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是中小學素質教育之首,對青少年健康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小學階段是學生塑造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學校和校外機構要把德育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要傳授美德。聲樂教學與德育教育互相關聯,對提升青少年德育素養(yǎng)起到重要作用。教師在對青少年進行聲樂教學過程中,要引導青少年領悟聲樂作品蘊含的道德價值,幫助他們建立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德育教育與青少年聲樂教學相結合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結果,也是教育發(fā)展的根本需要,德育教育賦予了聲樂新的生命力。本文從三個方面闡述了德育教育視角下青少年聲樂教學的有效途徑,旨在幫助青少年在聲樂學習中提高德育素養(yǎng)。
1 德育教育框架內開展聲樂教學的必要性
1.1 社會發(fā)展的結果
德育是對青少年學生影響最深遠的教育,是影響力最大的教育,是社會發(fā)展的結果。立德樹人,德育為先,從古至今,君子向來是以德為首,才華次之,品德高尚的人更值得尊敬。素質教育時代,青少年應當樹立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社會觀和價值觀,只有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加文明,我們的祖國才會更加強大。德育是立國立黨之本,是社會主義優(yōu)越性的根本體現,具有社會性,與人類社會共始終。
社會在不斷發(fā)展,互聯網技術飛速進步,讓那種大街小巷的流行文化在青少年中迅速傳播并受到熱烈追捧。作為新時代的我們,青少年時期聽的聲樂作品大多是催人奮進的歌曲,而現在青少年愛聽的流行聲樂作品中的歌詞大多是無病呻吟的悲觀者在吟唱身邊的小悲歡,且把這種小悲歡當成自己的整個世界。這種流行文化給青少年帶來豐富娛樂活動的同時,也對青少年道德發(fā)展起到了消極作用。青少年在勤勞節(jié)約、誠實守信、團結友善、遵守公德等方面的日常行為規(guī)范還需要加強,還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缺乏社會責任感等問題。社會要進步,需要物質和精神文化共同進步,青少年是社會未來的希望,對青少年進行德育教育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學校及校外機構要擔當起對青少年進行德育教育的重任,將德育教育與專業(yè)知識課堂結合起來,循序漸進,提高青少年的德育素養(yǎng),把青少年培養(yǎng)成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有用之才。
1.2 教育發(fā)展的需要
德育是首位,德育是方向,德育是靈魂,德育是教育之本,德育是教育之基。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各專業(yè)課堂是教育發(fā)展的需要[1]。聲樂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教學,聲樂教師在給青少年上聲樂課時更多是對其專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忽視了對青少年德育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現階段,很多青少年從小時候開始學習聲樂技能,通過長時間的專業(yè)知識學習,已具備扎實的聲樂功底,專業(yè)能力突出,但在道德素養(yǎng)方面有所欠缺,缺乏獨立思考、辨別是非對錯的能力,存在心理素質較差、團隊意識薄弱等問題。聲樂教師要重視這些問題,對青少年加強德育教育,將德育教育融入到日常聲樂教學中。能把聲樂專業(yè)知識學得很扎實的青少年,本身就具有過人的品質,如:堅持、勤奮等高尚品質,這些品質可以為德育教育融入聲樂教學打下良好基礎。聲樂教學大多采用一對一的教學方式,且整個聲樂學習周期很長,聲樂教師可能帶同一個學生很多年,這也為聲樂教師開展德育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條件?,F階段,在聲樂教學中開展德育教育力度還不足,各學校和各機構要認識到在聲樂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這是教育發(fā)展的根本需求,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澆樹澆根,育人為本,德育為先。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聲樂教師要將德育教育充分融入到聲樂教學中,對青少年進行精神層面的滲透,積極引導,幫助青少年在學習聲樂專業(yè)知識的同時,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yǎng)高尚的情懷,將其培養(yǎng)成一個高素質的聲樂人才。
