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明哲
[摘 要]審題立意是高中生作文的第一步。審題和立意往往是同步完成的。正確、深刻、新穎的立意是作文的客觀要求。學生的審題立意需要不斷地進行訓練和改進。文章在實際調(diào)研的基礎之上,分析高中生作文立意現(xiàn)狀,并針對其中的問題提出可行的建議,以期為寫作教學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作文;立意;分析
[中圖分類號]? ? G633.3? ? ?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2)16-0010-03
在哈爾濱市第三中學(以下簡稱哈三中)和第十四中學(以下簡稱哈十四中)的教師的幫助下,筆者收集了194篇高一學生的考場作文,其中哈三中的學生考場作文來自南崗校區(qū)的三個班級,哈十四中的學生考場作文來自分校的兩個實驗班。
[哈三中作文試題]
球王貝利喜得貴子,有人向他祝賀:“瞧他多么健壯,將來一定會成為像你一樣的體育明星。”貝利聽了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他有可能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運動員,但是絕不會有我這樣的成就,因為他現(xiàn)在很富有,缺乏先天競爭意識,而我小的時候卻是非常貧窮的?!?/p>
全面理解材料確定立意;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哈十四中作文試題]
巴西足球名將貝利在足壇上初露鋒芒時,一個記者問他:“你哪一個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說:“下一個!”而當他在足壇嶄露頭角,已成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進一千多個球后,記者又問道:“你哪一個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個!”
讀了上面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悟和思考?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標題自擬,文體特征鮮明。
筆者對194篇學生考場作文做了統(tǒng)計分析。哈三中的114篇學生考場作文中,選擇“競爭”作為立意的占45.6%,選擇“貧窮”作為立意的占26%,選擇“逆境”作為立意的占19%,選擇“憂患”作為立意的占3%,有6.4%的跑題。哈十四中的80篇學生考場作文中,選擇一等立意(積極進取、奮斗、不自滿、挑戰(zhàn))的占47%,二等立意(自信、謙虛)的占26%,有27%的跑題。
從上面的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1.哈三中學生對作文的立意把握得比較準確,僅有6.4%跑題。2.哈十四中選擇二等立意和跑題的學生人數(shù)所占的比例超過該校調(diào)查人數(shù)的一半,存在很大問題。同樣是材料作文,為何學生對立意的角度把握會存在如此大的差別?筆者在研究討論后做出了以下分析。
一、高中生在作文立意方面存在的問題
通過分析哈三中和哈十四中的學生考場作文,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在立意方面存在以下問題:
(一)立意缺乏深度
一些學生的立意缺乏深度,他們沒有對材料進行深入的挖掘,未能由表及里、由淺入深。例如,部分哈十四中學生在對材料進行立意分析時,認為球王貝利說他踢得最好的球是“下一個”是一種自信、謙虛的表達,而沒有能夠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回答“下一個”,是為了激勵自己不滿足于現(xiàn)狀,要積極進取、不斷奮斗、不斷進步。出現(xiàn)這種問題的原因是學生在看問題時流于表面,未能深入分析。又例如,部分哈三中學生將材料理解為環(huán)境會影響一代人努力的方向,他們認為家族技藝可能會束縛下一代的發(fā)展?;谶@種立意寫作會嚴重地偏題。這是學生未對材料進行深入的追根溯源導致的。
(二)立意不夠明確
立意不夠明確也是導致作文出現(xiàn)跑題現(xiàn)象的一個重要原因。作文立意要求中的重要一條就是要集中,即一篇文章應表明一種觀點,講清一個問題,且這個觀點必須要貫通首尾,統(tǒng)率全篇。
(三)立意不夠健康
筆者通過分析哈三中的學生考場作文發(fā)現(xiàn),少數(shù)學生所秉持的思想觀點不太健康,以致作文立意不當,分析過于片面、偏激,總論點與材料所要傳達的含義背道而馳。如部分學生寫“優(yōu)越的環(huán)境會讓人松懈,困苦的環(huán)境又易讓人自暴自棄”“要消滅富二代,使其回歸為普通人”。這些都違反了作文要思想健康的立意要求。
(四)立意不夠新穎
