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舉”發(fā)展要求中,對學生發(fā)現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塑造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想要達到這一目標,教師就需要幫助學生激發(fā)內在的美術積極性,從而為后續(xù)的美育教育開展及學生內在美育潛能的挖掘提供基礎性鋪墊。
課前準備工作往往決定了一節(jié)課的成敗,教師若是可以嘗試為學生開展多樣化課前引導準備,往往可以達成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師可以嘗試在課堂開始初期,通過趣味活動為學生進行課前引導,從而為后續(xù)的課堂教學做好鋪墊。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擊鼓傳花,被選中的學生需要上臺繪畫自己一位朋友的畫像,并且讓其他同學猜測;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嘗試“你畫我猜”的游戲,這一游戲不僅符合當下小學生普遍游戲開展的趨向,也能夠適當地讓學生進行美術熱身,從而激發(fā)學生參與到課堂當中的活力。
美術的靈感來源于生活。很多學生之所以在美術課堂上感到乏味、無趣,往往是因為教材中的內容被教師以抽象、高端的方式教學解說,而這些內容往往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并沒有太多的交集,因此學生會感到“聽不進去”。而教師若是能夠將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相結合,那么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就能夠得到良好的調動。如教師可以在教授《難忘的幼兒園》這一章時,可以讓學生先不著急動筆,而是自主回想自己的幼兒園時光,并且可以上臺分享自己的趣味經歷,在這種回憶與分享的過程中,幼兒園的難忘瞬間就會在學生的腦中更加清晰,學生也更容易投入其中,在后續(xù)的動筆繪畫過程中,學生的創(chuàng)作也就更能具備靈魂與情感。
教師可以嘗試為學生設計多樣化的美術課堂實踐活動,如教師可以在教授《尋找三角形/長方形》這一章中,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各小組自主選擇校園中的某一區(qū)域,并且在該區(qū)域中尋找三角形、長方形、圓形等等,并且學生可以在尋找到之后,隨筆將這一場景繪畫下來,之后回到課堂上各小組分別展示自己的實踐成果。這一過程能夠非常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美術參與熱情,也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美術課是小學義務教育階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學生通過美術系統性教學,可以對“美”有大致的概念,能夠養(yǎng)成發(fā)現美的習慣、培養(yǎng)鑒賞美的素養(yǎng)、具備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而想要達到這一效果,教師就需要調動學生的主觀態(tài)度,讓學生有積極性參與到課堂之中。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qū)實驗小學(新校區(qū)) 尹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