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林
思維導圖這個詞語是近年來才漸漸被人們所熟知的,但思維導圖存在時間并不短,在二十世紀便被學者所提出。思維導圖是有效的思維模式,是記憶、學習和思考的思維“地圖”,也是簡單而有效的學習“工具”。思維導圖的出現,讓現代教育更上一層樓,也讓人對知識的整理有了新的認識。從這一點來看,思維導圖對目前的教育來說,意義重大。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事實證明,語文學習中,思維性在語文教學中體現得也越來越重要,是學習語文之“靈魂”。在小學中年段語文教學中,充分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教與學,可以有效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習作能力、識字能力以及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使語文學習更具條理,更加容易,也更有趣味,能有效提升學生思維水平,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升。
一、思維導圖的基本含義
思維導圖是一種通過圖的方式對知識進行組織,從而將知識以一種新的方式被人們所理解、所掌握,它充分運用圖形、顏色等有助于記憶的視覺元素,直觀形象地將學到的知識結構化、系統(tǒng)化、形象化,有利于人腦思維的發(fā)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思維導圖的基本畫法和常見類型
一般情況下,思維導圖的核心是知識要點,連接分支知識要點,形式上和人類的神經元結構非常相似。思維導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制作思維導圖呢?首先,在制作思維導圖的時候,需要明確中心知識要點是什么,明白為什么要從這個核心知識要點為主干向外延伸,怎樣讓思維導圖呈現一個自然的分支結構。其次,在繪制思維導圖時,可以采用手工繪制和電腦繪制,但是由于小學階段面對的是小學生,教師更多地要講清楚如何通過手工繪制思維導圖。最后,在繪制思維導圖時,引導學生嘗試加入一些有趣的元素,讓學到的知識變得生動,這樣也能讓學生對學到的知識產生新的興趣,加深對語文學習的理解。常見的思維導圖有圓圈圖、氣泡圖、流程圖、樹形圖、橋圖等。
三、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塑造學生抽象性思維
因為現在的小學生一心投入學校生活,缺乏生活實踐,缺少實用的生活經驗,導致自己將生活經驗和書本知識難以融合,學習效果不佳。因此,小學教師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必須有意識地運用思維導圖,改變教學方式,讓學生在繪制思維導圖的學習過程中更好地理解知識,增強他們對知識的遷移和運用。這樣一來,學生對課文的知識要點能靈活運用,從而更好地理解、更好地遷移、更好地掌握和深化知識。
(二)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
思維導圖是教師教學的輔助工具,也是提高學生知識梳理、歸納能力的好幫手。當學生掌握思維導圖的繪制能力后,能利用課下時間自主地開展預習、復習活動,使學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識,也能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為此,教師在使用思維導圖開展教學時,可以將思維導圖的功能、繪制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給學生。比如,在作業(yè)布置中,布置預習類作業(yè),要求學生使用思維導圖進行自主學習,使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經驗完成學習任務,并逐步提高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利用思維導圖可以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將課本知識點與思維導圖兩者結合,對小學生進行思維教育,不僅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要點,還可以在繪制過程中,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聯(lián)想能力,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發(fā)展學生語文素養(yǎng)。事實證明,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性地滲透教學知識點與思維導圖的運用,完成知識的學習,在一定程度上,更能幫助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相應的問題,突破課堂或書本中的知識難點,從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
四、思維導圖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一)思維導圖讓課堂閱讀教學更具條理、更加有趣
