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內容摘要:李煜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杰出的詞人之一,他既是悲情帝王,又是詞中圣手。這位具有高度藝術修養(yǎng)的詞人,將自己作為帝王的無上尊榮與淪為階下之囚的屈辱血淚,通過高度的藝術概括,創(chuàng)作出一首首絕妙好詞,這些詞穿越時空,時至今日,我們讀起來,仍不免為其悲催的一生唏噓不已,為他詞作中閃爍的流光溢彩而傾倒。
關鍵詞:李煜詞作 藝術特色 藝術修養(yǎng) 意象
李煜是中國文學上最杰出的詞人之一,千百年來無數的讀者為之傾倒。做帝王他是失敗的,做詞人他是偉大的??v觀李煜的詞作,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早期詞以縱情逸樂的宮廷生活為主題,中晚期以家國敗亡的憂患意識為主,尤其是他的晚期詞作,無論是思想上還是藝術上都洗盡早期詞的鉛華,臻于化境?!皣也恍以娂倚?,賦到滄桑句便工”,這種因遭遇國破家亡,人生命運發(fā)生巨變,從輕盈妙麗的艷情詞到飽受折磨后書寫沉重哀傷的亡國之音的嬗變,正是李煜詞的顯著特點。
一.紙醉金迷的早期詞
李煜的一生是與南唐的興亡相始終的。他多才多藝,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尤善填詞。像他這樣一個醉心于藝術的人,卻被命運之手推向了風雨飄搖的南唐皇帝寶座,那時王朝的發(fā)展已經是日薄西山,李煜無力挽大廈于既倒,最終從一國之君淪為階下之囚,從聲色犬馬到凄苦伶仃,人生的深哀巨痛,蕩滌了李煜詞中的粉黛鉛華,因此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詞至李后主而境界始大,感慨遂深,遂便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
考察一下李煜詞的創(chuàng)作,大致可分為早中晚三個階段:早期即宋開寶五年(972年)正月以前為早期,從這以后到國破,即開寶八年(975年)十一月為中期,從亡國到被毒死即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月初七為晚期。
李煜創(chuàng)作早期詞時是少年天子,青年皇帝,基本上過著優(yōu)渥的皇家生活。這一時期,他的詞基本上是學習模仿花間詞,內容多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相思歡愛,象《菩薩蠻》三首、《浣溪沙》、《一斛珠》、《玉樓春》等就是描寫豪華生活和艷情的,這些詞是他愉快帝王生活的寫照。詞中意象多是些色彩明麗鮮艷香軟的物象,如《浣溪沙》“紅日已高”一首,就使用了“紅日”、“香爐”、“香獸”、“紅錦”、“金釵”、“花蕊”“蕭鼓”、美女、宮殿等意象來表現宮中聲色迷人、風情旖旎的氛圍,色彩上非紅即金,明亮耀眼,嗅覺上香氣濃郁,聽覺上熱烈歡騰。這些意象,宣泄了作者對奢侈享樂生活的迷戀沉醉。還有幾首描寫宮廷宴樂及男女歡娛的小詞,其意象莫不以紅色金色為色彩主調,以富麗香軟為形狀特征,以使人愉快陶醉為感情傾向。這些意象的組合,揭示了李煜耽迷于享樂生活的內心世界,同時大大張揚了愛情意識。
愛情生活及這種生活在人們心頭積淀下來的愛情意識歷來是古今中外優(yōu)秀文學作品賴以生發(fā)的土壤和養(yǎng)料之一。扎根于這片土壤,吮吸它的養(yǎng)分,中外文人曾創(chuàng)作出無數關于“愛”的奇花異草??v觀中國詩史,在晚唐五代以前,有過兩次愛情意識大滋生和大運行的過程。第一次是《詩經》、《楚辭》時期,第二次是南北朝時期。它推動和哺育了當時文學的發(fā)展,達到了很高的成就。經歷了一段時期的醞釀之后,在晚唐五代又掀起了以香艷文學為標志的第三次浪潮。其代表作就是溫庭筠的《花間集》,當時西蜀和南唐兩個地區(qū)的政治比較穩(wěn)定,經濟發(fā)展,文化比較發(fā)達。