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
【摘 要】“為了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導生活和發(fā)展生活”是“生活與語文”的基本理念在課標中的理解。要把這種理念充分體現(xiàn)出來并加以實施,就需要教師在生活中感受語文,讓生活走進語文,讓語文靠近生活,在生活中進行語文知識的積累和運用,以此來構(gòu)建生活化的語文課堂。教師只有這樣,才能讓語文和生活和諧統(tǒng)一。
【關鍵詞】語文 課堂 生活
大語文教育的根本要求是“將書中的間接生活與現(xiàn)實的直接生活溝通起來,書就讀活了;把語言與背景經(jīng)驗接通了,書就讀出韻味了”。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學即生活”“生活即教學”的觀念應該深深扎根于教師的心中,要讓學生日常的生活和教師教學的關系更加密切。課堂和真實生活永遠不可能是對等的,它們之間也不可能互相轉(zhuǎn)變。課堂生活和教育目標是緊密相關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它和我們真實的生活有共通之處。那么,如何將青少年培養(yǎng)成為能夠?qū)W以致用的人呢?筆者認為,教師應在教學中構(gòu)建充滿生活樂趣的語文課堂,在語文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熱愛語文、善用語文的好習慣。
一、在生活中感受語文
生活本身是一個大課堂。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成為語文教學中的素材,教師不能僅僅局限于“關起門來”的小課堂,而是應該將小課堂的大門大膽地敞開,在語文的大課堂中引進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題材。課標也提出,要在日常教學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這就要求學生要學會通過多種渠道來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而學生在收集、處理信息的過程中就能很好地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語文。
(一)網(wǎng)絡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互聯(lián)網(wǎng)早已滲入每個人的生活,甚至可以說是人們?nèi)粘I钪胁豢苫蛉钡?。人們通過網(wǎng)絡搜集信息、溝通情感、娛樂游戲等,而網(wǎng)絡文化的存在,讓學生有了更多吐故納新的機會。學生從而網(wǎng)絡中獲取的學習資源數(shù)量龐大、種類繁多?;ヂ?lián)網(wǎng)給予學生充分的選擇空間,這是傳統(tǒng)教學中的書本所不能比的。學生可以從網(wǎng)絡的海量信息中選取他們學習所需的各種信息和資料。網(wǎng)絡的發(fā)展更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綜合發(fā)展,使每個學生都能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例如,在教學科普文《飛向藍天的恐龍》時,很多學生對恐龍的演變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但是受文本內(nèi)容的限制,他們沒有辦法從課文中了解到更多。于是,筆者建議感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去網(wǎng)上查詢關于恐龍演變的資料,了解更多相關的知識,然后第二天進行集體交流。如此,就大大增強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效率。
(二)短信
短信作為一種新的交流方式,隨著通信工具的普及,已經(jīng)走進了人們的生活。它在改變我們的生活,也在重新定義著語文資源。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嘗試著讓學生收集他們感興趣的短信,或是語言優(yōu)美的,或是詼諧幽默的,或是道理深刻的。教師可以讓學生集中起來反復朗讀這些短信,并對這些短信所運用的修辭手法、表達技巧等進行分析。這種新穎的學習題材和方式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如:
“心中的思念,溫馨起漣漪;惦記的心思,一輩子掛牽;友誼的堅固,萬千年不變;深情的問候,平淡卻真摯。愿朋友幸福平安,快樂無憂!”
“藍天廣闊,寫滿鳥兒的快活;大海深遠,流淌魚兒的流連。愿你的夢想比天高,比海遠。航海節(jié),我送你一艘成功的祝福船。”
如此美妙的句子,怎么不是學生學習的對象呢?短信息也是語文在生活中的資源,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也學著寫一寫短信,理解其精妙的詞語、整齊的結(jié)構(gòu)、感人的祝福等。
(三)電視劇和電影
電視劇和電影也是人們?nèi)粘I钪行蓍e娛樂的重要方式。有些作品可以豐富我們的想象空間,甚至帶給我們心靈的啟迪。一些優(yōu)秀的影視作品,其中精妙的對話、精彩的故事、深刻的道理等都可以成為很好的語文資源。例如,在教學《小英雄雨來》一文時,筆者一提到《蘆花蕩》《小兵張嘎》,學生個個興致勃勃,想象到電影中優(yōu)美的畫面。由此,學生對課文中的環(huán)境描寫和對主題的體會也就更深刻了。
此外,過年時家家戶戶門上貼的對聯(lián)、外婆嘴里富有哲理的小故事、某張報紙上精妙絕倫的文章……無一不是用語文的形式出現(xiàn)在學生的生活里。我們在生活中到處可以瞥見語文的身影。所謂“春城無處不飛花”,教師應大膽地鼓勵學生在生活中感受語文。
二、讓語文走進生活
“生活教育”的理論是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他大力提倡生活教育,主張教育要聯(lián)系生活。杜威說過,教育的靈魂是生活和經(jīng)驗,離開生活和經(jīng)驗也就沒有教育。我國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說過:“不觀高崖,何以知巔墜之患;不臨深淵,何以知沒溺之患;不觀巨海,何以知風波之患?!笨鬃拥脑拰⑸罱?jīng)驗與知識之間的密切關系表達得既生動又形象。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語文與生活是血肉相連的。那么,我們該如何把生活和語文連接起來呢?
