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菲
教材融科學性、人文性、道德性為一體,具有權威性、代表性、核心性、主導性的地位和作用。教材不但界定了教師教的任務,也界定了學生學的任務,它是保證學?;窘逃|量的“依靠”和“憑借”。我國近代教育家陸費逵在《中華書局宣言書》中明確提出了“教科書革命”的口號:“國立根本,在乎教育,教育根本,實在教科書?!苯滩氖侵R、智慧、精神的載體,理所應當成為真善美的傳承載體。
教材的真,在本質上應該是真實、真誠的。首先,教材必須真實體現(xiàn)國家意志,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建設什么樣的教材和教材體系,深刻影響著國家人才培養(yǎng),是國家的重要事權。教材具有顯性與隱性的意識形態(tài)功能,必須防止意識形態(tài)終結論、弱化論等思潮對教材編寫、審查與發(fā)行使用的影響。世界許多國家都有教材統(tǒng)編和審查制度,強調國家意志的體現(xiàn)和貫徹。
其次,教材必須真實反映主流價值,全面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系統(tǒng)傳承、展示中國精神。教材是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支撐,教材的統(tǒng)一編寫、審查和使用,保證教材從內容到形式的高度統(tǒng)一,更好地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中國夢的實現(xiàn)服務。
最后,教材必須真實落實國家課程標準。教材是依據(jù)國家課程標準編制的,是對國家課程標準的具體化呈現(xiàn),是衡量一個國家基礎教育水準的重要標志。教材應當真實反映課程內容,其目錄、課文、習題、實驗、圖表、注釋和附錄等組成部分都必須真實落實課程要求。
教材的善,在本質上應該是利人、良好的。首先,教材必須有至善的出發(fā)點。教育是一項道德事業(yè),它以仁愛為基礎,教材同樣是道德事業(yè),事關廣大學生的成長,教材編寫必須居于道德高地,堅守初心,擔當使命,止于至善。
其次,教材必須是良善的知識化身。教材不是一般的材料和讀物,它是根據(jù)國家教育目的、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認識特點專門研制和編寫的文本,適合于特定階段的學生學習。教材編寫要探尋學生的生活體驗,帶著敏感、機智和關愛走進學生的生活世界,使教材選用的知識、蘊含的智慧與學生的體驗正面相遇,營造出鮮活的、和諧的教育情調。
最后,教材必須擁有兼善的學問。墨子說“古之善者則述之,今之善者則作之,欲善之益多也”,告訴我們的道理就是對古代善的要闡述,對現(xiàn)在善的要創(chuàng)作,希望善的東西越來越多。愛因斯坦說:“愛為學問之始?!睂W問之道,求其放心。教材編寫必須懷仁愛之心,行揚善之事,這才是教材應當擁有的真學問。
教材的美,在本質上應該是美好、美感的。教材的美體現(xiàn)在教材本身及其記載的內容上。首先,教材的靈魂必須是最美的。教材是有靈魂的,是編寫者靈魂世界的物化,也是師生觀照自我的鏡子。教材編寫者同教師一樣,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塑造的是學生的靈魂。學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未來。教材必須是裝載了人類美麗靈魂的“最美的書”。
其次,教材的內容必須是淳美的。內容是教材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教材的核心競爭力。強調教材內容應當淳美,其本質在于明確哪種內容才是真正重要的。教材內容選取要傳承弘揚中國“向內求善”的美學思想,與教育使命相一致,把美與事物或觀念的合目的性聯(lián)系起來,正所謂“里仁為美”“充實之謂美”。
最后,教材的形式必須是諧美的。形式美是客觀事物外觀形式的美,色彩、線條、形態(tài)等都是現(xiàn)實事物的一些屬性,按照一定規(guī)律組合起來,就具有了審美意義,組合規(guī)則強調和諧美。要合理借鑒西方“向外求真”的美學思想,強調美和審美合科學性。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言“美是依靠大小、比例、秩序安排的有機整體”,也如海德格爾把美規(guī)定為“置入藝術之中的真”。教材形式的諧美要與書香、書韻、書趣、書情等融為一體,引導學生向善向上、快樂學習、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