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春蘭
一、從層級管理到網(wǎng)格化管理
傳統(tǒng)的教學工作管理模式,是校長與主管副校長拿出工作計劃傳達給教務主任,教務主任召開教研組長會轉(zhuǎn)達布置,再由教研組長通知到備課組及全體教師。由于層次多,雙向信息在傳遞過程中均較緩慢,且易造成變形或流失,影響決策和管理效能;同時,領導管理重心偏高,對下情知之較少,容易造成管理脫離實際,決策缺乏科學依據(jù)。
線上教學后,學校辦公場域被打破,教職工像一串斷線的珍珠散落在全市各地,由環(huán)境帶來的天然的束縛力被打破;傳統(tǒng)的學習場域也蕩然無存,虛擬教室成為教與學的主陣地,如何對班級教學進行有效的管理成為重難點……顯然,繼續(xù)沿用傳統(tǒng)的層級化管理已不能滿足需求,如何建立一套“云上秩序”,做好學校的遠程教育管理,讓全體師生有序開展線上教學,成為頭等大事。
二、課程變革,為學生的幸福和發(fā)展奠基
疫情之下組織線上教學,教學資源的儲備和整合水平、教師的線上教研和管理能力、學生的自律精神和自學能力,還有家校合作水平,“五育融合”如何落實、心理健康怎么關注等,需要學校綜合考量。
學校優(yōu)化體育課、班隊課、心理課、藝術課、勞動課、閱讀課等課程設置,增設了心理疏導課程,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心情下,個性化地選擇合適的課程進行選修,大大提高了學生線上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如創(chuàng)意班隊課,為育人實踐注入靈魂;直播體育課,點燃孩子的運動熱情;勞動選修課,提高學生的生活技能。還有心理健康課,在線教學期間,學校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為重視。為確保學生在居家學習期間有效緩解焦慮情緒,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學校通過“上課+個體心理輔導+心理舒緩”三管齊下的方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為全校師生心理健康教育保駕護航。
三、教研組變型,打造學習型教科研共同體
線上教學期間,小學管理范式發(fā)生變化,一個個靈動的教學教研小型組織應運而生。我們有集備組,分年級分學科設置,每個組別3-8人,由集備組長帶領,每周組織一次常規(guī)教研以及隨時開展基于問題的教學研究,為整個年級該學科的學習負責;我們有年級組,級組長掛帥,統(tǒng)籌安排全年級各項教學工作,用親和力、意志力、奉獻精神把級組教師團結(jié)在一起;我們有技術組,由本校信息技術達人組成,動態(tài)關注全校線上教學技術難點,為教科研各項工作提供技術保障……這樣的小團隊,大家高度熟悉和默契,為了共同的目標,齊心協(xié)力共同作戰(zhàn),時時學習天天反饋周周小結(jié),在日復一日的實戰(zhàn)演練中,慢慢演變成為一個個高效學習型教科研共同體。
四、學習場更替,讓每位學生坐到第一排
在線教學,學習場從傳統(tǒng)的教室變?yōu)槊總€學生的家,課堂管理的難度變大,有效組織好課堂互動,是線上教學成敗的關鍵,要最大限度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讓每位學生坐到第一排”。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我們在教學平臺的選擇上格外用心,將交互功能極強的在線會議室改造成我們的線上教室。全校41個班,班班有固定的線上教室,學生按課表定時到對應的教室上課。進入教室后,全班每一個學生都打開攝像頭,一張張熟悉的面孔同時出現(xiàn)在鏡頭面前,就仿佛回到了教室,又能和可愛的小伙伴們自由溝通和交流。課堂上,每位同學都能清楚地看到板書或者PPT,清晰地聽到每一位同學回答的內(nèi)容,和老師的交流也更方便,每個學生都可以和老師直接交互。
“讓每位學生坐到第一排”的本質(zhì)是對學生的高度關注,這一理念也落實在了課后作業(yè)設計中。如數(shù)學老師的學習成果匯報,科學老師的長作業(yè)“蠶寶寶生長記”與“美麗的晶體制作”,藝術教師鼓勵學生將學習所得以繪畫、圖片、豎笛或口琴吹奏等多種形式分享等等,這些作業(yè)在某種程度上構建了另一種學習場,促進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有目標有意識地進行意義加工,從而內(nèi)化成為自己的新學識。
責任編輯 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