語文課堂離不開閱讀。學生在閱讀中能獲取知識,增長認識,從而發(fā)展思維。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庇纱丝梢姡陂喿x教學中,學生積極主動思維相當重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貫穿語文學習全過程,而思維導圖恰好能有效幫助學生學習。為此,語文教師可以在開展閱讀教學時,引入思維導圖教學方式,向學生展示思維導圖串聯(lián)文章的優(yōu)勢,并向學生傳遞思維導圖的使用策略,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例如,在教學北師大三年級上冊的《意大利的愛國少年》一文時設計的思維導圖,先用一顆紅心圈住“意大利的少年”,在紅心下方引申開始質疑的問題“為什么”,并在課堂講解時,隨著課堂環(huán)節(jié)推進,適時補充原因——個人尊嚴;對父母的想念;自己的困窘。精讀分析課文時,在紅心右方引申“扔錢”以及文中少年具體的表現——大義凜然、劈頭蓋臉、義正詞嚴,在其后繼續(xù)引申出少年的動作:扔、砸、跳、站。在紅心左方引申“撿錢”以及少年具體表現——低聲道謝、拉上簾子,在其后繼續(xù)引申出之所以這么做的原因:孝順、有尊嚴。講解到課堂的最后,總結時,概括出本文中心“祖國的尊嚴高于一切”,并寫在了紅心的正上方,突出中心主題。整個教學過程是通過思維導圖進行展示的,既有條理性,又能突出文章的主要內容,是幫助學生有效提高閱讀能力的策略。
新課程標準指出:“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币敫鼮橛行У仡A習課文內容,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以下作業(yè),并做提示——可以從課文題目入手,通過讀課文內容,弄清楚類似“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的問題,并用思維導圖表現出來。這樣的作業(yè)能讓學生清晰地弄懂文章的內容,達到有效的預習。
比如,在教學北師大三年級下冊《田忌賽馬》一文時,其中一位學生就采用了思維導圖法梳理了本課的知識要點——先畫了一匹馬,馬頭部分引申出“開頭”:田忌與齊威王約定賽馬。馬的前胸處引申出“過程”,接著分別引申出兩次比賽?!暗谝淮伪荣悺保謩e引申出“經過”(上等馬對上等馬,中等馬對中等馬,下等馬對下等馬)、“結果”(齊威王三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強,田忌輸了)。在“過程”下面引申出“孫臏獻計”以及原因:善于觀察。在“孫臏獻計”后引申出了“第二次比賽”(田忌的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田忌的上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田忌的中等馬對齊威王的下等馬)、“結果”勝兩場輸一場,田忌獲勝。馬的尾巴出則引申出了文章的“結尾”:闡述田忌轉敗為勝的原因。馬鞍處引申出“中心”:孫臏善于觀察、勤于思考,能從不同角度考慮、解決問題??梢姡處熤灰{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并給學生以足夠的時間,一定能做出高質量的思維導圖。
(二)思維導圖可使學生習作完成更加輕松,更具質量
習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如何構建適合農村小學的作文教學體系,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寫作,并且愛上習作,是每一位語文教師畢生都要研究的課題。思維導圖應用于習作練習,可使習作練習過程更容易操作,習作條理更清楚。特級教師于永正說過:“我更喜歡上作文課,學生也更喜歡我的作文課。別的課可以缺,少上一節(jié)作文課,學生卻不答應?!庇诮處煶藶閷W生選擇提供喜歡的容易寫的素材外,還相當重視習作中“說”與“寫”思維的訓練。那如何讓思維導圖在習作中“大顯身手”呢?下面以寫景作文為例,寫景作文思維導圖可以這樣設計:在寫景對象或者作文題目左邊引申出“寫什么”,接著引申“位置”“景色”“尤其喜愛”等。“景色”作為重要部分,可以繼續(xù)引申“周圍環(huán)境”“具體特點”:顏色、形狀等。右邊引申“怎樣寫”,接著引申寫作具體方法:寫景與抒情相結合;運用擬人、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使用過渡句等。具體以寫小貓為例,中心畫一只小貓,并在身體上寫上主題“小貓”,外圈分別引申出與小貓的相關想法,最后學生進行整理,會發(fā)現外圈中主要有以下幾大類:小貓的外形、生活習性、捉老鼠的情景以及自己和小貓發(fā)生的趣事。
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一同分析一篇優(yōu)秀作文,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深入剖析其寫作方法、寫作內容,并將其中的“亮點”作為重點解析,既能使學生增強對優(yōu)秀作文的認知,也能提高學生的作文鑒賞能力,從而在自己寫作過程中,實現對自己內容的認知,并進行完善,從而創(chuàng)作出更好的文章。
(三)思維導圖讓生字教學更清晰、更系統(tǒng)
