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笑然
愛的路程到底有多長?這個問題的答案從未有人告訴我,于是我下定決心,自己去尋找答案。小時候,父母總伴在我身邊。清晨醒來,放在餐桌上的,是健康美味的早餐;躺在書桌上的,是收拾好的書包。放學回家,沒到門口便會聞到飯菜的香味。在家里,家務活輪不到我,電視遙控器卻始終握在我的手中。
但遇到美味的零食、誘人的玩具時,父母卻極少滿足我的要求。每當這時,我總會小嘴一撅,不滿地望著父母。爸爸每次都想教育我一番,可總是欲言又止,最后搖搖頭,嘆了口氣,說道:“等你長大就會明白了。”我始終認為他們摳門兒、小氣。
時光荏苒,日月如梭……
很快,我便到了住校的年紀。學校實行封閉式管理,每天我都累得腰酸背痛:衣服要自己洗,書包要自己收拾,飯盒也得自己刷……一切都要自己來做。每當我躺在硬如地板的床上時,總會懷念起以前在家里的生活,也終于懂得了父母對我那悄無聲息的愛。
每個周六,是我最開心的日子。我拎著鼓得像小山似的書包,迎著風,哼著歌,向家飛奔。家離學校很近,不一會兒,那棟充滿愛的建筑便佇立在我面前。為我開門的是頭發(fā)已有些許銀絲的媽媽,擺在餐桌上的依然是熱氣騰騰的佳肴。我坐在餐桌邊,聞著那撲鼻的飯菜香,感覺自己似乎聞到了愛的味道。以前“身在福中不知?!钡奈?,也漸漸懂得關心、體貼父母,懂得了幸福的含義。
正如余秋雨在《千年一嘆》中寫的那樣,以前居住在祥和安寧的祖國,卻不明白祖國的強大,在游歷了一些國家之后,才“真正懂了它”。余秋雨寫道:“我們一直偎依它、吮吸它,卻又埋怨它、輕視它、斥責它……這次離開它遠遠近近看了一圈,終于吃驚,終于慚愧,終于懊惱?!蔽蚁?,我和余秋雨一樣,在距離愛遠一些時,才真正懂得愛:懂得他人對自己的愛,懂得如何去愛他人。
懂得愛的路,其實似長非長。離愛遠些,仿若又離愛近些……
評語 小作者觀察生活認真細致,她從司空見慣的人和物中發(fā)現(xiàn)了令自己心動的寫作題材,通過對住校前后生活發(fā)生的變化描寫,最終找到了關于愛的距離的答案。文章看似平淡,實則感情真摯,正是小作者的真切體驗,讓平凡小事具有了魅力。這主要得益于她對內(nèi)心感受的尊重,她不是為了寫作而寫作,而是通過寫作抒發(fā)心靈深處最真摯的情感。
(講評教師? ?王金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