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愛華
摘要:初中化學的泛在學習模式允許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完成學習活動,需要借助移動設備,對學生的自制力和學習欲望有很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思考初中化學課程教學改革對泛在學習的科學應用.涉及到的內容有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小組互助學習、化學教學的復習活動以及變式訓練.充分發(fā)揮泛在學習易獲性的優(yōu)勢,讓教師、學生同步完成教學和學習活動,提高交流和討論的時效性.
關鍵詞:泛在學習;小組互助;總結反思;自覺性;初中化學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333(2022)20-0131-03
1 初中化學課程教學泛在學習概述
泛在學習指的是隨時隨地學習,需要用到手機或者是平板電腦.學生通過網(wǎng)絡能接收到各種各樣的學習資源和材料.這其中就包括了課件、導學案、知識點總結、學霸筆記、微課視頻、化學實驗視頻、教師上課視頻、測試題等等.從移動設備上接收到的學習資源經過教育工作者的有效整合和處理,有較強的系統(tǒng)性和條理性,為學生的泛在學習提供非常有力的支持.泛在學習也會用到各種各樣的學習軟件,這些豐富的學習渠道可能會讓學生感到非常迷茫,不知該如何選擇,這就需要教師對這些學習渠道進行有效的篩選,使得學生的學習活動能夠有明確的方向,少走一些彎路.對于初中生來說,泛在學習期間,可使用的渠道和方式有很多,包括教師推薦的微信公眾號、教師在騰訊會議上開的連麥直播、百度網(wǎng)盤的各種學習資源、教學類的app、網(wǎng)頁網(wǎng)站、搜索引擎等等.在教師的系統(tǒng)化設計和規(guī)劃下,學生的學習活動計劃性和實效性會有所提高.在教師的統(tǒng)一領導下,學生的泛在學習會比較規(guī)范,而不是過于零散.有了教師的科學指引,學生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求和喜好,去做拓展性的學習活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化學知識的習慣,有自己的學習節(jié)奏,對化學知識逐漸產生濃厚的興趣,能順利實現(xiàn)深度的探索和實踐.
2 泛在學習視域下初中化學課程教學改革策略
2.1 教師科學引導學生的泛在化學習
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泛在學習,可使用手持移動終端,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對泛在學習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并對這種學習方法有信心,積極提高自己的化學成績.學生隨時學習化學知識,需要教師的有效指導,比如教師廣泛收集微信公眾號,并將一些質量比較高的微信號推薦給學生,學生通過這些微信公眾號隨時隨地學習化學知識.微信公眾號提供的服務和化學知識資源讓學生能夠便捷學習化學知識.通過微信公眾號學習化學知識,會讓學生產生好奇心,并帶著這種好奇心去積極探索.
微信公眾號能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比如人教版化學九年級上冊中的“我們周圍的空氣”這一課題,在微信公眾號中,有豐富而又形象的例圖,學生使用手機或平板電腦,接收到有色彩的圖片,比較形象的圖示會加深學生的印象,對學生讀圖、認圖也有幫助.微信公眾號上會有一些實踐性比較強的知識點,比如空氣組成圖、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操作流程圖.化學知識的微觀性很強,而學生在微信公眾號上能接收到宏觀的化學知識,方便學生理解化學知識.微信公眾號不夠穩(wěn)定,不能保證定期更新.對此教師可申請微信公眾號,并在公眾號上定期更新適合學生學習的化學知識點.教師編輯好化學知識點后,良好把握時機推送給學生,讓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創(chuàng)辦的微信公眾號,有比較豐富的形式,可以是提出問題.在學生完成了空氣主要成分的學習后,提出問題:空氣的組成與氧氣、氮氣這些氣體的組成有哪些不同.借助微信公眾號,拓展學生泛在學習的空間,教師定期更新,幫助學生養(yǎng)成泛在學習的習慣.在完成這一知識點的學習后,學生會對純凈物與混合物的差別形成正確的認識.學生隨時隨地學習化學知識,能進一步理解已經學習過的化學知識點,并有效鞏固.
2.2 小組互助模式優(yōu)化泛在學習成效
教師安排合理的小組,有助于學生有效進行泛在學習,因為這其中隱含著某種競爭關系.在劃分小組的工作中,化學教師應該考慮到學生的化學基礎知識情況、學生的個性以及每個學生不同的學習方式.教師在經過了綜合性的分析之后,對學生進行分類管理.構建的學習小組,要有一定的互補性,確保學習小組同時具備能力和興趣因素,對學生的泛在學習雙管齊下,提高初中生學習質量.完成互助小組的建立后,做進一步探究性學習方式的安排和落實,使得互助方的發(fā)展需求能夠得到滿足.每一名學生都應該有展示的機會,確保競爭的公平性,從而實現(xiàn)學生整體的學習進步.互助學習可以是一對一的形式,也可以是一對多的形式,每一小組學生的人數(shù)為2-6人,小組內成員自由交流.小組成員可自由交流,做好小組學習的管理和評價工作,防止部分學生蒙混過關.對于小組互助學習活動,教師應該有恰當?shù)姆止ぐ才牛_保每一名學生在小組互助學習過程中,都動力十足.
