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做校長時,我常常很苦惱,感覺學校里沒有合適的教育資源、豐富的教育素材和良好的教育契機。隨著閱歷的豐富,對教育理解的越發(fā)深刻,我發(fā)現(xiàn)在學校里只要處處留心,時時在意,校園里的一個故事、一篇文章、一則新聞、一種現(xiàn)象、一棵小樹等都蘊涵著豐富的教育因子。能否發(fā)掘?qū)W校的教育素材,關(guān)鍵看我們是否有一種善于發(fā)現(xiàn)教育資源的觀察力,是否有一種能洞察其中教育思想的領(lǐng)悟力。
2005年4月,我調(diào)任到學校當校長,學校剛好從城區(qū)搬遷到郊外,校園的一切都是新的。偌大的校園,除了剛建好的大樓,到處都是光禿禿的,沒有一棵樹。為了讓校園多一點生機,多一點綠意,我想盡一切辦法多栽樹,有校友捐贈的,有從外面購買的,也有從老校區(qū)移栽過來的。種了這么多樹,特別是從老校區(qū)移過來的枇杷樹,其實是一種教育資源,但我當時并沒有意識到。
記得總務主任把八棵枇杷樹從老校區(qū)運過來后,問我移栽到哪里。我想了想,枇杷樹每年五月成熟,金燦燦的,這不是高三學子三年學習的豐收之景嗎?當時,我建議總務主任移栽到高三教學樓的干道上。這八棵枇杷樹特別爭氣,不到三年,樹長得很茂盛,果實特別大,金黃色的枇杷果掛在樹枝上,煞是誘人。
金燦燦的枇杷誘惑了不少人。記得有一次,我看見食堂員工爬到樹上采摘枇杷,心里一股火,便在教職工大會上提出了嚴厲的批評。過了幾天,又有學生偷偷地去采摘枇杷,一批一批的……面對如此情景,怎么辦?當時我也沒有拿出什么好辦法。有一次,我在全校大會上說,一棵枇杷樹,檢驗的是我們學校師生的素質(zhì),幾顆枇杷,檢驗的是我們學校的校風。顯然,當時的我沒有去引導學生,更沒有意識到校園的一切資源都可以是教育素材。
2017年9月,我到南方一所民辦學校做校長,但我對自己工作了幾十年的學校依然掛念。2022年5月21日,我從公眾號上看到一則推文“520,和枝江一中學子們一起‘嗨枇”,一口氣看完后,對石雪山校長開放創(chuàng)新的教育思想甚是敬佩,他讓學校八棵枇杷樹的教育價值真正發(fā)揮出來了。
學校利用枇杷成熟的時節(jié),舉辦了一個主題鮮明的枇杷節(jié)活動,請語文老師創(chuàng)作了一首詩歌,制作了一張“520,金黃的‘狀元果送給特別的你”為主題的卡片,又邀請學生、教師一起采摘枇杷果,用特地制作的果籃盛裝枇杷,分別由校長帶隊,一一送到每一個班、每一個辦公室。每一個班在收到枇杷果后又舉行了高考出征前的班會,激勵同學們奮力一搏。班會上,同學們朗誦著張曉春老師的《枇杷樹之歌》:我用金黃色的果實/向你宣布努力的奇跡/在百果之中/我第一個來到人間/我把香甜的碩果累累的祝福/送給執(zhí)著追夢的你。
學校將枇杷的意蘊設計在枇杷節(jié)的活動過程中,讓學生細細品味,慢慢回味,在細嚼慢咽中領(lǐng)悟生活的意義。
每年高考前夕是學生最為焦慮、擔心的時候,這個時候如何減輕學生的壓力,如何再一次激發(fā)學生的斗志,如何將德育貫穿每時每刻,這都是校長要認真思考的問題。枝江一中一班人在這樣一個關(guān)鍵時刻,舉行這樣一個充滿著愛意、滿懷著激勵的枇杷節(jié),彰顯了學校的辦學思想,激活了學生昂揚的斗志,喚醒了學生敢于挑戰(zhàn)困難的勇氣。設計這樣一個簡單而有意義的枇杷節(jié),將一個普通的校園景物轉(zhuǎn)換成一個教育場景,升華了學校教育的價值,體現(xiàn)了教育者的智慧。作為教育人,我們就應該善于挖掘校園的一切教育資源。
責任編輯/周小益
董云
廣東清遠市海德外國語學校校長。全國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湖北省首批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湖北省“荊楚教育名家”,省優(yōu)秀語文教師,省人民政府兼職督學,國務院督導辦特約教育督導員。從教40年,在教學和管理崗位上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和風格。出版?zhèn)€人專著四本,主編多部書籍;發(fā)表論文60余篇,近50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