作文審題立意的基本原則是:準確、新穎、高遠、深刻。而一些學生受現(xiàn)有教育評價方式的影響,已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思維模式,以致寫出的作文大多是虛假作文、大話作文,缺乏真情實感,且立意大同小異。如本次哈三中學生考場作文的立意除“逆境催人奮進”“競爭鑄就成功”“貧窮是一筆財富”外,還可以是“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然而從這個角度進行立意的人少之又少。學生思維模式固化,以致他們的作文立意沒有新意、格調(diào)不高。
二、對當前高中生作文立意情況的分析
(一)學生審題立意的依據(jù)和難點
1.學生在進行審題立意時,會聚焦材料本身所體現(xiàn)的核心觀點,尤其是材料中出現(xiàn)的核心關鍵詞。哈三中的作文試題為材料作文題。球王貝利的回答中明確出現(xiàn)了“競爭”一詞,在筆者統(tǒng)計分析的一百多篇作文中,近一半的作文基于“競爭”立意。
2.學生的個人經(jīng)驗(包括直接經(jīng)驗和間接經(jīng)驗)以及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學生的認知水平左右著學生的作文立意,如果學生的認知水平尚未達到理解作文題的標準,那么立意準確便無從談起。一般來說,命題人在命制考試題目的時候,會考慮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水平,但仍會有極少數(shù)學生因缺乏常識而在審題的時候出現(xiàn)失誤。例如下面這道作文試題:
一對孿生小姑娘走進玫瑰園,不多久,其中一個小姑娘跑來對母親說:
“媽媽,這里是個壞地方!”
“為什么呢,我的孩子?”
“因為這里每朵花下面都有刺?!?/p>
不一會兒,另一個小姑娘跑來對母親說:
“媽媽,這里是個好地方!”
“為什么呢,我的孩子?”
“因為這里的每叢刺上面都有花?!?/p>
聽了兩個孩子的話,母親陷入了沉思。
根據(jù)所提供的材料,請你就第一個小姑娘的說法,聯(lián)系生活實際,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展開議論。不少于600字。
在寫作時,有學生竟把玫瑰當成仙人掌,說玫瑰的祖先生活在干旱的沙漠地帶,為了生存,為了保持水分,葉子逐漸退化為針狀的刺,而且把根系扎在深土層中,進而由此大談干部深入基層的意義。還有一篇《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錯把玫瑰當成蠟梅,大談玫瑰如何“傲霜斗雪”。這樣的立意顯然謬以千里。
3.社會現(xiàn)實與熱點問題?;谏鐣F(xiàn)實和熱點問題立意能展現(xiàn)學生把握當前社會熱點問題、了解社會發(fā)展趨勢的能力,也能展現(xiàn)學生的思維敏捷度與問題解決能力。每當寫作時逢有重大事件或熱點問題,學生的思維會不自覺地向其靠攏。在作文中展現(xiàn)社會熱點問題是學生思維活躍的表現(xiàn),非常能吸引閱卷人的眼球。但是如果社會熱點事件和話題與作文題目之間并無本質(zhì)聯(lián)系又要“強行關聯(lián)”,則往往導致立意出現(xiàn)偏差。
4.當前的教育大環(huán)境。我國的教育目的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滲透在課程教學的方方面面。這一點在各學科的課程組織和編排、教學設計與實施中均有所體現(xiàn),尤其是語文學科。教育,尤其是語言教育,對一個學生的影響是“滲透式”的。王榮生教授提出的“語文課程目標層疊蘊涵分析框架”指出,位于“潛層面”的要素包括“教育政策”“課程取向”“文化意識”“知識狀況”。這些要素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思維方式,以至他們在進行審題立意的時候,會下意識地按照課程目標所指引的方向去思考。
(二)學生審題立意時的思維特點
1.高中階段的語文考試多考查材料作文、話題作文等。試題內(nèi)容的保密性是考試有效的前提,因此無論是提供的材料,還是給出的話題,對學生而言都有一定的突然性。
2.在平時的作文訓練中,學生都會獲得教師的指導;而考試中學生則要單獨面對作文題目,會產(chǎn)生一定的壓力。
3.與平時的作文訓練不同,考試的時候留給學生的寫作時間并不充裕,加上有應考壓力,學生容易產(chǎn)生緊張的心理。
以上幾點使一些學生在考試中會依賴直覺思維進行作文立意。直覺思維與概括、推理等理性思維方式不同,它是一種靠想象、猜測等直接獲得思考結(jié)果的思維方式,具有速度快的特點。運用邏輯思維進行立意,即基于對事物和生活本質(zhì)的把握、對規(guī)律的了解來確定文章的主題、主旨。
三、引導高中生有效立意的策略
可以將立意訓練納入審題擬題訓練。立意訓練的方法有很多,有正向思維求準(確)法、逆向思維求異法、多角度思考求新法、多層次發(fā)掘求深法、普遍聯(lián)系求廣法等。
