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喜,劉小琴,姜錦林
(湖北民族大學附屬民大醫(yī)院,恩施 445000)
緊張性頭痛為臨床常見疾病,好發(fā)于女性群體,其發(fā)病與壓力、情緒等因素相關,具有反復發(fā)作、遷延難愈等特點[1]??挂钟羲幨悄壳拔麽t(yī)治療緊張性頭痛的首選方法,但不良反應較多,老年患者可不耐受[2]。中醫(yī)療法在頭痛治療中發(fā)揮良好療效,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3]。針灸在緊張性頭痛治療中具有較大優(yōu)勢,可通過刺激局部穴位,發(fā)揮舒經(jīng)活絡、調和氣血、協(xié)調陰陽的作用,達到鎮(zhèn)痛效果[4]。目前,芎芷湯在鎮(zhèn)痛治療中已得到廣泛應用[5]。本研究也根據(jù)緊張性頭痛癥狀特點自擬芎芷全蝎湯,并結合證候予以加味治療緊張性頭痛,并與單純中藥或針刺治療相比較,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0月湖北民族大學附屬民大醫(yī)院 156例緊張性頭痛老年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聯(lián)合組、針刺組及中藥組,每組52例。因依從性差、未按要求完成治療者3例,最終納入聯(lián)合組51例,針刺組50例,中藥組52例。聯(lián)合組中男14例,女37例;年齡60~72歲,平均(66±4)歲;病程 1~9年,平均(4.05±0.96)年;輕度 12例,中度29例,重度10例。針刺組中男15例,女35例;年齡60~71歲,平均(66±4)歲;病程1~8年,平均(3.97±0.92)年;輕度13例,中度31例,重度6例。中藥組男16例,女 36例;年齡 60~71歲,平均(66±4)歲;病程 1~8年,平均(3.89±0.90)年;輕度14例,中度31例,重度7例。3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1 西醫(yī)診斷標準
符合國際頭痛協(xié)會發(fā)布《國際頭痛疾病分類第 3版》中緊張性頭痛的診斷標準[6]。
1.2.2 中醫(yī)辨證標準
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7]中痰瘀阻絡證,主證為頭痛如裹、胸脘滿悶、嘔吐痰涎;次證為口淡、食少、舌胖大、舌苔白膩、脈弦滑。
①病程>6個月;②年齡≥60歲;③簽署知情同意書。
①既往神經(jīng)精神病史;②酗酒史、藥物成癮史;③高血壓、腦動脈硬化、頸椎病等疾病所致頭痛;④伴肝腎、造血系統(tǒng)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
①依從性差;②治療中途退出;③失訪。
給予芎芷全蝎湯加味治療,組成為川芎30 g,葛根20 g,羌活、威靈仙各12 g,白芷10 g,全蝎6 g,甘草5 g,細辛3 g;兼肝郁者加白芍、合歡皮各15 g;兼瘀證者加雞血藤15 g,乳香10 g。每日1劑,加800 mL水煎至200 mL,分3次溫服。
給予針刺治療。采用0.35 mm×40 mm華佗牌毫針,患者取俯臥位,取豐隆、足三里、太陽、頭維、百會、風池、頸夾脊、神門、太沖穴,常規(guī)消毒后,豐隆穴直刺1.0~1.5寸,足三里直刺1.0~2.0寸,太陽穴直刺0.3~0.5寸,百會穴平刺 0.5~1.0寸,頭維穴平刺0.5~0.8寸,風池向鼻尖方向斜刺0.8~1.2寸,神門直刺0.3~0.5寸,太沖直刺0.5~1.0寸,頸夾脊穴直刺0.3~0.5寸。得氣后以平補平瀉手法,留針30 min。每日1次,連續(xù)治療6 d后休息1 d。
采用針刺聯(lián)合芎芷全蝎湯加味治療,方法同上。
3組均7 d為1個療程,共治療4個療程。
3.1.1 疼痛程度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8]評估,總分0~10分,得分越高,疼痛越嚴重。輕度為不影響工作及生活;中度為影響工作與生活,但未中斷工作,生活能自理;重度為嚴重影響工作與生活,不能堅持工作,自理能力差。
3.1.2 中醫(yī)證候積分
根據(jù)各項主證及次證嚴重程度,分別計0~6分。
