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舟,張 亮,夏文芳,劉 育,王 璐,盧章洪,喻淑慧
(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1.重癥醫(yī)學科;2.放射科;3.心血管內科;4.教學辦公室,湖北 武漢 430060)
體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簡稱膜肺,是搶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新技術[1]。2019年新冠疫情暴發(fā),對ECMO起到推波助瀾作用,使其廣泛為人知曉[2]。ECMO最早起源于心外科體外循環(huán),隨著技術不斷發(fā)展,ECMO已經(jīng)成為常規(guī)治療無效時,挽救成人、嬰幼兒患者的重要手段[3]。ECMO的適應證、禁忌證如何?如何選擇ECMO時機?選擇何種模式?如何置管?如何抗凝?如何調整儀器參數(shù)?如何調整藥物劑量?何時撤機?等均是醫(yī)護人員面臨的實際問題,要求相關科室醫(yī)師不僅熟知基礎理論知識,而且應具備實際操作能力。
Workshop最早起源于1955年,美國醫(yī)學院校首次將其運用于臨床醫(yī)學教學,并逐漸擴展至醫(yī)學實踐及科研[4]。Workshop有別于傳統(tǒng)教學,以小班課的形式組織,以學生為主體,以探討問題為主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5]。Workshop能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反復模擬臨床實踐中鞏固理論知識及技能水平,從而提升教學質量。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于2021年9月舉行了ECMO在危重癥中應用的理論與實踐研討班,旨在提升醫(yī)務人員相關業(yè)務水平,同時探討Workshop教學方法的具體應用價值。
此次研討班從全省招收從事ICU工作5年含主治以上的醫(yī)師50名,采用小組精英教學。首先,進行集中理論知識學習,包括ECMO的起源、病理生理、適應證、禁忌證、并發(fā)癥、模式選擇等。其次,專題知識學習,包括ECMO指南、藥代動力學、微循環(huán)、清醒ECMO等。最后,分組實踐教學,掌握ECMO儀器的預充、置管上機、參數(shù)調整、撤機拔管等實踐技能。
Workshop前3個月重癥醫(yī)學科教學課題組成員召開教學研討會,結合課程特點及實際需求,定制合適的教學計劃及循序漸進的教學內容。制定教學內容圍繞ECMO的歷史起源、病理生理、模式選擇、適應證/禁忌證、置管、儀器參數(shù)調整、療效評價及撤機等模塊。教學重點涵蓋以下方面:ECMO血流動力學、凝血與抗凝機制、藥代動力學、鎮(zhèn)靜鎮(zhèn)痛、呼吸支持、并發(fā)癥防治等。理論授課前提供教材、指南及文獻資料,鼓勵學員自主預習,并提出問題。
教師提前告知學員Workshop教學方法、形式及內容。學員應主動學習ECMO基礎知識、國內外文獻及最新進展,儲備相關知識,并積極思考問題。
通過多媒體聯(lián)合部分實物展示,介紹常用物品,包括:ECMO儀器、預充液、管路及相關耗材。重點介紹ECMO儀器、特點及功能,耗材型號、應用范圍及注意事項。通過介紹后,學員熟悉ECMO儀器的組成,熟知主屏幕按鍵及功能、相關主要參數(shù)及正常范圍、常見報警原因及相關處理,同時能正確選擇并規(guī)范使用耗材。
規(guī)范化學習ECMO操作理論知識,視頻播放標準操作流程后,教師通過模擬教具再次演示,并逐一講解教學重難點,如ECMO正確預充、置管、上機、參數(shù)設置及調整等。教師規(guī)范化示范結束后,學員分小組模擬實操,并鼓勵在操作中隨時提問。
采用小組制教學,6~8名學員為1個小組,由組長負責,輔以帶教教師。實踐教學內容分模塊進行,組內模擬實操,教師適時給予指點,組內學員互相點評,同時組間互評。模擬教學結束后,教師給予最終點評,重申重難點,利于學員牢固掌握實踐技能。
ECMO預充:以Cardiohelp為例介紹ECMO預充,正確認識儀器按鍵及控制面板。檢查儀器的完整性、連接監(jiān)測探頭、檢查套包的完整性、安裝耗材、連接壓力監(jiān)測探頭、安裝流量探頭、連接氣源、連接預充液、開機、連接水箱、預充、排氣。教師分步驟示范講解后,學員自主選擇耗材,分組演練ECMO預充。
ECMO與超聲:ECMO啟動前需完善心超,預判患者心功能、瓣膜功能,同時完善肺超,排除氣胸或胸腔積液、肺水腫。超聲探查血管,正確識別動靜脈,并評估穿刺血管有無血栓、嚴重斑塊、鈣化、夾層等情況,確定穿刺動靜脈的關系及走向,尋找最佳穿刺點及方向。超聲體表定位目標血管,測量血管直徑,選擇合適的型號管路(Fr≈D(mm)×3)[6]。Workshop床邊教學,教師示范血管超聲的手法及超聲引導置管的步驟,定位目標血管及方向,鼓勵學員模擬穿刺訓練,并實時提問,教師及時解答。