統(tǒng)治者往往偏安一隅,耽于享樂,終日歌舞升平。以香艷為特點,以愛情意識為基調的南唐詞應運而生。李煜的早期詞,學習“花間詞”但也超越了“花間詞”,這不僅是因為他有深厚的文學修養(yǎng)和卓越的才華,還因為他善于借鑒前人的經驗,加以揚棄,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比如,他學習了溫韋的“花間詞”,也學習了南唐詞如正中、中主的詞風,也借鑒了唐絕句的簡潔、凝練的優(yōu)點,同時吸收了民歌的直抒胸臆,幾者融會貫通,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雖然內容上沒有什么可取之處,但藝術上達到了很高的層次。
李煜的貴族才子生活并沒有持續(xù)太久,在兵荒馬亂中,他陰差陽錯被扶上了皇帝的寶座。他入主東宮后前期生活是相當奢侈的,他的《玉樓春》(晚妝初了明肌雪)就是這種奢侈豪華宮廷生活的寫照。當李煜和容貌艷麗、多才多藝的大周后結婚后,更加耽迷于享樂。雖然二人屬于封建包辦婚姻,但由于兩人有共同的興趣愛好,又有較高的文化藝術修養(yǎng),因此二人相愛甚篤。這種愛情生活必然在他的詞中有所反映。如《一斛珠》(曉妝初過)及《浣溪沙》(紅日已高三丈透)兩首詞便是他們這一時期的生活記錄。到乾德二年,大周后病篤,他移情于小周后。小周后舉止嫻雅而富于才情,大周后生病后她常與李煜幽會,《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菩薩蠻》(蓬萊院閉天臺女)這兩首詞都是描寫男女幽會的,反應的是李煜與小周后的愛情生活。這些描寫愛情生活的詞中,都有李煜自己和愛人的影子,從而達到了藝術的真實,這也是李煜詞為人喜愛的重要原因。
總之,李煜早期的詞是以表現宮廷生活和愛情意識為主流的。真正使李煜詞的內容發(fā)生轉變的是來自于強大的北宋的威脅及日甚一日的政治軍事壓力。家國在風雨中飄搖,李煜的生活逐漸變得如履薄冰,其詞作逐漸從早期詞向中期詞過渡。詞風也由歡快向憂患轉變。
二.躁動不安的中期詞
李煜即位后,北宋時刻覬覦著南唐,不斷給南唐施加政治軍事壓力,而李煜除了納貢討好外別無良策。作為多愁善感才思敏捷的才子詞人,面對秋風落葉、親友的生離死別和國家日益艱難的困境,不能不激發(fā)他情緒上的大起大落。這個時期,他寫下了不少抒發(fā)離愁別恨和傷情感懷之詞。如《搗練子》一首:“深院靜,小庭空,斷續(xù)寒砧斷續(xù)風。無奈夜長人不寐,數聲和月到簾櫳?!薄恫缮W印罚骸伴镛A金井梧桐晚,幾樹驚秋!驟雨如愁,百尺蝦須上玉鉤。瓊窗春斷雙蛾皺,回首邊頭。欲寄鱗游,九曲寒波不溯流?!薄杜R江仙》:“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金粉雙飛。子規(guī)啼月小樓西,玉鉤羅幕,惆悵暮煙垂。別巷寂寥人散后,望殘煙草低迷。爐香閑裊鳳凰兒,空持羅帶,回首恨依依。”《清平樂》:“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边@幾首表現離愁別恨的詞作,撲面而來的是一股凄涼的風,是令人煩惱的雨,是難奈的孤寂和無可奈何的愁緒。詞的意象構成也由香軟濃艷過渡到凄怨幽美。詞中充滿冷的色調和愁的氛圍。字面上詞人使用了足以引導離懷別感的天氣和環(huán)境意象,如靜院,空庭,冷風颯颯,寒砧斷續(xù),日照簾櫳等。這樣的意象是幽美清寂的,由此而造成的蕭瑟凄清的氛圍把離愁別緒表現的十分強烈。再如《喜遷鶯》(曉月墜)《采桑子》二首,也多是和愁帶悶清冷幽遠的意象組合體,有斜月殘日、微云細雨、清秋黃昏之類的天氣意象,以及蓬發(fā)、殘妝、香灰、羌笛、淚衣、腸斷等人態(tài)和物態(tài)的種種意象。這些詞和早期的歡愉詞相比,再也沒有富麗堂皇的金爐香獸,艷艷紅日,鮮花曉妝,氛圍也是落魄闌珊,凄涼冷漠。當然,這個時期的凄苦隱憂、離愁別恨,比起亡國后的銘心刻骨之痛,只算是淡淡情愁。但這種情愁已不再是貴族文人的閑愁別緒,而是一種真正的家國之憂。彼時的李煜,面臨內憂外患,國勢日頹,臣僚黨爭,加上宋的嚴重威脅,他恐怕再也寫不出早期那種香艷濃烈悠閑歡愉的愛情詞了。