(一)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為了引導學生正確地審題立意,教師在設計寫作教學時要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體驗,從實際生活出發(fā)。為了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教師可以布置課后寫日記的任務,要求學生在日記中記錄自己身邊發(fā)生的有意義的事情,寫下自己的心得體會。當學生在寫作時發(fā)現(xiàn)有相似的情境,他們便可以化用日記中的真實例子。教師在設計寫作任務時應注重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也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作為作文的主題,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興趣。在作文寫作過程中,學生應結(jié)合自身實際正確立意,并融入自身的情感。
(二)開展情景式教學與啟發(fā)式教學
情景式教學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深化學生對作文題目的理解,引導學生正確立意,促進師生交流。在情景式教學中,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學生可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啟發(fā)式教學可以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促使學生掌握作文的創(chuàng)作思路,提高學生的審題立意能力。
(三)借助課文教學,指導學生精準立意
在寫作中必須做到精準立意。立意應符合題意,不能離題,也不能偏題。教師應引導學生探究教材中文質(zhì)兼美的課文,領悟它們所表達的主題和觀點,分析它們的立意角度等。
(四)引導學生辯證地看題目
如果說立意準確是作文立意的基礎的話,立意深刻則是作文立意的關鍵。立意深刻從宏觀上來說就是提綱挈領,高屋建瓴;從微觀上來說就是明察秋毫,洞若觀火。學生在思考作文立意時應該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由表象到實質(zhì)、由單向到多向。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待題目,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要去挖掘更深層次的東西。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立意能力,使學生寫出的文章能散發(fā)不平凡的思想光輝。
(五)標新立異,求異立意
學生在寫作時要具備創(chuàng)新精神,寫別人想不到的東西,使作文能夠新穎獨特。教師要考察學生在作文立意的過程中是否具有求異思維。求異思維是指對司空見慣的事物或似乎已成定論的觀點反過來思考的一種思維方式。具體到作文實踐中,便是要求學生具有發(fā)現(xiàn)問題與運用創(chuàng)造力解決問題的思維。高中語文作文試題多考查話題作文與材料作文等。學生在寫作這兩類作文的過程中均會基于話題和材料進行合理的、符合生活實際的聯(lián)想與想象,以使文章具有新穎性。要想寫出新穎的文章,立意就顯得極為重要。在立意教學中提倡學生運用求異思維,實際上就是讓學生對文章的立意有自己獨到的思考和見解,以寫出與眾不同的文章,并提高文章的可讀性。作文立意追求穩(wěn)妥并沒有錯,但如果人人滿足于此,寫出的作文便會千篇一律,缺乏個性。寫作不應過于循規(guī)蹈矩。作文應該以獨特的思維、新穎的視角來取勝。因此,不管是在考場上還是在平時的作文訓練中,學生都需要打破思維定式,尋找獨特的視角,讓作文具有個性。
心理學認為,大部分人的創(chuàng)造力是可以通過培養(yǎng)提高的。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途徑和方法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從生活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學生在寫作的時候聯(lián)系生活、聯(lián)系自身的直接經(jīng)驗進行立意,不僅能提高表達能力,而且能使文章脫穎而出。
[? ?參? ?考? ?文? ?獻? ?]
[1]? 王榮生.語文教學內(nèi)容重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2]? 倪文錦.語文考試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3]? 劉淼.當代語文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 馬正平.高等寫作學引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5]? 章熊. 中國當代寫作與閱讀測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6]? 王榮生.語文科課程論基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
(責任編輯 農(nóng)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