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桃叔
本來是說關(guān)于貓的趣事,但是不妨先從“斷袖”說起。
有一美男,名叫董賢,深得漢哀帝寵愛。同睡,甜香蜜膩。帝醒了,董仍睡著,玉臂壓著帝的衣袖,睡態(tài)嬌憨,小貓一般。帝欲起不忍驚動,竟拔劍斷袖而去。
董醒來,見身下壓著的斷袖,深感帝之情厚,感情愈深,須臾不離帝側(cè)。
而在地球的另一端,在一百年前的愛爾蘭,有一家劇院。劇院的某位負責(zé)人,某日離座時發(fā)現(xiàn)了一只貓,壓住他的衣服下擺,酣睡不醒。他怕吵醒貓咪,索性小心翼翼地將外套剪開后悄然離去。這是另一個版本“斷袖”的故事。
這個愛貓的人就是詩人葉芝。
假如你看春晚,估計你會聽過一首叫《當(dāng)你老了》的歌,那就是葉芝的詩:
多少人愛你年輕歡暢的時候,愛慕你的美麗,假意或真心。只有一個人還愛你那朝圣者的靈魂,愛你衰老了的臉上痛苦的皺紋……
無獨有偶,葉芝愛貓的軼事在《古蘭經(jīng)》里也有類似的描述:貓壓在先知穆罕默德的袍子上睡覺,先知不忍驚醒貓,便割斷袍子讓其繼續(xù)安睡。
詩人圣人,一副心腸。兩個故事,一樣溫暖。
在伊斯蘭教文化中,貓被認為是潔凈的善獸,因而人人愛惜庇護。前段時間我看了電影《愛貓之城》,故事就發(fā)生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這座城里,人、貓、海鷗和諧相處,夕陽的金光灑在美麗的蘇萊曼清真寺的塔尖,真美。
而在中國的故宮,亦有一群悠哉游哉的貓,它們被稱為“故宮貓”。它們的數(shù)量被控制在兩百只,每只都有編號和名字,負責(zé)著故宮的滅鼠工作。
有攝影師拍了紅墻黃瓦下的霸氣貓影而網(wǎng)絡(luò)走紅,吸粉無數(shù)。下次去北京,我不吃烤鴨,不看升旗,一定要拿著我的新相機進宮去拍拍這些貓。
貓是何時進入我們中國人的生活呢?
明代張岱說,大約是唐朝。他在《夜航船》中道:“貓,出西方天竺國,唐三藏攜歸護經(jīng),以防鼠嚙,始遺種于中國?!?/p>
這話說得似乎也有些道理,“有熊有羆,有貓有虎”,咱們的《詩經(jīng)》里雖然提到了貓,但是和豺狼虎豹并列,顯然此貓非彼貓,應(yīng)該是所謂“山貓”之類的大塊頭猛獸了。
唐
真正意義上的貓還真是大約在隋唐時期隨著絲綢之路來到中國的。
電影《妖貓傳》里那只黑貓是楊貴妃的寵貓。但是翻遍資料,不見楊貴妃有養(yǎng)貓的記載。楊貴妃倒是養(yǎng)狗,唐玄宗和人下棋,要是快輸了,楊貴妃就把狗偷偷朝棋盤上一丟,攪局,?;噬系拿孀?。
唐朝宮廷養(yǎng)貓,但是少,養(yǎng)得多的動物里前四名是:狗,鸚鵡,斗雞,馬。
因為稀罕,唐朝政府曾經(jīng)將一對白貓當(dāng)成珍寶贈給了琉球。給日本也沒少送。這大概就是“貓咪外交”吧,相當(dāng)現(xiàn)在給外國租借咱們的國寶大熊貓。
我剛才說到唐朝宮廷養(yǎng)貓那檔子事了。那就不得不提武則天一朝宮中無貓。
據(jù)說是因為宮斗。武則天把蕭淑妃整趴下了,泡到酒缸里做藥酒哩,淑妃死前大罵:“愿它生我為貓,阿武為鼠,生生扼其喉?!?/p>
武則天從此再也不愿見貓了。
還有人說,武則天怕貓因為自己屬鼠。就像慈禧太后屬羊,所以不吃羊肉,羊奶也不喝,喝人奶。
也有專家說,武則天屬老鼠這事真靠不住,其實人家屬猴。
宋
到了宋代,養(yǎng)貓之風(fēng)大盛起來。《武林舊事》中提到了首都臨安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貓市一條街。
宋代有乞貓的風(fēng)俗,用鹽和魚交換,不用錢買,而且僅限于鄰里和親朋之間。所以,不是交易,是交情。
鹽和緣的吳音相近,擁有一只小貓,靠的是緣分嘍。用魚去換,意思則是我家不缺魚,貓咪來了不受委屈。您瞧,這多像娶媳婦、嫁閨女啊。
大文人黃庭堅乞貓就是用魚換的。有詩為證:“聞道貍奴將數(shù)子,買魚穿柳聘銜蟬。”用了一個“聘”字,沒錯,真是拿魚當(dāng)聘禮啦。
貍奴啥意思?宋朝人把貓叫貍奴。現(xiàn)代人自稱為貓奴。古今顛倒啦。
銜蟬啥意思?也是貓咪的意思。后唐的瓊花公主,有兩只貓,都有名字,一個叫銜蟬奴,一個叫昆侖妲己。銜蟬奴的毛色是白的,嘴角處有一花斑,好像叼著一只知了,故名。
陸游是愛國詩人、愛吃詩人,更是愛貓詩人。
從他的詩文里可知,他養(yǎng)的貓可不老少啦,其中一個叫小老虎,一個叫粉鼻,一個叫雪兒。