1.3 德育教育讓聲樂更具活力
沒有藝術的教育是不完整的,聲樂是藝術最好的體現。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聲樂是藝術的一種,它能夠培養(yǎng)情感、想象力和感知能力。聲樂教學更注重聲音所傳達出的情感,表達情感的同時其實更重要的是表達思想,青少年在聲樂學習過程中,要通過聲音來表達自身的情感,每個歌曲都具有不同的魅力,傳達的情感也各不相同。將德育教育融入到聲樂教學中,可以讓歌曲的表達更具活力、感染力和生命力。聲樂教師在聲樂教學中要融入德育教育一般都會選取愛國、愛家、愛生活等具有代表性的歌曲進行學習,而這類歌曲大多蘊含豐富的情感,而聲樂學習中一些發(fā)聲技巧有時也是醞釀情感的一種方法,情感化的旋律音調讓聲樂更具活力[2]。另外,聲樂教師在進行德育教育滲透時,也會注重青少年的情感體驗,情感是歌唱中的靈魂,通過短視頻或者教師講解,讓青少年了解歌曲背后蘊含的情感,引發(fā)內心深處的共鳴,帶著情感進行歌曲練習時,通過情感的不斷遞進,會讓聲樂更具有爆發(fā)力。
2 德育教育視角下青少年聲樂教學的有效途徑
2.1 挖掘聲樂中的德育元素
聲樂教師在青少年聲樂教學過程中融入德育教育最便捷的途徑就是挖掘聲樂中的德育元素。歌曲是一個國家精神和文化的反映,青少年學習的歌曲中蘊含著眾多德育元素。聲樂教師可以通過歌詞對歌曲進行主題歸類,挖掘出不同的德育元素:一是愛國這類主題作品,如:《我和我的祖國》《我的中國心》《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中國軍魂》等,讓青少年建立起熱愛祖國這種高尚的家國情懷,紅色經典歌曲不管是內容還是情感上,都具有獨特的意義,是對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3]。紅歌不僅歌詞美,而且一首紅歌就是一段革命歷史,青少年在學習紅色經典歌曲的過程中,能激發(fā)自身的斗志和熱情,在紅歌中汲取豐富的政治營養(yǎng),從內心深處感受社會主義和偉大祖國的好。另外,通過這樣主題作品的學習讓青少年接觸到我國大量優(yōu)秀的音樂文化,從而建立起對我們本民族音樂文化學習的自信和傳承的自信;二是歌頌母愛、歌頌友誼、贊美親情、贊美人間真情這類主題作品,如:《感恩的心》《世上最好的媽媽》《孝是最善的心》等,通過這類主題聲樂作品的學習,讓青少年感受到這個世界愛的偉大力量,幫助青少年建立樂觀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樹立正確的道德觀,懂得要珍惜親情、珍愛家人、重視朋友,心懷感恩,學會感恩;三是歌頌美好品格這類主題作品,如:《希望》《和你一樣》《愛在人間》《少年中國說》等,培養(yǎng)青少年熱愛勞動、熱愛運動、熱愛生活、熱愛藝術的意識,學會人與自然友好相處。另外,聲樂教師也應在日常教學中挑選一些優(yōu)秀的國外聲樂作品,為青少年充分開闊國際藝術視野,其實世界和平是依賴于青少年對世界各個民族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包容之上建立起來的,所以青少年在學習優(yōu)秀國外聲樂作品時,就能了解世界多元音樂文化,就會用理解和包容的態(tài)度去理解世界音樂文化的多樣性,從而建立起對我們本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自信心。
2.2 重視青少年音樂情感體會
青少年聲樂教學的重點是對藝術的表達,而德育教育的核心是培養(yǎng)青少年理性思考能力。情感是氣息與身體共鳴的自然真實流露,聲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重視青少年對音樂情感的體會,以音樂中的情感、情緒為主線,建立與歌曲之間的共鳴[4],讓青少年在與聲樂作品的情感共鳴中煥發(fā)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領悟音樂的思想感悟和內涵意蘊。例如:在學習《紅星歌》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利用教室的多媒體播放與此主題相關的短視頻進行教學,通過視頻讓青少年了解當時紅軍的革命經歷,激發(fā)青少年的情感體會,讓他們了解到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是由無數革命先烈用生命換來的,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熱愛祖國。青少年看完短視頻后再學習這首聲樂作品時,就能更好地融入自己的情感。