3.1.3 頭痛發(fā)作頻率及持續(xù)時間
觀察并記錄患者頭痛發(fā)作的頻率及每次發(fā)作的持續(xù)時間。
3.1.4 腦血流動力學
采用經(jīng)顱多普勒儀(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檢測大腦前動脈(ACA)、大腦中動脈(MCA)、大腦后動脈(PCA)血流速度。
3.1.5 心理狀態(tài)
采用簡版老年抑郁量表(15-item 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 GDS-15)[9]評估抑郁狀態(tài),總分為0~15分,得分越高,抑郁越嚴重;采用沃里克—愛丁堡積極心理健康量表(Warwick-Edinburgh mental well-being scale, WEMWBS)[10]評估積極心理狀態(tài),總分14~70分,得分越高,積極健康心理水平越高。
3.1.6 對周圍刺激的相關反應
在安靜且光線舒適的房間進行測試,使用Presentation心理實驗軟件(美國 Neurobehavioral Systems公司),測試單獨視覺刺激、單獨聽覺刺激及雙重刺激(同時包含視覺刺激、聽覺刺激),并要求被試者對需要按鍵的刺激盡可能快而準確地進行按鍵,記錄患者對刺激反應的準確率。
根據(jù)患者癥狀嚴重程度變化情況進行療效評價。
痊愈:頭痛及伴隨癥狀完全消失。
顯效:疼痛程度減輕 2級,伴隨癥狀減輕,或頭痛發(fā)作頻率及持續(xù)時間較治療前減少>2/3。
有效:疼痛程度減輕1級,或頭痛發(fā)作頻率及持續(xù)時間較治療前減少>1/3且≤2/3。
無效:疼痛程度減輕不足1級,或頭痛發(fā)作頻率及持續(xù)時間較治療前減少≤1/3,或疼痛加劇。
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率)表示,比較采用卡方檢驗或Fisher精確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4.1 3組臨床療效比較
聯(lián)合組臨床療效明顯高于針刺組及中藥組(P<0.05);聯(lián)合組的總有效率為 92.2%,高于針刺組的78.0%和中藥組的 71.2%(P<0.05);針刺組和中藥組的臨床療效和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3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3.4.2 3組治療前后VAS評分、中醫(yī)證候積分、頭痛發(fā)作頻率及持續(xù)時間比較
3組治療后VAS評分、中醫(yī)證候積分、頭痛發(fā)作頻率及持續(xù)時間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聯(lián)合組低于針刺組及中藥組(P<0.05),針刺組及中藥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3組治療前后VAS評分、中醫(yī)證候積分、頭痛發(fā)作頻率及持續(xù)時間比較 (±s)
表2 3組治療前后VAS評分、中醫(yī)證候積分、頭痛發(fā)作頻率及持續(xù)時間比較 (±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聯(lián)合組比較2)P<0.05
組別 例數(shù)VAS(分) 中醫(yī)癥狀(分) 頭痛發(fā)作頻率(次/周) 頭痛持續(xù)時間(h)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聯(lián)合組 51 5.49±1.02 1.71±0.451) 32.41±3.98 8.91±2.351) 3.94±0.72 1.12±0.451) 3.65±0.92 0.78±0.241)針刺組 50 5.27±1.17 2.29±0.681)2) 31.87±4.02 12.04±3.361)2) 3.85±0.64 1.51±0.591)2) 3.49±0.87 1.18±0.411)2)中藥組 52 5.21±1.11 2.42±0.611)2) 31.72±4.05 13.01±3.171)2) 3.79±0.69 1.60±0.551)2) 3.55±0.85 1.25±0.351)2)F - 22.761 12.763 7.338 6.092 P - <0.001 <0.001 0.001 0.003
