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以良
“門前大橋下,游過一群鴨,快來快來數(shù)一數(shù),二四六七八……”9月26日上午9點半,中方縣蒿吉坪瑤族鄉(xiāng)洞門口教學點上演了溫馨一幕。59歲的銀齡教師楊愛英扮演起“鴨媽媽”,邊唱歌邊帶著2名學前幼兒在教室穿梭,用簡單活潑的游戲開展音樂教育啟蒙。
蒿吉坪瑤族鄉(xiāng)距縣城80多公里,被稱為中方縣“青藏高原”,洞門口教學點是當?shù)刈钇h的學校之一。雪峰山腳、山高路陡、交通不便,很少有教師愿意留在這里教學。但1981年來此任教的楊愛英,在這座瑤鄉(xiāng)講臺一站便是41年,并從2000年開始,堅持一人守一校。
“從幼兒園到二年級的課,都是我一人‘包辦?!闭f起教學工作,楊愛英聲音爽朗,復式教學,工作量非常大,雖然教學點人數(shù)不多,但楊愛英上課、備課從不懈怠,力求讓學生學得扎實。
近年隨著村民遷出,學生人數(shù)逐年減少,今年秋季僅有2名學前兒童在此就讀。楊愛英課上與孩子共玩共學,中午為他們做飯、喂飯,她笑言:“就像帶自己的娃娃一樣?!遍L期的“一師一?!蹦J?,雖然辛苦,但她干勁十足、無怨無悔?!稗r村教師,一個蘿卜一個坑,我不上課,孩子們就得失學,我不忍心?!逼h山村經(jīng)濟落后,她努力不讓任何一個孩子掉隊。
2003年9月開學,教學點大部分學生都回到了學校,唯獨二年級班長小青(化名)遲遲沒來報名。當晚,楊愛英立即趕到小青家中了解情況,她的父親生病去世,母親改嫁,和奶奶相依為命。楊愛英當即決定幫小青補交學費,幫她重返校園,并一直資助她讀完初中。
“孩子是希望,只有讓他們接受良好的教育,學到真正的本領,才能改變命運。”楊愛英的心時刻為學生牽掛。高寒山區(qū)濕氣大,每到寒冬臘月,學生上學總會浸濕鞋襪?!暗綄W校后一個個小手都凍得通紅,冷得直打哆嗦?!睏類塾⒒貞浀?,為幫助學生取暖,她從家里挑來木炭,每天提早到校生火,估摸著孩子們快到了,再把火分好放在幾十個烘籠里,然后一個個送到學生手中。
楊愛英的堅守與執(zhí)著,收獲累累碩果。該村的適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和合格率連續(xù)多年均達100%,所任教的學生總成績每年在學區(qū)名列前茅。她連續(xù)5年獲“中方縣教育教學先進個人”,2021年獲“懷化市最美鄉(xiāng)村教師”。
“只要學校需要,我愿意一直在這里教下去?!?018年9月,楊愛英本已辦理了退休手續(xù)。但教學點位置偏遠,沒有老師愿意來此任教,中心校校長只好求助楊愛英。她二話沒說便接受重擔?,幧诫m遠,但楊愛英用炭火、用書本、用溫暖與愛為山區(qū)孩子照亮了求學路,用無私的奉獻和付出點燃了他們心中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