在新課標中,學生自主學習生字成為學生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重中之重。學生用思維導圖學習新課生字,或是復習學過的生字,更清晰、更系統(tǒng)。例如,在檢查學生預習北師大三年級下冊《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時,有一位學生將本課寫字表做成了思維導圖。他以“美麗的小興安嶺寫字表”為中心,將課題用橢圓形圈起來,左邊引申出“結構”,接著引申“左右結構”:欣、酸;并列引申“左中右結構”:側;并列引申“半包圍結構”:庫、厚;并列引申“上下結構”:賞、盛;并列引申“獨體字結構”:舌。橢圓形右邊引申出“生字類別”,接著向右引申“已經寫過”:欣、賞、厚、酸、盛、庫,并列引申“首次接觸”:側、舌。橢圓形下方引申“按聲母分”,接著引申“舌尖前音”:酸、側;并列引申“舌尖后音”:賞、盛、舌;并列引申“舌面音”:欣;并列引申“舌根音”:厚、庫。橢圓形上方引申“按韻母分”,接著引申“單元音”:側、舌、庫;并列引申“復韻母”:厚;并列引申“鼻韻母”:欣、賞、盛、酸。這樣的預習,不僅僅是對本課生字的強化學習,更是對以前拼音、漢字基礎知識的大檢閱。
思維導圖在學習生字方面,不僅僅表現在預習、學習之中,在復習時更有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在一冊語文書學完后,師生可以以“寫的字”為中心共同制作本冊學習生字的思維導圖,從不同方位分別引申出“成語”“多音字”“詞語”“查字典的字”等。雖然實施起來比較慢,但對學生有效復習來說,是有條理的、有效的。
(四)思維導圖使口語交際訓練更有趣、表達更清晰
新課程十分強調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和發(fā)展,口語交際能力也是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一項重要內容。思維導圖與口語交際訓練結合,能使口語訓練趣味化、條理化。在語文課堂中,常常會出現觀點辯論,這時候使用思維導圖,辯論雙方將自己的觀點列在其中,從不同的方面設計辯論內容作為辯證的依據,可以更好地發(fā)展學生辯證邏輯思維,也能清晰地展示各個辯方的觀點。當然,課堂發(fā)言時,也可使用思維導圖。以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課文《小蝦》一文為例,在學生接觸課文內容前,以“蝦”為中心設計思維導圖:“哪里見過”“蝦的特點”“其他知識”,進行課前口語交際訓練?!澳睦镆娺^”引申出餐廳、池塘、蔬菜店等;“蝦的特點”引申出大小、顏色、行動、外表等;“其他知識”引申出繁殖、喜好、生活環(huán)境、你和蝦之間的一次故事等。
(五)思維導圖讓課堂變得更高效、更優(yōu)質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通常根據文章內容順序開展教學活動,但是為了讓學生能對知識點有更深刻的印象,便將其寫在黑板上,慢慢地,整個黑板的內容便變得雜亂無章,學生的記憶順序也會出現混亂。為了改善這種現象,教師可以采用思維導圖教學模式。思維導圖具有較強的生動性、活潑性,能有效刺激學生的視聽感覺。對小學生而言,思維導圖的圖文并茂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滿足學生的認知需求,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效達成教學目標。例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教學時,可以通過生動、形象、直觀地呈現視頻、圖片,在板書時利用樹的形式將各段知識要點呈現在板書,讓學生通過這種形象具體的思維導圖理解課文內容。再如,教師在為學生上閱讀課時,以題目為關鍵詞,將文章段落大意進行總結,作為思維導圖的二級標題,由此學生根據思維導圖便可以掌握整個文章的內容。最后教師再與學生一同進行探索,總結文章的中心思想。整個課堂不僅高效完成了教學任務,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質量。這樣的課堂教學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自主地閱讀、學習,還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閱讀的快樂。課堂教學模式變得更加順暢,學生的學、教師的教更加高效、優(yōu)質。
綜上所述,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的應用是廣泛的,小至修辭手法的講解、寫作方法的歸納,大到小學語文知識結構的概括,思維導圖對學生學習語文來說是基本方法,在小學語文學習中的應用之路還很長。思維導圖教學模式無疑將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更加強化,不但增加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了思維能力,還可以直觀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思維導圖加入小學語文學習中,無疑是將小學語文的教學模式進行了革新和推動,作為新時代的語文教師,應該積極探索、實踐、創(chuàng)新,更好地服務于當代學生的語文學習。
(左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