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似箭、歲月如歌。1981年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60周年的時候,人民日報《黨史研究資料》欄目從5月21日至6月29日連續(xù)發(fā)表了我撰寫的《中國共產黨民主革命時期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介紹》。這一欄目作為一個平臺把編者、作者、讀者的心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發(fā)揮了普及、宣傳黨史知識,資政育人的良好效果。這件往事讓我難以忘懷,特別是編者和讀者給我的大量信件,提出的有關問題,以及對我的鼓勵和鞭策,進一步激勵我在黨史教學和研究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黨的會議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和作用,是黨史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從黨史、黨建和中國革命史教學實際出發(fā),我懷著一種強烈的責任感開始對這一課題進行研究。一方面努力收集、分析、考證歷史資料;一方面十分關注“文革”中被顛倒被歪曲的史實,進行撥亂反正。每次代表大會的內容包括:大會背景、時間地址、代表成員、會議議程、領導機構及大會意義。文稿完成后,寄給人民日報理論部,很快收到理論部編輯寧培芬同志的回信。她指出:“關于七次代表大會的情況介紹一稿,我們打算采用,準備一次一次的代表大會陸續(xù)刊登,爭取七一前登完。”“我們希望重點放在歷次會議的主要內容(特別是希望把一些新成果,新的比較有把握的材料包括進去)以及在黨的歷史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本著寧培芬同志的這些意見,我將文稿再次修訂。文稿刊登的過程中,她前后給我寫了16封信,主要是對每次大會的內容和文字要求做到一絲不茍,盡求準確無誤。文稿發(fā)表過程中,報社先后給我轉來了幾十封讀者來信。有的是對內容提出一些問題,有的是對作者的肯定和希望。黨的六大研究文章發(fā)表后,鄧穎超給《人民日報》寫信指出:“關于出席中共六大的代表名單上,我被列入正式代表,這不是事實,我當時是以列席身份參加的。請你們考慮如何更正為盼。”6月26日,《人民日報》全文刊登了鄧穎超的這封信。
作者部分著作封面
讀者給編者和作者的來信,說明黨的會議研究文章發(fā)表后引起廣泛關注,這也激勵作者更加努力研究、宣傳黨的會議,更好地為廣大讀者服務。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文章發(fā)表后,得到當時中國人民大學黨史系主任胡華教授等人的推薦,被評為1986年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他在推薦書中指出:姜華宣的從一大到七大的介紹“對黨史研究和黨史教學、黨史宣傳都起了良好的作用”。以此為起點,我聯(lián)合全國高校教師,特別是國防大學的肖甡同志和中央黨校的張維平同志繼續(xù)研究黨的會議。經過十年的努力,將400多次黨的重要會議集書成冊,作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70周年的獻禮。特別值得提及的,時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陳野蘋同志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和鼓勵,為該書題寫了書名《中國共產黨會議概要》,同時還題寫了“前仆后繼的歷史記錄”的題詞。該書由沈陽出版社出版發(fā)行。北京師范大學的張靜如教授為該書作序,指出:“本書的幾位作者,不但有豐富的教學經驗,而且研究成果累累。他們對自己從事的事業(yè)是忠實的、有信心的;干起事來舍得花工夫,從不惜力;對研究的問題善于通力合作。既沒埋沒個人所長,又能發(fā)揮集體力量,頗見成效?!睍r任中國人民大學黨史系主任何沁教授在該書出版后,于1991年8月14日在《人民日報》發(fā)表了書評,指出:“該書的特點:選題新。黨的會議在黨的歷史發(fā)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書按歷史順序系統(tǒng)地介紹黨的重要會議,就從一個重要側面反映了中國共產黨70多年的戰(zhàn)斗歷程”,“從黨的誕生一直到1991年1月,共有400多次會議,可以說是迄今為止所載會議最全的一本”,“作者大約用十年的時間搜集了大量材料,對以往有關方面內容進行鑒別和考證、去偽存真而成此書”,“這是作者黨史研究成果的結晶”。同時,該書被中共中央宣傳部出版局、北京市新華書店、黨建雜志社、新聞出版社、北京日報社評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70周年優(yōu)秀黨史、黨建圖書”。
不忘初心,繼續(xù)努力。又經過20年的努力,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和90周年時,由中央文獻出版社以《中國共產黨重要會議紀事》的書名相繼出版。在這期間,進一步得到原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的領導石仲泉、谷安林、黃修榮等的指導。同時也得到中共中央黨校王仲清教授、國防大學的何理教授、北京市社會科學聯(lián)合會的榮國章同志、黑龍江黨史研究室副主任趙俊清同志、福建省委黨校蔣伯英同志的好評,在全國一些報刊上發(fā)表了評論性的文章。北京師范大學的張靜如教授再次作序,以表支持。原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石仲泉在2001年第4期《黨的文獻》雜志上發(fā)表了《艱辛創(chuàng)業(yè)的歷史記錄》書評。他指出:“對本書感觸較深的有兩點:一是從內容上看,把中國共產黨從創(chuàng)立至今一些重要會議嚴格按照歷史順序排列起來,展現(xiàn)的是一部中國共產黨開拓創(chuàng)業(yè)的歷史記錄。給人以醒目的歷史感受;二是書的主要作者是一些教師,多年來他們一面從事繁忙的教學工作,一面在課余的時間執(zhí)著鉆研黨的會議,喜結碩果?!?p>
姜華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yè)繼續(xù)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蔽蚁露Q心繼續(xù)研究黨的會議,特別是十八大以來黨的重要會議,努力提供新的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崔立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