(一)從生活中導入
熟悉的事物往往會引起學生強烈的興趣。上課開始,教師可以導入學生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事物。這樣可以快速地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讓學生學習的氛圍變得輕松起來。
1.《小英雄雨來》的導入
教師提問:“你們平時愛看電影或電視劇嗎?”學生的興趣馬上來了。教師又問:“你們有沒有看過有關抗日戰(zhàn)爭的影片?說說都看過哪些?!睂W生的手齊刷刷舉起了很多。教師再問:“誰來說說故事的大概內(nèi)容呢?”學生發(fā)言特別積極,滔滔不絕地講著影片中的故事,平時不愛發(fā)言的學生也舉手發(fā)言。
2.《海上日出》的導入
“你觀察過日出嗎?有怎樣的感受呢?”用簡短的話引起學生注意,并用大屏幕展示海上日出的壯觀景象,以引出課題。
3.《我學會了? ? ? 》的導入
“同學們,你們在生活中一定學會了很多技能吧。你學會了哪些技能呢?你是如何學會的呢?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了哪些挫折呢?你的心情如何?這件事對你有何意義?可以講給大家聽一聽嗎?……”學生人生經(jīng)歷的差異,使這個話題變得豐富。教師引導學生闡述自己學會的技能,自然地引入課題。
實踐表明,一個貼近生活的精彩導入會讓一堂課的效果事半功倍。
(二)用生活體驗拓展
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會枝繁葉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將語文課堂和真實的生活內(nèi)容緊密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體驗中拓展語文課堂。
生活和經(jīng)驗的積累是學生能否學好語文的關鍵所在,這就要求教師要特別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實踐能力。生活體驗可以為我們的語文學習照亮前進的道路、指明前進的方向,學習語文的過程和生活體驗的過程是相互滲透的。可以說,不斷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可以有效拓展他們掌握語文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生活體驗來拓展語文課堂。
例如,在執(zhí)教巴金的《繁星》時,筆者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了滿天繁星的畫面:靜謐深邃的夜空中,滿天繁星,一閃一閃的。如此畫面將學生的思緒帶進了神秘的太空。正當他們陶醉其中時,筆者長嘆了一聲:“唉!可惜現(xiàn)在滿天繁星的景象已經(jīng)很少出現(xiàn)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了,你們知道為什么嗎?抬頭看一看天空,我相信你們一定會明白的。然后請大家再想一想,我們該怎么辦?”課后,同學們積極地去網(wǎng)絡上搜集了關于大氣污染的資料和一些觸目驚心的圖片,并且共同深入探討了我們該如何保護大氣環(huán)境,同時提出了一系列保護措施。幾天以后,他們在班級里交流自己的研究發(fā)現(xiàn),并向全社會呼吁保護地球環(huán)境。筆者認為這樣讓語文和生活雙贏的體驗,對于學生來說意義非凡。
語文和生活相互滲透、相互融合,學生在與大自然、社會和他人的接觸過程中會產(chǎn)生許許多多的疑問,從而激發(fā)了想要進一步了解的欲望;學生在與他人的交往中漸漸學會了溝通的技巧,學會如何為人處世,逐漸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讓語文靠近生活
生活中處處洋溢著語文的氣息,2011年版課標實施以來,教育者都在將教學有意無意地靠近生活。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使語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后又應用于生活”,讓語文為生活服務。
如陳醉云的《鄉(xiāng)下人家》,筆者以學生暢談“鄉(xiāng)下”為課前導入。談及鄉(xiāng)下的田園風光,學生們一個個興致勃勃,喜愛和贊美之情也油然而生。這樣走進文章,學生能更深刻地感受到文章語言的美,“瓜藤攀墻圖”“雨后春筍圖”“雞鴨覓食圖”“院落晚餐圖”“蟲鳴入夢圖”……這些畫面仿佛真真切切地出現(xiàn)在自己的眼前。在此過程中,筆者再適時地利用信息技術插入圖片和視頻,使同學們深深地陶醉在這美麗的田園風光之中。課后,筆者讓學生有時間去鄉(xiāng)村走一走、看一看,去切身感受那一派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好景象。當學生情不自禁地說出贊美之詞的時候,他們便是真的對鄉(xiāng)村田園生活充滿了無限的熱愛。
無論是學生在與親朋好友溝通情感時,還是在班級的建設和管理中,語文都可以潛移默化地走進學生的生活。例如,競選班委活動時,學生寫演講稿,上臺參與競選演說;運動賽場上,“小記者”們發(fā)揮特長寫一寫新聞稿;設計手抄報、給親朋好友寫信等。語文逐漸成了人們豐富生活的一種手段。教師只有讓生活靠近語文,讓生活走進語文,才能真正落實“生活教育”的教學理念。
總之,語文時時現(xiàn)生活,生活處處皆語文。構(gòu)建生活化的語文課堂,需要語文教師的共同努力。這樣的課堂,才能讓語文和生活和諧統(tǒng)一;這樣的課堂,才能讓語文之花開遍大地,洋溢著生活的芬芳。
【參考文獻】
[1]曾衛(wèi)維.確立“大語文教育觀”的思考[J].江西教育,1997(11).
[2]張婭娟.讓語文與生活雙贏[J].文學教育,2007(12).
[3]陳輝.讓語文走進學生生活[J].新課程(小學),2010(7).
[4]韓晶晶.語文時時現(xiàn)生活 生活處處皆語文——論語文教學應回歸生活[J].高考,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