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滋
德育為先,育人為本。德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質的教育。一個人如果沒有正確的德育教育,沒有正確的人生指引,再聰明的學生也難以成為對社有用的人才,還有可能偏離正確的人生軌道。所以,從小抓好學生的德育教育,十分重要。德育無處不在,而古典詩詞是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是小學德育教育的營養(yǎng)寶庫。
一、古典詩詞是小學德育教育的重要載體
1.利用古詩詞,對小學生進行愛國情感教育
中華古詩詞中的愛國情結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最主要也最為濃郁而強烈的情感。愛國詩詞比比皆是。如岳飛的《滿江紅》:“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辛棄疾的《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钡鹊?,這些充滿了愛國情懷的詩詞,激勵了無數(shù)的仁人志士為國家、為民族拋頭顱灑熱血。教學時,我們在引導學生理解詩意和時代背景的基礎上,深入體會作者的愛國情懷,教育學生從小積淀強烈的愛國情感,熱愛自己的祖國,長大后做祖國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2.借助古詩詞,教育學生奮發(fā)向上
如李清照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劉禹錫的《浪淘沙》:“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曹操的《觀滄海》:“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漢樂府《長歌行》:“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智锕?jié)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钡鹊燃丫淇梢越逃龑W生奮發(fā)圖強。
3.借助古詩詞,教育學生誠實做人,誠信為本
如王安石的《商鞅》:“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钡取=柚旁娫~教育學生勤儉持家,不尚驕奢,如李紳的《憫農(nóng)》:“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等。借助古詩詞,教育學生廉潔奉公,堅持正直的人生觀,如于謙的《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等等。
二、以古典詩詞為重要內(nèi)容的中華文化,滋養(yǎng)造就了中華民族歷史上的許多杰出人物
事實上,中國歷史上凡有大成者,無不接受過古典詩詞的熏陶激勵,無不鐘愛中華傳統(tǒng)文化。他們當中,有許多還寫出過許多高水平的詩詞,總結他們的人生經(jīng)驗,抒發(fā)他們的雄心壯志,表達他們對美好生活、對人生價值的追求。他們既是傳統(tǒng)文化的受益者,也是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者、開拓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我們的毛主席。他熱愛中華文化,深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陶冶,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造詣。他汲取中華文化的精髓,并在此基礎上總結、提高,使之成為帶領中華民族反抗帝國主義侵略、推翻三座大山、取得民族翻身解放的強大思想武器,形成了戰(zhàn)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毛澤東十分熱愛古典詩詞,他的古典詩詞造詣十分深厚。他身體力行,寫出了許多不朽名篇,如《沁園春·雪》《沁園春·長沙》《七律·長征》《卜算子·詠梅》《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等等。
三、以古典詩詞為重要內(nèi)容的中華文化的傳承、發(fā)揚光大,使中華文明得以生生不息,興盛至今
世界上曾經(jīng)有四大文明古國,分別是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以及黃河流域的中國。前三個都已經(jīng)消失在時間的長河里,不僅早已文明斷絕,就連當?shù)氐娜朔N都不同了。其中他們的文字、文化以及習俗都只能靠后來遷移到此的異族人來研究。唯獨中華文明得以延續(xù)至今并得到弘揚光大,說明了中華文明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中華文化的穩(wěn)定性,幾千年來我們的文字、文化延續(xù)至今。其中,作為中華文明、中華美德的重要載體——古典詩詞,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責任編輯 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