安排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泛在學習化學知識,需重視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而且評價也是互助學習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這一環(huán)節(jié)容易被忽視.通過評價,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對評價引起重視,有助于發(fā)現(xiàn)學生泛在學習存在的問題.為落實化學學習活動提供助力,教師要善于用鼓勵和贊美的話語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活動.在點評學生的互助學習活動時,應鼓勵小組、鼓勵個人.小組中總會有人有明顯的進步,教師應肯定這部分學生的努力付出,并做有效點評,指出這些學生的優(yōu)點,以及在泛在學習過程中的一些正確的做法,這對其他學生會產生有效的榜樣和激勵作用.也有一部分學生的學習效果不理想,對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自身的問題,并促進學生積極改正泛在學習中的一些不良習慣.化學教師對學生小組互助學習的評價應重視過程,而不是過于看重結果.要讓學生意識到小組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有生命力有活力的互助小組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可相互監(jiān)督,增強小組成員泛在學習的自覺意識.
2.3 運用泛在學習模式預習化學知識
將泛在學習運用在教學的預習環(huán)節(jié),需重視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促進學生順利進入到深度學習的狀態(tài)中.對于學生的預習環(huán)節(jié),需要有教師科學的指導,并為學生提供實質性的幫助.比如在教學人教版九年級化學“自然界中的水”時,教師以泛在學習模式開展復習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課前完成知識點的梳理和溫習活動,教師在微信群內布置學習任務,并將微課推送到微信群內,學生可自由安排時間完成學習,完成微課學習后,需通過網(wǎng)絡上的教學app進行溫習測試.教師能通過網(wǎng)絡了解到學生的測試情況,并總結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將學生掌握不好的知識點列出.通過學生的泛在學習,教師了解了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并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與學生進行實時的互動交流,對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確保學生學有所得.在這一教學模式中,無論學生還是教師都有明確的學習和工作目標,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又非常靈活.
教師為學生布置溫習“自然界中的水”的學習任務,學生需要思考的問題有:(1)凈化水的方法有幾種,分別是什么?(2)能夠證明水的組成的方法有幾種,分別是什么?設計這兩個問題的目的是讓學生對水的宏觀表征有充分的認識,同時問題驅動能促進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重點知識有深刻的認識.教師為學生推送了微課,還包括一些其他的優(yōu)質視頻教學資源,其中有荒野求生的片段,課件的知識點也非常豐富全面.這些豐富的學習資源能增強初中生的學習欲望,也讓學習活動有更強的選擇性.在預習測試的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完成教師布置的測試題,學生鞏固知識點,教師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2.4 通過泛在學習在線完成變式訓練
網(wǎng)絡技術的發(fā)展使得學生的泛在學習模式日益成熟,有力促進初中化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在初中化學教學活動中,訓練反饋是復習知識點的重要組成.比如在復習“自然界中的水”時,教師準備的訓練測試應突出教學的重點,包括水的凈化、水的組成、軟水和硬水的區(qū)別.除此之外,訓練測試要將學生在自主溫習知識點時暴露出的問題凸顯出來,幫助學生糾正思想上的一些典型錯誤,使得學生的反思和總結能夠獲得實效.將變式訓練以泛在學習的形式完成,學生參與變式訓練,其化學思維能力和對化學知識的應用能力都會有所提高.學生在線上參與變式訓練,有效鞏固基礎,同時提升學生合理安排自由學習時間的能力.學生自主學習,完成變式訓練,其化學核心素養(yǎng)也會有所提高.
在“自然界中的水”變式訓練活動中,教師共安排了四個變式訓練的模塊.第一模塊訓練的內容圍繞水的物理性質、凈化展開,也涉及到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的內容,倡導學生實現(xiàn)對水資源的保護,并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節(jié)約用水.除此之外,學生也要掌握常見原子團的化合價、化學式以及代表的含義.在這一變式訓練活動中,學生對化學符號的含義會有深刻的認識,也能意識到復習和鞏固化學知識點的重要性.在第二個訓練模塊中,探究的知識點有水的組成、軟水和硬水的區(qū)別,一些反應有水參加或者是有水生成,要求學生對這些反應進行分類.這一模塊的訓練,能鍛煉初中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在第三模塊的變式訓練活動中,主要是探究類學習活動,包括水的組成以及水的化學式,對價類圖展開深入的研究.學生在訓練過程中,需要進行深度思考,為后續(xù)學習新的知識點做好鋪墊.在第四變式訓練模塊中,需要學生對相應的知識點進行總結,并評價自我,起到促進學生反思并進步的作用.
泛在學習具有移動性強的優(yōu)勢,這就需要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支持.初中生隨時隨地學習化學知識,為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供了更多的實踐機會.微課是教師可利用的一項教學資源,學生能順利從手持移動設備中接收.多種主體參與的泛在學習模式,促進初中生產生強烈的知識探索欲望,提高青少年學習的主體性意識.教師需積極創(chuàng)新初中化學教學,讓學生在泛在學習活動中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能學習到系統(tǒng)化的知識點內容.
參考文獻:
[1] 張穎.時代技術背景下的初中化學“泛在學習”教學應用[J].數(shù)理化學習(教研版),2021(7):25-26.
[2] 邱兵.泛在學習環(huán)境下初中化學教學優(yōu)化的探索與思考[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0(19):26.
[3] 楊建鋒.基于“泛在學習”的初中化學教學優(yōu)化實踐研究[J].數(shù)理化解題研究,2020(29):85-86.
[責任編輯:季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