3.4.3 3組治療前后腦血流動力學比較
3組治療后ACA、MCA、PCA血流速度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聯(lián)合組低于針刺組及中藥組(P<0.05),針刺組及中藥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3組治療前后各大腦動脈血流速度比較 (±s, cm/s)
表3 3組治療前后各大腦動脈血流速度比較 (±s, cm/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聯(lián)合組比較2)P<0.05
組別 例數(shù) ACA MCA PCA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聯(lián)合組 51 65.35±6.39 49.22±6.051) 81.49±7.29 63.94±7.051) 53.39±6.82 40.36±5.391)針刺組 50 64.71±6.51 54.81±6.331)2) 80.76±8.11 71.45±7.921)2) 52.24±6.49 44.65±6.081)2)中藥組 52 64.59±6.44 56.02±5.961)2) 80.63±7.69 72.59±6.891)2) 52.44±5.97 46.02±5.891)2)F - 10.520 12.084 8.466 P - <0.001 <0.001 <0.001
3.4.4 3組治療前后心理狀態(tài)比較
3組治療后 GDS-15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聯(lián)合組低于針刺組及中藥組(P<0.05)。3組治療后 WEMWBS評分則較治療前升高(P<0.05),聯(lián)合組高于針刺組及中藥組(P<0.05)。針刺組與中藥組各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4。
表4 3組治療前后GDS-15、WEMWBS評分比較 (±s,分)
表4 3組治療前后GDS-15、WEMWBS評分比較 (±s,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聯(lián)合組比較2)P<0.05
組別 例數(shù) GDS-15 WEMWBS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聯(lián)合組 51 8.15±0.93 5.48±0.781) 45.28±7.15 55.92±5.391)針刺組 50 7.98±0.84 6.24±0.801)2) 46.15±6.92 51.36±6.121)2)中藥組 52 7.95±0.82 6.45±0.811)2) 46.22±7.05 50.93±6.411)2)F - 14.092 6.453 P - <0.001 0.002
3.4.5 3組治療前后對周圍刺激反應的準確率比較
聯(lián)合組治療后對單獨視覺刺激、單獨聽覺刺激及雙重刺激反應的準確率均較治療前升高(P<0.05),且高于針刺組及中藥組(P<0.05)。針刺組和中藥組治療后對周圍刺激反應的準確率較治療前無顯著變化(P>0.05),針刺組和中藥組治療后對周圍刺激反應的準確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5。
表5 3組治療前后對周圍刺激反應的準確率比較 [例(%)]
緊張性頭痛在中醫(yī)學領域屬“頭風”“頭痛”“腦風”等范疇,多由內外之邪或臟腑失調,致邪阻經(jīng)絡,或腦失所養(yǎng),或情志影響,其中內傷居多,患者脾失健運,痰濁阻滯[12]。故本研究以痰瘀阻絡為病機,自擬芎芷全蝎湯,其中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上行頭目,為君藥;輔以葛根解肌退熱、生津升陽,羌活、白芷、細辛祛風散寒、除濕止痛;全蝎熄風鎮(zhèn)痙、通絡止痛;佐以威靈仙通經(jīng)活絡、散結止痛;甘草為使藥,調和藥性;諸藥合用則祛風散寒、通絡止痛。并對肝郁者加用白芍柔肝止痛,合歡皮解郁和血;瘀證者則加用雞血藤通絡活血,乳香活血止痛,以緩解患者兼證。
