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 芳,石倫光,李麗娟,梁博文
(1.廣安市人民醫(yī)院 a.全科醫(yī)學科;b.急診科,四川 廣安638000;2.廣安市廣安區(qū)人民醫(yī)院 呼吸內科,四川 廣安638000)
支氣管哮喘臨床癥狀為咳嗽、氣喘、胸悶等,發(fā)作頻繁反復,中國14歲以上人群發(fā)病率達1.24%[1]。心力衰竭是臨床常見心臟疾病,表現(xiàn)為呼吸困難、體液潴留、乏力等,患病率約為0.9%[2]?;颊叱1憩F(xiàn)為心功能下降,無法滿足機體維持正常代謝所需的心排量[3]。當哮喘患者合并心力衰竭時,呼吸功能相對更差,病情也更為復雜,給予早期診斷能夠指導臨床早期治療干預。肌鈣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可反映心功能情況,可應用于哮喘合并心力衰竭患者[4]。炎癥反應同時參與心力衰竭和哮喘進程,檢測機體炎癥因子指標如超敏C-反應蛋白(hs-CRP)和淀粉樣蛋白(SAA)對哮喘合并心力衰竭具有一定意義[5]。本研究通過檢測哮喘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TnI、CK-MB、hs-CRP、SAA水平變化,探究其在哮喘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意義,現(xiàn)報道如下。
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廣安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62例哮喘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為觀察組。納入標準:①符合《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版)》[6]中哮喘診斷標準,輕度/中度哮喘者,符合《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4》[7]中心力衰竭診斷標準;②所有患者均處于慢性持續(xù)期;③參與人員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12周內急性心肌梗死者;②4周內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發(fā)作;③合并其他心腦血管疾病者;④肝腎功能損害、糖尿病、神經系統(tǒng)疾病、感染者;⑤精神異常者;⑥資料不全者。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另選取來院治療的30例單純哮喘患者為對照組。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1.2.1檢測方法 分別在觀察組和對照組入院第2 d,抽取清晨空腹靜脈血3 ml,于離心機中以3 000 r/min的速度離心15 min,取上清液放置至-80℃冰箱待測。采用化學發(fā)光法檢測cTnI水平。采用熒光免疫吸附法檢測CK-MB水平,采用免疫散射比濁法檢測hs-CRP水平,SAA外送檢驗機構。
1.2.2分組方法 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心功能分級[8],Ⅰ-Ⅱ級為輕度,Ⅲ-Ⅳ級為重度。
2.1 兩組血清cTnI、CK-MB、hs-CRP、SAA水平比較觀察組血清cTnI、CK-MB、hs-CRP、SAA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清cTnI、CK-MB、hs-CRP、SAA水平比較
2.2 不同心功能分級患者血清cTnI、CK-MB、hs-CRP、SAA水平比較62例哮喘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33例為輕度,29例為重度,輕度組血清cTnI、CK-MB、hs-CRP、SAA水平明顯低于重度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不同心功能分級患者血清cTnI、CK-MB、hs-CRP、SAA水平比較
2.3 血清cTnI、CK-MB、hs-CRP、SAA水平的相關性Pearson相關性分析顯示,cTnI與CK-MB、cTnI與hs-CRP、cTnI與SAA、CK-MB與hs-CRP、CK-MB與SAA、hs-CRP與SAA均呈正相關(r=0.381,P=0.002,r=0.474,P=0.000,r=0.298,P=0.019,r=0.533,P=0.000,r=0.375,P=0.003,r=0.385,P=0.002)見圖1-6。
圖1 圖2
2.4 血清cTnI、CK-MB、hs-CRP、SAA水平診斷哮喘合并心力衰竭的ROC曲線分析血清cTnI、CK-MB、hs-CRP、SAA及聯(lián)合檢測的AUC分別為0.900,0.863,0.873,0.673,0.982,見表4。
表4 ROC曲線分析
哮喘患者具有反復發(fā)作性喘息、胸悶等癥狀,可導致肺水腫,嚴重會出現(xiàn)心力衰竭,而心力衰竭導致的心排血量下降、肺循環(huán)壓力上升,患者會出現(xiàn)呼吸困難的癥狀,加重哮喘,并且哮喘與心力衰竭均與炎性損傷有關,二者形成惡性循環(huán)。哮喘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同時存在兩種疾病,情況復雜,根據(jù)癥狀及影像學方法診斷的指導意義不大,需探尋準確、快速的臨床輔助診斷方法。
本研究中,哮喘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其心功能明顯低于單純哮喘患者,機體炎癥也較為嚴重,血清cTnI、CK-MB、hs-CRP、SAA的水平較高。分析其原因,心力衰竭促進心肌重構,心肌細胞凋亡,心功能下降,加重心臟負荷,損傷心肌,進而升高血清cTnI水平。CK-MB作為心肌損傷相關因子,也可反映心室重構及功能下降導致的心肌損傷,其可參與心肌細胞能量代謝,心肌損傷后細胞膜破壞,CK-MB進入血清,因此哮喘合并心力衰竭患者CK-MB水平較高[9]。心力衰竭的進展不僅可通過心肌損傷相關因子反映,也與機體炎癥密切相關。hs-CRP能夠反映心肌缺血及心力衰竭情況,參與心力衰竭的機制為通過結合脂蛋白,激活機體補體系統(tǒng),損傷心臟血管內膜。同樣作為炎癥相關因子的SAA也是急性期反應蛋白,并且不受抗炎藥、腎上腺皮質激素等因素影響,哮喘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體內炎性反應逐漸增強,心功能進一步損害,血清SAA水平升高。并且有研究認為在排除其他危險因素的情況下,SAA可作為心血管事件的獨立危險因素[10]。ROC分析結果顯示上述血清4項指標聯(lián)合診斷哮喘合并心力衰竭的效能最高,可作為輔助臨床診斷的實驗室指標。并且心功能較差的哮喘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上述血清4項指標水平高于心功能相對較好的患者,表明其與患者心功能相關,參與了哮喘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下降進程,可協(xié)助臨床評價患者心功能和治療效果。
同時,cTnI、CK-MB、hs-CRP、SAA這四個指標之間均具有正相關。分析其具體原因,cTnI與CK-MB均分布于心肌細胞中,當心肌細胞受到損傷破裂后會被釋放入血[11]。二者水平升高機制均與心肌細胞破壞有關,因此cTnI與CK-MB水平呈正相關。hs-CRP和SAA均為反映機體炎癥水平的指標,而哮喘和心力衰竭均可導致局部炎癥或全身炎癥反應,因此二者水平均顯著升高,且呈正相關。心力衰竭發(fā)生時,機體炎性介質表達升高,炎性介質也可直接或降解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引起心肌細胞供血不足,導致心功能下降,因此作為心功能相關的cTnI、CK-MB指標與炎癥因子hs-CRP、SAA均具有相關性。但本研究由于時間及臨床限制,病例數(shù)并不豐富,結果可能存在誤差,今后可加大納入病例數(shù),對本研究結果進行深入研究,為臨床提供更全面的研究結果。
綜上所述,哮喘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TnI、CK-MB、hs-CRP、SAA水平明顯較高,且與患者心功能有一定聯(lián)系,聯(lián)合應用在診斷哮喘合并心力衰竭中效能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