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喆雋
教師節(jié)那天,偶然在朋友圈看到了一小段視頻,它給陳奕迅原唱的《孤勇者》重新填了詞,配上一些影視作品的素材,介紹了孔夫子的波瀾一生(唐文明作詞、張俊超演唱)。視頻不長,也就四分鐘,但是看到陳蔡之厄的時候,我不知為何竟熱淚盈眶。這首歌原本是為一部從游戲衍生的動畫而作的主題曲(唐恬作詞、錢雷作曲),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已經(jīng)“幻化”出十幾個語種的無數(shù)翻唱版本?!翱鬃影妗敝皇瞧渲兄?,此外還有學(xué)生、醫(yī)護、消防、公安等群體演唱的版本。不同樂器的演繹也層出不窮,從二胡、古箏到嗩吶,甚至還有小學(xué)生用計算器演奏的版本。某音樂平臺的數(shù)據(jù)顯示,它的總播放量超過了三十五億。
常言道,詩以言志,歌以詠懷。音樂大概是最能夠表達某種集體情緒的媒介了,或者說,通過音樂最容易營造出某種“我們在一起”的共同感。很多小學(xué)生在街頭都會用《孤勇者》這首歌來“對暗號”。傳統(tǒng)經(jīng)典《禮記·樂記》對這一點有著深刻的認識,正所謂“樂者為同,禮者為異。同則相親,異則相敬”。
一句歌詞足以撩撥時代的心弦。從二十世紀膾炙人口的“孤獨的人是可恥的”(1994年張楚原唱),到如今“為何孤獨不可光榮”,一首《孤勇者》到底觸動和承載了什么呢?根據(jù)國家民政局的調(diào)查數(shù)據(jù),二○二一年全國有超過兩億的單身成年人,其中單身獨居的人數(shù)正在逼近一億。問題可能不僅是人口和居住形式上的“獨”,還有內(nèi)心與意義上的“孤”。很多人并非不合群或者缺少親朋陪伴,但是他們的所作所為卻得不到認可、承認或幫助,甚至遭受忽視和貶低。這就是那種“孤身走暗巷”的無力和彷徨。孤獨者未必是勇敢的,但他特別需要勇氣。在此意義上,每個人都是孤勇者,每個人也可能恰是歌詞中的“他們”。
既孤又獨似乎正在成為生活的常態(tài)。這樣的常態(tài)會鍛造出全新的人來嗎?但愿吧!只有在孤獨中升華出勇氣來的人,才能走出暗巷。“勇敢就是,在你還沒開始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注定會輸,但依然義無反顧地去做,并且不管發(fā)生什么都堅持到底?!保ü辍だ睢稓⑺酪恢恢B》)
不能忘孔子的兩句話:一句是“勇者不懼”(《論語·子罕》),另一句是“德不孤,必有鄰”(《論語·里仁》)。“雖千萬人吾往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