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舟
小學低年級是學生剛開始接觸寫作、培養(yǎng)寫作興趣的階段,學生系統(tǒng)學習語文的時間不長,沒有較強的語文綜合能力,對寫作也比較陌生。很多學生經過教師的指導,會逐漸形成獨特的寫作風格,在后續(xù)的作文練習中能獲得不錯的成績;而有的學生因為得不到科學的指導,加之對寫作的興趣不濃,漸漸對寫作產生了抵觸情緒,不能在寫作中獲得成就感與愉悅感,與寫作漸行漸遠。
在低年級寫作教學中,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尤為重要。教師需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遵循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制定科學的教學計劃,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不斷挖掘寫作潛能,對寫作產生熱情,夯實寫作基礎,為后續(xù)的寫作做好準備。筆者以小學二年級學生的寫作教學為例,立足于寫作教學現(xiàn)狀進行論述。
一、低年級學生的寫作現(xiàn)狀
1.學生的寫作興趣不濃
在很多低年級學生的認知中,“寫作”僅是語文學習的一項內容,也是為了完成學習教師布置的任務而不得不進行的訓練,并沒有將其看作是抒發(fā)內心情感的重要手段,也沒有意識到寫作可以提升語文綜合能力。在“應付”“完成任務”的心態(tài)下寫作,自然寫不好。
很多學生覺得寫作有難度,對寫作產生了抵觸情緒,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只能根據(jù)模板“生搬硬套”,導致作文不吸引人閱讀。因此,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努力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2.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科學
在低年級作文教學中,教師應先關注教學方法是否科學,是否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很多教師雖意識到要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的寫作能力,但運用的教學方法與這一理念相悖。
為了在短時間內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很多教師讓學生套用“定制”的模板寫作,或要求學生按照一定的格式,將“寫作”固定在思維的“牢籠”中;也有的教師不注重指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一味要求他們學習寫作技巧,導致學生的作文干癟枯燥,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優(yōu)化低年級寫作教學的方法
1.仿寫教材
大部分低年級學生都有這樣的問題:只會讀文章,不會寫文章。感覺閱讀文章很容易,但提筆寫作很難。這是由于學生尚處在寫作嘗試階段,沒有順利從“會讀”階段過渡到“會寫”階段。
為了讓學生順利過渡到“會寫”階段,教師可以從學生熟悉的教材入手,幫助學生開啟寫作之路。教師可以從教材中選取合適的課文,讓學生學習后根據(jù)課文內容“仿寫”。
可以先仿寫課文中的某個句子,例如,仿照“雖然……但是……”“美麗的花園/學校/廣場中,有……有……還有……”等句式寫作,然后,仿寫某一段落運用的修辭手法、寫作順序等。仿寫可以讓學生輕松地進行寫作訓練,消除對寫作的恐懼感。
在選擇仿寫對象時,教師需選擇適合學生模仿的課文,優(yōu)先選擇學生普遍掌握較好、文章內容及結構完整且貼近學生生活的課文。例如,二年級上冊的《媽媽睡了》就可以作為仿寫模板。這篇課文貼近學生的生活,更容易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讓學生在仿寫時結合實際抒發(fā)真情實感。文章越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掌握得就越好。
2.在閱讀中積累
“閱讀”與“寫作”密不可分,通過閱讀,學生可以掌握正確的寫作技巧,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寫作可以反映學生的閱讀水平。教師應運用“讀寫結合”教學法,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的共同提升。
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將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讓學生不斷從在閱讀中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從而達到通過閱讀提高寫作能力的目的。
“素材”不僅是一些文采斐然、用詞準確的語句和段落,還包括作者獨特的寫作風格、寫作靈感以及寫作主題等,這些內容都屬于學生在閱讀中積累的寫作素材。
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這一良好的習慣呢?教師可以讓學生準備“素材積累本”,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從所學課文、閱讀練習以及課外讀物中選取素材進行摘抄,也可以將自己在瞬間產生的寫作靈感記錄下來。
在每月最后一節(jié)語文課,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交流的方式,分享自己積累的寫作素材,通過思維碰撞激發(fā)出新的寫作靈感,積累豐富的寫作經驗,從而促進班級學生整體寫作能力的提升。
一旦學生養(yǎng)成在閱讀中積累寫作素材的習慣,寫作時就不會有不知道寫什么的局促了,能做到“下筆如有神”,從而對寫作產生持續(xù)的熱情。
3.布置課后作業(yè)
低年級學生的寫作思維尚待完善,寫作經驗也較為欠缺,并不適合參加字數(shù)較多的寫作訓練。但很多教師急于推進寫作教學進程,經常在課后布置字數(shù)較多的寫作任務,而這種練習學生“不會寫”,也“不想寫”,長此以往,就會對寫作產生抵觸情緒。教師需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及寫作情況,適當調整作文練習的安排,降低寫作要求,切忌“拔苗助長”。
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日記”的方式寫作,在練習的最初階段,學生的日記內容大多是按照時間順序寫的“流水賬”,只是將一天發(fā)生的事情羅列出來。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教師讓學生在寫日記前思考:今天發(fā)生的最開心/最難過的事是什么?發(fā)生了這件事后,情緒及想法是怎樣的?學生思考后,寫日記時就能突出重點內容并抒發(fā)真情實感,久而久之,就不會再寫“流水賬”了,提升了文章的可讀性。以“日記”“周記”等方式寫作,提供了一個合適的“練習階梯”,學生能逐漸掌握各種寫作方法及技巧,從而形成獨特的寫作風格,不斷提升作文水平。