三.泣血和淚的晚期詞
公元975年,宋軍攻破金陵,李煜在宋軍的鐵騎戰(zhàn)鼓中從帝王的寶座跌入塵埃,被俘至汴京。離別故國,哭辭宗廟,江山如畫,從此卻是他人天下。在被押解途中,他痛苦地寫下了一首名為《渡江望石城泣下》的詩:“江南江北舊家鄉(xiāng),三十年來夢一場。吳苑宮闈今冷落,廣陵臺殿已荒涼。云籠遠岫愁千片,雨打歸舟淚萬行。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閑坐細思量。”976年正月初四,李煜一行人經過艱苦跋涉來到汴京,開始他長達兩年的囚徒生涯。在幽居中,他不斷地反思自己。亡國之君的深哀巨痛非常人所能感受。他滿含熱淚把這種感受濃縮在《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這首詞中。即位不久的宋太宗趙光義是個心狠手辣的人,他視李煜為眼中釘,非拔不可。他對李煜先是實施精神折磨,比如玩弄李煜寵妃小周后,又在經濟上苛待他,并對李煜嚴加看管,不許他與外人接觸。李煜只能在孤獨、寂寞、惶恐中度日。受盡屈辱的李煜,只能以酒度日,以淚洗面。在身心交瘁的情況下,他寫下了一首首作為亡國囚徒的血淚之作。如《玉樓春》:“昨夜風兼雨,簾幃颯颯秋聲。燭殘漏斷頻倚枕,起坐不能平。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醉鄉(xiāng)路穩(wěn)宜頻倒,此外不堪行?!边@些晚期詞,字里行間都浸潤著李煜國破家亡的悲哀悲憤,凄涼悔恨。這些情緒匯集成一股濃濃的憂患意識,令千百年來無數讀者為他掬一把同情之淚?!稙跻固洹贰盁o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边@是他孤獨寂寞的囚徒生活寫照;《望江南》“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有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边@是哭他失去天堂的悲歌;《浪淘沙》“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響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边@是他亡國之痛家園之恨的血淚哭喊。彼時的李煜仿佛是一個被歷史拋棄的過客,他孤獨的靈魂在凜冽的寒風中瑟瑟顫抖。這是一個落魄才子的哀鳴,這是一個弱者的呻吟。人生遭際的轉換給李煜帶來了徹心的痛苦和悲愴。處境和生活的改變,促使他的創(chuàng)作無論是思想內容還是藝術技巧,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轉變。李煜晚期詞的意象與之前相較,觸目可及的是淚垂,腸斷,寒雨,流水落花等極言人生悲苦和引人悲壯的意象,詞中人生感慨和怨愁較中期詞也有了質的變化,明顯帶有悲觀失望及對美好事物否定的色彩。如《虞美人》一首:“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睆娏冶憩F了他的故國亡思和身處異地的悲哀和痛苦。亡國后的詞,境界大,感慨深,氣力充沛,勢如瀑布騰空,飛流直下。具體來說,李煜晚期詞的意象可以分為三類,一是概括性極強的以一當十的泛指意象,如家園,河山,南國及無限江山等,這些意象使詞境極為開闊。還有鳳閣龍樓、玉樹瓊枝、雕欄玉砌、春花秋月等,也不是指一時一地、草木節(jié)氣,而是指整個家國,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和自然變遷規(guī)律,所展現的氛圍情景也不再是富麗堂皇而是苦恨悲慨;二是夢中或憶中的虛境意象,雖表現為一事一物,無奈只是幻影,三是為數不多的眼前實景意象,如小樓深院、梧桐苔蘚、寒雨落花及流不完的眼淚等??v觀這三類意象群,所有的虛境和泛指意象皆表現為闊大豪華,熱情明朗,這與其作為囚徒的難堪、悲憤、令人至悲至戚的處境恰恰形成了巨大反差,從而造成了神奇的藝術魅力,能激起讀者強烈的共鳴和同情心。