現(xiàn)代醫(yī)學發(fā)現(xiàn)[13],針刺捻轉刺激皮膚及肌肉感受器,通過脊神經(jīng)將神經(jīng)沖動傳入脊髓灰質,激活內源性神經(jīng)元,誘導內啡肽等神經(jīng)內分泌物質釋放,阻斷疼痛信號傳入大腦,達到鎮(zhèn)痛效果。本研究針灸療法選豐隆、足三里、太陽、頭維、百會、風池、頸夾脊、神門、太沖,其中豐隆屬足陽明胃經(jīng),具有和胃氣、化痰濕作用,是化痰要穴;足三里為胃經(jīng)合穴,具有調理脾胃、燥化脾濕,是健脾胃要穴,與豐隆共同針刺治療則可燥濕化痰,治痰瘀阻絡之本;風池為頭痛治療要穴,是陽維與督脈之會穴,百會也屬督脈,督脈總督一身陽氣,針刺可調節(jié)陽氣,升陽益氣,醒腦凝神;太陽、頭維、風池均為治療頭痛常用穴位,在緩解腦血管痙攣中發(fā)揮一定作用[14];神門屬少陰心經(jīng),針刺之可寧心安神;太沖針刺可平肝潛陽、疏肝利膽、通經(jīng)活絡;頸夾脊深層有椎動脈,且神經(jīng)末梢豐富,針刺可疏通局部氣血,緩解頸部肌肉筋膜,到達鎮(zhèn)痛效果[15]。
本研究結果顯示,3組治療后VAS評分、中醫(yī)證候積分、頭痛發(fā)作頻率及持續(xù)時間均較治療前降低。提示,單一針灸及湯藥治療對緊張性頭痛均有一定治療效果。本研究中,聯(lián)合組治療后VAS評分、中醫(yī)證候積分、頭痛發(fā)作頻率及持續(xù)時間低于針刺組及中藥組,臨床療效也明顯高于單一治療的兩組。說明針刺聯(lián)合芎芷全蝎湯加味治療,能進一步緩解患者頭痛。
另據(jù)文獻報道,緊張性頭痛患者腦血流速度減慢或加快,使雙側血流速度不均,故調節(jié)腦血流速度也是治療緊張性頭痛的關鍵環(huán)節(jié)[16]。本研究中,3組治療后ACA、MCA、PCA血流速度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聯(lián)合組低于針刺組及中藥組。說明針刺聯(lián)合芎芷全蝎湯加味治療還能調節(jié)患者腦血流速度,優(yōu)于單一治療。該結果與中藥及針刺療法能促進機體血流通暢,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有關[17]。另外,老年患者身體機能退化,在受疾病困擾時,易出現(xiàn)低落、抑郁等情緒,并伴排斥治療、依從性不良等現(xiàn)象[18]。本研究發(fā)現(xiàn),3組治療后 GDS-15評分較治療前降低,WEMWBS評分則較治療前升高。說明單一治療及聯(lián)合治療均對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有利。且聯(lián)合組治療后GDS-15評分低于單一治療組,WEMWBS評分高于單一治療組。提示針刺聯(lián)合芎芷全蝎湯加味治療,患者心理狀態(tài)也得到有效改善。該結果與聯(lián)合治療后患者頭痛得到顯著緩解,日常生活得以自理,心理負擔減輕,而重建正性情緒有關。此外,緊張性頭痛、偏頭痛等疾病還能引起患者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性變差,影響患者日常生活[19]。本研究也發(fā)現(xiàn),聯(lián)合組治療后對單獨視覺刺激、單獨聽覺刺激及雙重刺激反應的準確率均較治療前升高,且高于同期單一治療組,提示針刺聯(lián)合芎芷全蝎湯加味治療對改善患者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性有利,能減輕疾病對患者日常生活的影響。因此,聯(lián)合治療不僅能糾正生理疼痛,還能緩解心理壓力。
綜上所述,針刺聯(lián)合芎芷全蝎湯加味治療能調節(jié)緊張性頭痛患者腦血流速度,減輕臨床癥狀,提升患者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性,改善心理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