ECMO置管:ECMO經(jīng)皮穿刺,損傷小且出血少,為首選置管技術,應了解適應證及注意事項[7-8]。置管應考慮最大ECMO輔助流量;可耐受的最大再循環(huán)率;患者舒適度;是否存在解剖學/靜脈阻塞等情況。ECMO置管前需進行預案,失敗后緊急心外科協(xié)助切開置管。ECMO置管過程前、中、后,密切關注凝血功能結果,經(jīng)皮穿刺需在超聲引導下進行,管芯按大小型號依次擴張,置管成功后及時拔除管芯,管路遠端采用管路鉗夾閉,同時妥善固定管路,防止意外。ECMO置管后需進行管路定位,以右側頸靜脈及股靜脈置管為例,管路的尖端位置分別位于右心房(RA)與上腔靜脈(SVC)、下腔靜脈(IVC)交界處[9]。
ECMO儀器設置:首先,通過多媒體介紹ECMO儀器、功能按鍵及常見的參數(shù)設置。其次,設置臨床情景問題,如儀器故障報警、突發(fā)停電、置管困難、管路移動等,教師誘導學員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并嘗試調整儀器參數(shù)。
ECMO轉運:ECMO轉運由團隊完成,轉運組長負責評估患者病情,制定優(yōu)選的轉運路徑,組內協(xié)調,并核對轉運核查單,確保安全。首先,組織學員觀看ECMO轉運視頻,詢問轉運流程是否恰當,存在哪些問題?其次,分別講解轉運前、中、后的注意事項并填寫轉運核查單。最后,學員臨時組建轉運團隊,評估病情后提出轉運方案、預估時間及突發(fā)應急情況(ECMO抖管、儀器報警、電量不足、管路不暢、滲血)的處理方法[10]。模擬實操后組內點評、組間點評,促進規(guī)范化流程的管理,確保轉運安全。
ECMO撤機:ECMO撤機需建立在正確評估病情基礎上,漸進式下調支持力度,緩慢并安全的撤機。教學重點,旨在加強對病情評估(原發(fā)疾病、心肺功能、血流動力學等),回顧儀器參數(shù)調整相關知識及ECMO相關的病理生理,回顧指南,熟知撤機拔管流程以及步驟。
互動式Workshop教學靈活多樣,教師首先提出問題:ECMO期間治療藥物劑量是否需要調整?劑量調整的理論基礎?ECMO期間PK/PD如何變化?ECMO期間特殊的藥代學特點?引入臨床常見問題,如ECMO期間抗生素劑量是否需要調整?充分激發(fā)學習興趣,結合相關病例,講解藥物在ECMO中代謝動力學,結合最新文獻,激發(fā)思考并總結。教師總結,ECMO管路吸附,導致表觀分布容積增大;脂溶性強、蛋白結合率高的藥物易吸附,需適當增加藥物濃度同時密切監(jiān)測血藥濃度[11]。
臨床醫(yī)師十分重視微循環(huán),近期“微循環(huán)休克”“微循環(huán)衰竭”“微循環(huán)復蘇”等理念相繼提出,當微循環(huán)喪失對大循環(huán)的調節(jié)反應,大循環(huán)糾正后也無法改善組織代謝[12]。Workshop微循環(huán)教學采用實驗教學,以內毒素誘導膿毒血癥模型(實驗兔)。實驗前指導學員正確使用舌下微循環(huán)儀器(Microscan)監(jiān)測微循環(huán);造模成功后及液體復蘇期間再次監(jiān)測微循環(huán),并進行比較。Workshop實驗教學,讓學員認識到微循環(huán)狀態(tài)與預后密切相關。微循環(huán)狀態(tài)是決定預后的關鍵因素,灌注血管的密度、灌注血管的比例、微血管的流量指標比乳酸值、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等傳統(tǒng)指標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及特異性[13]。
清醒ECMO是保留患者意識,無插管、無鎮(zhèn)靜,保留自主呼吸的ECMO。Workshop教學,采用辯論形式討論利弊并提出論據(jù),主要圍繞兩個方面:清醒以及自主呼吸的利弊。辯論結束后,教師進行相關知識的總結與升華。鎮(zhèn)靜聯(lián)合機械通氣時,膈肌常出現(xiàn)功能障礙,導致非依賴性肺通氣,易導致呼吸肌張力降低,功能殘氣量下降,肺不張。自主呼吸時,胸腔內負壓,有利于胸腔外靜脈回流,同時有利于肺的淋巴回流。自主呼吸可保持氣道的天然屏障,抵御細菌,減少呼吸機相關肺炎及肺損傷。自主呼吸過度通氣時,也可導致氣壓傷;當呼吸肌超負荷做功,需要聯(lián)合機械通氣;一旦ECMO出現(xiàn)故障,需緊急氣管插管[14]。辯論結束后,拋磚引玉,清醒ECMO益處較多,但風險較大,需全程加強監(jiān)測。
