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桐
生活在一個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世界,每個人都不是獨立存在的。物種與生命、文明與希望,都處于“共生”之中。教師作為學生初探世界的引路人,其諄諄教誨化作了點點繁星、人格之重烙印出深深足跡,為學生照亮前程、指明方向,引領(lǐng)學生開啟未知的人生旅途。我們應(yīng)珍惜這寶貴的人生際遇,讓師生的心靈共生同在,走出三尺講臺,走進學生內(nèi)心,樹立起榜樣的形象,肩負起育人的使命。
彼此靠近,傾聽心聲。課間淘氣不聽話,上課走神不聽講……面對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教師要因勢利導,想讓學生“聽話”,先要聽聽學生在“講什么話”。知己知彼才能教有所方,學生沒有當老師的經(jīng)歷,但老師確有做學生的過往,不妨俯下身來,用學生的視角審視校園生活,或許會有不同的發(fā)現(xiàn)。利用瑣碎時間到學生身邊走一走、聊一聊,知其所想、樂其所樂,即便不能完全感同身受,至少也會令學生感到親近。心與心的距離拉近了,共同話語找到了,思緒與課堂的距離便不會太遠。
規(guī)范行為,著眼社會。教師不僅要向?qū)W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建立起與現(xiàn)實社會的聯(lián)系。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學校提供的教育和培訓,對個體未來的生活模式起著決定性作用。因為,學校有機會糾正孩子在家庭教育中所培養(yǎng)的錯誤的生活方式,有責任使孩子為了適應(yīng)社會生活而做好準備。不同的家庭環(huán)境塑造了學生不同的理解認知與行為方式,各行其是只會給社會造成混亂,作為學生探索世界的窗口,教師的行為規(guī)范是學生走出家庭走向社會的橋梁,橋往何處架,身向何處去。
為人師表,學有榜樣。大到國家民族,小到家庭個人,生活中的成功失敗、喜怒哀樂總是相隨相伴,只要信念堅定,榜樣之光便可以刺透挫折的陰霾?;赝袊伯a(chǎn)黨的百年歷程,無數(shù)革命前輩不懼艱險迎難而上,皆因支撐其靈魂與肉體的精神信仰毫不動搖,全國人民萬眾一心,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決心,也來源于共產(chǎn)黨員對初心使命的擔當踐行。身為人師當率先垂范、修身正己,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響和帶動學生,做一名合格的掌燈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書只是教師工作的職責所在,育人才是教育事業(yè)的根本所系。對一名教師的評價,不能只看考試排名,師生間的情誼也不應(yīng)停留在一紙分數(shù),培養(yǎng)一個個知榮辱、懂分寸、有學識、有溫度的人,這才是教書育人的巨大成就。還有什么比育人成才更加高尚,還有什么比成為榜樣更值得驕傲?師者當做楷模,學者行有所依。
(作者單位:河北省教育宣傳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