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春祥
孔老師教禮,他自己生活中處處以禮示范。
穿著喪服的人走過來了,穿著官服的人走過來了,眼瞎的人走過來了,這些人都要與孔老師會面,這些人的年齡有大有小,孔老師一見他們,一定會從座位上站起來。假如從他們面前經(jīng)過,也一定加快腳步走。
這些人其實是要經(jīng)常見面的,有的平日里也熟悉,即便如此,孔老師也一定顯示出關(guān)切的神態(tài)。那天,孔老師出門,坐在車上,正好碰見一個販夫走卒穿著喪服過來,他立即手扶橫木,向前傾身,以表示心意。
經(jīng)典場景來了。
師冕見,及階,子曰:“階也?!奔跋?,子曰:“席也?!苯宰?,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師冕出。子張問曰:“與師言之道與?”子曰:“然,固相師之道也?!?/p>
盲樂師冕來見孔老師,前面是臺階,孔老師提醒:有臺階。走到席位旁,孔老師提醒:這是坐席。大家都坐下后,孔老師告訴師冕:我坐在這一邊啊,我坐在這一邊!談話結(jié)束,師冕告辭走了,子張問老師:老師,這就是我們幫助盲樂師的方式嗎?孔老師答:對的,這確實是幫助盲人的方式??!
某次,我在一所著名的中學開講座,就這個場景,我對學生們說:我建議你們的劇社,抽時間去排練一個情景小劇,學生們立刻交頭接耳,有幾個甚至有點歡呼雀躍地喊出“我來演樂師”。我再和他們說,《論語》課堂中,好多都具有極生動的場景性,你們讀《論語》,可以玩著讀。
經(jīng)典場景,讓人有點心潮澎湃起來,它跳動出兩個關(guān)鍵。
關(guān)懷者的施與方式??桌蠋熞鴰熋幔ㄓ袥]有攙扶我不能妄測)走到談話的地方,提醒的語言是發(fā)自內(nèi)心深處的自然流露,是那種柔柔地為對方考慮的貼近。師冕舒服,旁邊跟著聽的人也舒服。尤其是第三句的強調(diào)重復,意在告訴師冕,我們坐得很近,您講話的聲音如平常一樣就可以了。
關(guān)懷者的情懷。就一場小小的接待,孔老師能做出后世學習的經(jīng)典榜樣,皆緣于他內(nèi)心滿滿的情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設(shè)身處地替對方著想。如果換成子路,同樣的場景,則有可能變成這樣:小心臺階,踩空了可不是鬧著玩的!小心椅子,屁股坐歪倒地弄不好會骨折的!我就坐在你對面,你不用大聲和我講話。不懂講話藝術(shù)是一方面,關(guān)鍵還在于子路的提醒,是從自我的角度出發(fā)。如果師冕也是個暴脾氣,說不定就會和子路吵起來,個中道理與“嗟來之食”一樣,侮辱性的幫助,沒有多少人會接受。
人文關(guān)懷,是對大地眾生的悲憫與憐愛,關(guān)懷者也只是其中一員而已。
人文關(guān)懷自然是表達的藝術(shù),但這顯然是表面,重要的依然是關(guān)懷者的內(nèi)心,自己都缺少情懷,哪能大方施與他者?如果是一次儀式性的假關(guān)懷,則惡劣得很,也終究會被人識破。
由此及彼,良好的寫作,亦是如此。好文字極重要,有情懷才能走得更遠,情懷來自文章感人的細節(jié),言外與意蘊的飽滿與深廣,更來自寫作者內(nèi)心深處的寬廣與善良。小情懷容易,大情懷極難,它需要一輩子的涵養(yǎng)。
被孔老師感動,被生活感動,被大地上的一切感動,情懷即將從紙上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