COVID -19使公眾認識到ECMO可能的獲益,但ECMO實際運用仍任重而道遠[15]。ECMO啟動前、運行中及撤機等全過程均涉及較多倫理問題。Workshop倫理采用情景引入聯(lián)合短視頻教學,啟發(fā)思考,如ECMO作為器官保護、器官捐獻過渡期涉及的倫理問題?如何判斷ECMO患者的腦死亡? ECMO啟動、維持、撤離,任何過程疏忽或者錯誤均可決定患者生死,醫(yī)學倫理中傳統(tǒng)原則無法適用所有ECMO患者[16]。醫(yī)師應嚴格掌握ECMO適應證,尊重家屬的選擇,并充分評估治療利弊及其他相關因素,包括:治療成本、醫(yī)療經(jīng)費及護理等。ECMO啟動后,若患者原發(fā)心肺功能仍無法恢復,可能面臨治療過程中“無路可走”,那么適時終止ECMO也面臨相關倫理問題[17]。
圖A Workshop教學ECMO預充演示 B Workshop教學ECMO床邊超聲演示 C Workshop教學超聲引導置管演示 D Workshop教學組內討論E Workshop教學血管超聲實踐 F Workshop教學 ECMO耗材知識講解
Workshop提倡以學員為主導的全能互動式教學,教師引導教學順利實施[18]。此次Workshop教學提前預報ECMO指南、參考文獻及教材,激發(fā)學員課前主動預習的能力,而不是以教師為主體的灌輸。教學過程中教師答疑解惑,學員把握教學進度,激發(fā)學員獨立思考能力,有針對性的學習,并充分消化知識,提升ECMO技能。
Workshop教學ECMO預充、置管、上機及超聲模塊,均能提高實踐技能。首先,在強化理論學習的基礎上,教師進行標準化流程示范;其次,學員分組模擬實踐;實踐結束后,組內/組間互評、教師點評,指出問題,并再次重申重/難點,規(guī)范操作流程。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實時提問,引導學員思考,提高臨床診療思維及實踐能力。
Workshop不同于其他形式教學,融合PBL教學、LBL教學、CBL教學等特點,以開放式問題引出知識點,同時誘導學員多維度進行思考,提出不同解決策略[19]。Workshop教學有助于提升專業(yè)知識及技能水平,同時鍛煉學員形成多元化、開放式、發(fā)散思維,利于培養(yǎng)復合型-創(chuàng)新性人才。此次Workshop教學中關于清醒ECMO利與弊的辯論,很好地誘導了學員的開放思維。
課前預習、課中實踐、課后反思,循序漸進的模式有利于充分調動學員積極性并大幅度提高學習效率。首先,明確Workshop教學既不是起點也不是終點。其次,Workshop教學內容更傾向解決臨床實際問題,更容易引起學員關注。再次,Workshop教學采用多媒體聯(lián)合床邊教學、小組討論聯(lián)合辯論賽、PBL教學聯(lián)合CBL教學、情景教學等,課堂形式豐富,激活多重感官,提升教學效率,同時增加學員的參與度。
Workshop教學具有靈活性、多樣性、參與度高、實踐性強等特點。教師每次授課中體驗不是一成不變,帶教不同學員,回答不同的問題,均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同時,Workshop教學更重視學員主體地位,無形之間縮短師生的距離,促進雙向交流。Workshop教學不斷探索并深入挖掘學員潛質,有針對性地教學,促進教學相長。此次Workshop教學,在學員收獲的同時,教師也在教學中不斷總結流程,并結合學員所需,優(yōu)化課程,爭取下一期開展得更好,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綜上所述,Workshop教學對學員ECMO培訓項目意義重大。2019年新冠疫情暴發(fā),也將ECMO技術推向歷史巔峰,并逐漸被大眾所知曉。然而,由于ECMO技術的復雜性,體外循環(huán)的特殊性,對相關知識的學習仍是挑戰(zhàn)。我院舉行ECMO的Workshop研討班應運而生。Workshop多樣化教學形式及內容得到我院ECMO團隊的大力支持,并切實解決了目前理論知識薄弱,實踐操作不規(guī)范等實際問題。醫(yī)學知識日新月異,然而教學發(fā)展相對落后,探索更優(yōu)質的教學方式勢在必行。Workshop旨在探索更高效的教學模式,以學員為中心,以臨床實際問題為出發(fā)點,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同時培養(yǎng)團結合作、求實創(chuàng)新的精神。本例Workshop教學實踐取得圓滿成功,深入淺出,多維度學習相關知識,但仍存在以下不足:教學時長較短、未錄制網(wǎng)絡課程、實踐教學模具相對不足。后疫情時代培養(yǎng)優(yōu)秀的醫(yī)師勢在必行,需不斷嘗試及探索新型教學方法,及時根據(jù)反饋調整教學形式及內容,擴展教學范圍,結合互聯(lián)網(wǎng)開展更多線上教育,錄制更多優(yōu)質教學視頻,與時俱進,共同促進醫(yī)學教學發(fā)展[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