我們知道,李煜亡國后的生活是非常痛苦的,他不但要承受亡國之痛,還要忍受宋天子的折磨。在這種度日如年的境遇中,李煜之所以沒有選擇自殺,一方面是由于他性格懦弱,不敢面對死亡,另一方面也是緣于他對人生的留戀。他太熱愛生活了,盡管眼前現實是如此冷酷,但他還可以在詞作中品味咀嚼那失去的往事故國。李煜生命的尾聲中,他唯一的希望和寄托就是詞作。因此劉鶚說:“李后主以詞哭”。不錯,李煜把自己全部的身心都投入到作詞中,用詞哭他失去的故國家園,哭他的國恨家仇,并回憶往昔的美好時光,以此達到暫時的心理平衡,否則他根本無法度過被囚禁的漫漫長夜。然而宋天子連這點僅有的希望和寄托也給剝奪了。978年七夕夜,恰逢他42歲生日,內心苦楚的李煜命故伎作樂:“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且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薄队菝廊恕返臉芬魝鞒隽饲艚男?,被宋太宗聽見了,他勃然大怒,賜其牽機藥一杯。就這樣,一個失敗的皇帝,一個杰出的藝術家,一個偉大的詞人,吐盡了最后一縷絲,流盡了最后一滴淚,完成了他的藝術追求,被一杯毒酒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旅途。
李煜的一生,是悲劇的一生,也是矛盾的一生,我們可以用他的一首晚期詞作來概括:《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闕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鬃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揮淚對宮娥?!边@首詞可以說是他一生最真實的寫照。
千百年來李煜贏得了廣泛的讀者,也贏得了崇高的聲譽?!霸~中之帝”當之無愧。李煜獲得如此高的評價絕不是偶然的,是與他所取得成就分不開的。在詞的發(fā)展史上,他起到了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他繼承了《花間詞》的婉約纏綿并去蕪存菁,力拓意境,抒己真情,在藝術技巧上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對后代影響很大。宋的二晏父子,歐陽修,秦觀,特別是李清照的詞作,在很多地方都借鑒了李煜的詞。另一方面。李煜對豪放派詞的影響也很深。唐圭璋先生曾經評價過李煜的《破陣子》“氣魄沉雄,實開宋人豪放一派”。蘇、辛不圖繼承李煜詞的表現形式,而是得其精神,他們在李煜開拓詞境的基礎上,大刀闊斧的創(chuàng)作,繼續(xù)提高詞品,把詞推到了與詩歌并駕齊驅的地位,使詞得到了真正的解放。趙氏兄弟又何曾想到,他們亡了李煜的國,李煜卻用他的詞征服了整個宋朝。
總之,李煜是詞史上繼往開來的人物,他變“伶工詞為文人詞”,開拓了詞的意境,提高了詞的品質,他將永遠在詞史上閃耀著令人矚目的光芒。
參考文獻
1.高夢林.《李煜詞的藝術成就》.《語文教學與研究》.1983年3期p41.
2.李長波.《失敗的皇帝、成功的詞人:談李煜詞的美學價值》.《社會科學》.1984.5p71-80.
3.于德馨.《李煜詞的分期問題及其抒情特色》.《文史哲》.1984年6期.p64-68.
4.許文亮.《李煜詞鏡的美學風貌》.《贛南師范學報》.1988年2期.p24-28.
5.李西躍.《李煜詞的抒情藝術》.廣西大學學報.1984年1期.p82.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經貿高等職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