陸游乞貓則是用鹽,也有詩?。骸肮}迎得小貍奴,盡護山房萬卷書?!?/p>
用鹽巴換來一只小貓,做了他的圖書管理員。
不要小看圖書管理員。
老子曾是周朝官方資料管理員。梁實秋做過山東大學(xué)圖書館的管理員。沈從文曾經(jīng)在北京香山慈幼院圖書館當(dāng)過管理員。莫言在保定某部隊圖書館當(dāng)過管理員。連金庸的小說中神一般的掃地僧也是藏經(jīng)閣的圖書管理員。
除過圖書管理員這份很有前途的職業(yè)之外,陸游家的貓還充當(dāng)暖水袋,負責(zé)給陸游暖腳。陸游有一句很有名的詩:夜長暖足有貍奴。
“夜闌臥聽風(fēng)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更是他的名句,出自《十一月四日風(fēng)雨大作》。其實這天他寫了兩首詩。另一首中說: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貍奴不出門。
家里這么暖和,我就待家里擼貓,不出去啦。
風(fēng)雨大作的天氣,可以是“鐵馬冰河入夢來”,也可以“我與貍奴不出門”,家國情懷和閑適情調(diào)不違和。
不知道和陸游一起宅家不出門的貓是不是宋朝還很流行的黃白相間獅子貓。陸游的《老學(xué)庵筆記》里說權(quán)臣秦檜的孫女丟了一只這樣的貓。不得了了,臨安城全亂套了,全城搜尋,雞飛狗跳,不少人被當(dāng)成嫌疑犯給關(guān)進去了。臨安知府趕緊托人求情,這才擺平。
秦檜的大老板是宋高宗,沒有繼承人,就在宗室的小孩里挑來挑去,挑出了兩個接班人。帶上大殿再相看相看,一胖一瘦。高宗覺得其中胖一點的好,有福相嘛。
這時候過來了一只貓,胖娃是個靈活的胖子,也沒多想,提腿一腳就把貓?zhí)唛_了。
胖娃這一腳,可能也是下意識的舉動,但是高宗非常不滿。不愛護貓貓狗狗花花草草的人,走上領(lǐng)導(dǎo)崗位了能善待老百姓嗎?還是換人吧。胖娃下,瘦娃上。
你看,一只貓改寫中國歷史了。包公案里頭“貍貓換太子”那是寫小說的人編的,我說的這事可是真的哦。
明
接著說明朝吧。明朝皇帝里的貓奴也不少哩。
洪熙和宣德這對父子善于畫貓。畫了就給文武百官看,求點贊。
宣德皇帝有一點必須提一提,他在位時,春節(jié)假從正月初一放到正月二十五。中國人民的好領(lǐng)導(dǎo)啊。
萬歷的貓咪都有爵位、官位。這就有些耍二了。
嘉靖抱著貓咪二十多年不上朝。哼,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貍奴不上朝。任性啊。
他有兩只愛貓,一叫“霜眉”,一叫“獅貓”,那是他的命。
“霜眉”死后嘉靖皇帝幾天不吃不喝,立了“虬龍?!钡氖宰骷o念。
“獅貓”死后以金棺為其下葬,禮部一個姓袁的官員寫祭文,來了句“化獅為龍”,拍馬屁,哦不,龍屁。嘉靖說:這是好干部,絕對要重用。
皇帝如此,民間也會跟風(fēng)的。秦淮名妓顧橫波和董小宛、柳如是、陳圓圓那一幫子小姐姐是一個級別的,她們統(tǒng)稱“秦淮八艷”。
她的愛貓“烏員”,又黑又肥,是她的心頭肉。貓死了,備了沉香木的棺材,延請十二個尼姑做三天三夜的道場來超度。
清
到了清朝,吸貓圖譜《貓苑》這種百科全書式的著作出世了,非常暢銷。
我就知道慈禧太后愛貓,特別是白色的緬甸貓,一見人就眉開眼笑。慈禧帶著又長又尖的指甲套,不知道擼貓的時候摘不摘?
慈禧很賞識張之洞。當(dāng)年張之洞考進士,慈禧特意把他從前十拔至第三,探花郎。張之洞感恩慈禧了一輩子。
張之洞也愛貓,養(yǎng)了一群,其書本和公文上處處都能看見貓屎,他也不氣,只是用手帕擦去就是了,還對身邊的人說:“貓本無知,不可責(zé)怪;若人如此,則不可恕?!?/p>
我猜想,張之洞估計不知道貓屎咖啡,如果知道,肯定不排斥。
傳說養(yǎng)貓的人養(yǎng)久了自己也會變得像貓,張之洞吃飯的時候不會好好坐在椅子上,而是貓著腰蹲在椅子上。所以有“張貓李鱸”之說。“李鱸”就是李鴻章,因為太愛吃鱸魚了。
哦,對了,我有個重要發(fā)現(xiàn):張之洞吃飯時的這種姿勢我們陜西人就叫圪蹴(音gē jiu)嘛,過去的關(guān)中老農(nóng)吃飯都是端個碗在地上一圪蹴,和張之洞一個架勢。現(xiàn)在有個時髦說法叫“亞洲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