在日常教學中途休息時,聲樂教師也可以多播放一些不同類型的聲樂作品,培養(yǎng)青少年欣賞聲樂的能力,體會不同聲樂作品中的旋律和情感走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聲樂教師也要教會青少年如何正確處理歌曲中的情感,利用一些發(fā)聲小技巧,如:氣聲、氣泡音、哽咽音、滑音、哭腔以及怒聲等,對這些發(fā)聲小技巧的學習要嚴格要求,讓青少年在歌唱時能夠更好地表達聲樂作品中的情感。最后,除了傳授專業(yè)知識以外,聲樂教師要多與青少年進行交流,可以將德育教育融入到日常交流中,幫助青少年感悟作品中蘊含的情感,鼓勵他們發(fā)表自己的真實體會,提高音樂欣賞和評述能力,積極引導,提高青少年的德育素養(yǎng)。
2.3 加強聲樂教師德育素養(yǎng)
青少年的發(fā)展和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離不開教師的教導,青少年成長過程當中的一切實際上都跟教師有關系,教師每說的一句話,每做的一件事,甚至一個眼神,都會影響青少年的發(fā)展。作為聲樂教師,必須提高自身德育素養(yǎng),強化政治意識,牢記立德樹人的政治使命,幫助青少年培養(yǎng)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將立德樹人列入教育重點,十九大時再次強調立德樹人,證明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5]。國家教育方針要求在各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針對這種情況,廣大聲樂教師都在積極探索研究,這不僅對聲樂教師專業(yè)能力提出了要求,也是對聲樂教師的思想、心理的考驗?,F階段,聲樂教師的專業(yè)能力毋庸置疑,但德育素養(yǎng)水平參差不齊,各學校、各機構要加強對聲樂教師的德育素養(yǎng)培訓,提高聲樂教師綜合教學水平。一是聲樂教師除了不斷提高自身專業(yè)能力外,還要學習十八大、十九大相關文件精神,明白立德樹人工作的重點所在,有理想有信念,有道德情操,不斷提高自身道德品質,逐步成為道德更加崇高的人,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二是學?;蛘呱鐣C構要定期組織聲樂教師進行培訓,通過外出參加優(yōu)秀專家、教授開設的講座或者內部優(yōu)秀教師經驗分享等方式,促進聲樂教師德育素養(yǎng)的提高,為青少年聲樂教學與德育教育能更好地融合打下堅實的基礎。只有專業(yè)水平和德育素養(yǎng)都過硬的聲樂教師,才能更好地將德育教育滲透到日常聲樂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影響青少年人格的形成。
3 結論
綜上所述,聲樂教學不僅僅是藝術的傳遞,也蘊含著豐富的德育理念。聲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除了傳授專業(yè)知識,提高青少年聲樂專業(yè)素質外,也要注重對青少年的德育教育,發(fā)揮聲樂教學的獨特魅力,通過生動的音樂形象,在進行審美教育的同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斷健全青少年人格,幫助他們培養(yǎng)志氣、骨氣和底氣,努力將每一位青少年培養(yǎng)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合格接班人,擔負起時代的重任。在聲樂教學中融入德育教學是個偉大的工程,聲樂教師需要不斷探索尋求更好的融入方式,不斷優(yōu)化現有的教學方式,在日常教學中要注重挖掘聲樂中的德育元素,重視青少年音樂情感體會。各學校和社會機構也要重視德育教育融入聲樂教學工作,通過各種途徑提高聲樂教師德育素養(yǎng),為聲樂教學與德育教育的融合奠定堅實的基礎。
引用
[1] 徐藝暢.青少年德育教育視角下的聲樂教學實踐研究[J].陜西青年職業(yè)學院學報,2021(4):30-32+36.
[2] 王慶梅.將“課程思政”融入到聲樂教學中的實踐與研究[J].戲劇之家,2020(26):80-81.
[3] 吳梅芬.淺析愛國主義精神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滲透及思考[J].大眾文藝,2011(18):265-267.
[4] 史宏強.聲樂教學中學生情感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文藝家,2020(4):250+252.
[5] 安文靜.探討兒童聲樂教育的實踐途徑及方法研究[J].求知導刊,2020(28):86-87.
作者簡介:潘軍(1984—),女,安徽南陵人,本科,小學一級教師,就職于青島市少年宮和青島小海燕業(yè)余培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