關注他。我與孩子的媽媽交流了很多,仔細分析了孩子這樣做的原因,希望家長能多關心他一些。小張的媽媽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愿意為了孩子改變現在的狀況。
除了家庭方面的關心,在學校、班級中也要多給他關注。我于是詢問他有沒有好朋友,他沉默地搖頭,我便鼓勵他去交一個好朋友。他仿佛沒有自信,我堅定地告訴他沒有問題的。我特意安排了一個責任心強、學習成績好、樂于助人、耐心細致的女同學做他的同桌。事前,我告訴這位女同學為了班集體耐心地幫助他。她答應了,利用課余時間幫助小張。漸漸地,小張同學取得了進步,我鼓勵他說,這離不開同桌的幫助。在同學們的幫助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進步。為此,我感到由衷的高興。我想,學生就需要用愛心和耐心去感化。
從這件事中,我深刻認識到了該如何做好班主任。
首先,以人為本,愛心感化。教育學生首先要與學生建立一座心靈相通的橋梁。這樣老師才會產生熱愛之情?!皭凼墙逃脤W生的前提”,對于小張這樣的孩子,教師要敞開心扉,以關愛之心來觸動他的心弦?!皠又郧?,曉之以理”,教師要用愛去溫暖、感化他,促使他主動認識并改正錯誤。
其次,同伴相助,友情感化。同學的幫助是必不可少的,同學的力量有時勝過老師的力量。同學之間一旦建立起友誼的橋梁,他們就會無話不說。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其他同學的信任,感受到其他同學給自己帶來的快樂,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感受到快樂!
最后,因材施教,循循善誘。每位學生的實際情況是不同的,班主任要深入了解學生的行為習慣、興趣愛好,從而采取有針對性的對策,因材施教,正確引導。教師要以愛心為媒,搭建師生心靈相通的橋梁,充分發(fā)揮學生自身的力量,給予學生學習和思想上的幫助,從而喚起每一位學生的自信心、進取心,使學生不斷改正缺點,然后家校聯(lián)合,共同努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引導并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從而不斷成長為優(yōu)秀的學生。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作為一個班主任,我們應該以賞識的眼光和心態(tài)來看待每一個學生,要善于發(fā)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正是由于有了老師的信任、尊重、理解、激勵、寬容和提醒,學生才能逐漸找回自信,從而積極投入學習中去,不斷取得進步,成長為優(yōu)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