4.運用信息化工具
信息化工具是教師和學生經常接觸的教學用具,也是廣受認可與歡迎的輔助教學工具。但是,很多教師并不清楚應如何發(fā)揮這一教學工具的優(yōu)勢。實際上,信息化工具最明顯的優(yōu)勢是可以打破課堂的時空限制,隨時隨地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
教師可以設置“寫作引導線上平臺”,讓學生隨時在線上平臺反饋寫作問題,并掌握線上的寫作知識,不斷豐富寫作經驗。比如,教師可以將一些好的寫作素材、線上寫作教學資源及優(yōu)秀范文放在平臺上,以便學生隨時學習。學生也可以借助平臺向教師或同學傾訴寫作困惑,交流寫作感想。
通過信息化平臺,學生可以接觸更多的寫作知識,并且在信息化平臺的帶動下,寫作態(tài)度會變得更加積極,也更愿意將自己的寫作真實情況告訴教師。教師可以根據(jù)線上平臺的反饋及時掌握學生的寫作發(fā)展動向,調整下一步的寫作教學方案,進而提升寫作教學效率。
5.言之有序
低年級學生受年齡因素等限制,對事物的觀察不認真,觀察完了,卻不知該如何描述。教師要科學指導學生,讓他們按照一定的順序寫作。
比如,看圖或觀察客觀事物,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可以從上到下、由內到外,也可以按照事情發(fā)生發(fā)展的順序觀察。觀察后,教師要讓學生描述畫面,將幾幅圖的內容融合成一個整體。
再如,描寫可愛的小動物,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狗為對象,描寫小狗的樣子及特征。有的學生說小狗的耳朵是耷拉下來的,有的學生說小狗喜歡把舌頭伸到外面,還有的學生說小狗的毛很長……學生想到哪兒就說到哪兒,描述毫無順序和邏輯。教師要發(fā)揮引導作用,讓學生有按照一定順序描述,言之有序。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寫作方法,比如可以按照從頭到腳的順序描寫,做到有理可依,有章可循,確保作文內容邏輯清晰、連貫通順。
6.發(fā)揮想象力
學生可以用雙眼觀察世界,用雙手觸摸世界,但如何將所見所聞描述出來并抓住其特點,這對于學生來說比較困難。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知道了如何生動地描述,并把自己所學的知識用于寫作中,提高了作文的感染力。
相對于知識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更為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是無限的。小學生的年紀較小,正處于思維活躍時期,在他們眼中,世界無奇不有。教師應遵循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引導他們充分發(fā)揮想象力,激活他們的思維,讓他們在作文中構建奇妙的世界。
7.優(yōu)化評價環(huán)節(jié)
評價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會影響教學效率。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對他們進行積極正面的評價。
學生完成作文,都渴望得到教師的肯定,希望獲得教師的表揚。教師應遵循學生這一身心發(fā)展特點,給予學生及時有效的評價。
激勵性評價能營造出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活他們的寫作思維,讓他們勇于面對學習中的困難。激勵性評價還能幫助學生樹立寫作信心,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不斷提升作文水平。
三、低年級寫作教學的成果和反思
1.成果
教師可以明顯發(fā)現(xiàn)學生在寫作方面的改變,無論是對待寫作的態(tài)度,還是寫作質量,都有了明顯變化。之前,學生對待寫作的態(tài)度是消極、敷衍的,現(xiàn)在則變得積極、熱情,甚至那些抵觸寫作的學生也慢慢喜歡上了寫作。
學生在多樣化寫作教學模式的帶動下,能正視寫作并積極投入其中,在良好的寫作狀態(tài)下,學生的作文水平自然能提升。就寫作而言,學生能在多樣化的寫作指導下全方位地練習,汲取了豐富的寫作養(yǎng)分,真正做到積極思考、細致觀察、認真投入,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作文水平。
2.反思
在收獲了可喜的教學成果的同時,教師也應當對教學進行回顧和反思。之前,學生的寫作能力與素養(yǎng)一直沒有提升,并非學生自身的原因,而是教師的教學沒有滿足學生的寫作需要,也沒有根據(jù)寫作教學目標和學生的需求制定科學的教學計劃。寫作是學生表達內心情感的重要途徑,能夠體現(xiàn)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教師應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并用文字表達出來。
另外,教師應嘗試開展各種活動來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讓學生在寫作中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收獲快樂和自信。因此,教師應基于現(xiàn)在的寫作教學成果與現(xiàn)狀進行深刻的反思,以便能采用合適的策略來開展寫作教學。
綜上所述,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師要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逐漸了解作文,進而主動寫作。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及學習需求,科學地運用教學方法,促進低年級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小學低年級學生對寫作比較陌生,如果沒有科學的指導,加之對寫作的興趣不濃,漸漸會對寫作產生抵觸情緒,與寫作漸行漸遠。教師需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遵循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制定科學的教學計劃,讓學生對寫作產生熱情,夯實寫作基礎,為后續(xù)的寫作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