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 健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第二高級中學
人物短評是一種精短的、以人物作為評論對象的理論文體。本單元的寫作任務是圍繞“歷史的評說”這一話題,所以本單元的人物短評專指歷史人物短評。它是對歷史人物的思想傾向、性格特點、活動事件、歷史影響等方面進行探究、分析,評論人物的功過是非、成敗得失。一般是議論性的片段文字或小短文。
評論歷史人物應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進行辯證的分析。不苛求,不溢美,秉筆直書;不神化,不妖化,實事求是。
人物短評是對歷史人物的評價。人物短評的寫作主要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尊重史實,評價客觀
“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是班固對司馬遷的稱贊之語?!安惶撁?,不隱惡”是指忠實記錄人物事跡和客觀事物的發(fā)展變化,對歷史人物的“善”不夸大,對“惡”不避諱。態(tài)度嚴謹,事實準確,有根有據,客觀理性。評論人物時依據事實給予客觀的評價,不因功掩其過,也不因過而抹其功。
2.史論結合,敘議結合
歷史人物短評要做到“史論結合,論從史出”,要以歷史事實或者具體史料為依據,得出相應的觀點,既不能主觀臆斷、信口開河,也不能堆砌材料、只敘不議。人物短評要敘議結合:“敘”指根據評論中心有針對性敘述歷史人物的史實,真實再現歷史人物活動的過程;“議”是評論這些人物事件、活動的功過是非、成敗得失??梢圆捎孟葦⒑笞h、先議后敘、夾敘夾議、精敘詳議等多種形式。
3.觀點集中,語言簡潔
人物短評短則二三百字,多則五六百字,無須全面地評價人物,應選擇人物的某個典型事件或某個側面加以評論,做到短小精悍、言之有物。有些人物短評空洞無物,是與其求全求多的心理分不開的。語言概括簡練,不拖泥帶水、枝蔓鋪排;表述清晰明確,不模棱兩可、含糊其辭。
1.了解人物短評的概念,理解人物短評敘議結合、以議為主等基本特點。
2.初步把握人物短評的寫作技巧,能結合史實對歷史人物進行客觀評價。
司馬遷寫《屈原列傳》在敘事中穿插議論,并在文末以“太史公曰”點題,直接發(fā)表對人物的看法和評價。借鑒這種寫法,揣摩《蘇武傳》中班固對蘇武的認識和評價,嘗試以班固的視角,寫一則人物短評。
(統(tǒng)編教材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第三單元“單元研習任務”三·1)
根據寫作要求,請同學們思考:《蘇武傳》中班固只是如實記錄了蘇武在匈奴的生活經歷,并沒有做出評價。這次的人物短評寫作,你將以班固的視角做出怎樣的評價?若是選定了評價的角度,你將從《蘇武傳》中選取哪些史實予以佐證?你如何做到夾敘夾議?文章結構怎樣布局才合理?請寫出短評的提綱,進行小組討論,在討論的基礎上進行修改,然后完成寫作任務。
寫人物短評前,多收集史料,多了解人物以及人物所處的時代,才能貼近人物去寫。對人物的評價要尊重史實,要有正確的評價標準,看其是促進還是阻礙歷史的發(fā)展、品質是優(yōu)是劣來進行評價。然而人物總是復雜、多變的,要用全面、發(fā)展的眼光看待,抓住人物的主要事件和主要思想傾向,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
評論歷史人物應堅持時代性原則,將人物放在他所處的歷史時代。歷史人物的思想動機與事件的功過是非,都是與當時歷史條件緊密相聯(lián)的,他的所作所為,不可能超越他所處的那個時代。
人物短評重在一個“評”字。敘只是手段,評才是目的。短評應以評為主,重在表明觀點和看法。評論時要注意觀點和史實的結合,或先敘后評,或邊敘邊評,敘議結合,從而更透徹地分析歷史人物。
【例文1·欠缺文】
英雄蘇武
何謂英雄?“聰明秀出,謂之英;膽力過人,謂之雄。”三國魏人劉劭在《人物志》中這樣解釋“英雄”的含義。英雄絕不是寡廉鮮恥、意志不堅的小人。有勇有謀、聰慧過人才可謂之英雄,氣節(jié)堅定、忠于民族才可謂之英雄。古來英雄皆如此,無不是忠信仁義、智勇雙全之人。
漢使蘇武出使匈奴卻被卷入一起謀反事件?!笆氯绱?,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國?!泵鎸赡鼙恍呷璧暮蠊K武不愿讓大漢蒙羞,欲拔劍自刎。如此氣節(jié),可謂之英雄!“匈奴之禍,從我始矣”。面對單于和衛(wèi)律的威脅,蘇武義正詞嚴,巧用兩國關系逃過劫殺。如此智勇,可謂之英雄!
孟子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真正的英雄便是如此:面對高官厚祿的誘惑毫不動搖,面對屈辱和威脅絕不妥協(xié),正氣凜然、心若石堅乃英雄本色。蘇武被囚地窖,決不飲食,“臥嚙雪,與旃毛并咽之”;流放北海,“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實在是意志堅韌。衛(wèi)律以“賜號稱王,擁眾數萬,馬畜彌山”誘惑,蘇武不應,大罵其“不顧恩義,畔主背親”;李陵欲動之以情,以“子卿尚復誰為乎”勸之,蘇武便曉之以大義,以“臣事君,猶子事父”答之。多次拒絕投降于單于,蘇武在北海過了數十年,雖已兩鬢斑白,但忠貞不渝,確是鐵骨錚錚。
蘇武這般氣節(jié)、這般堅韌、這般智勇、這般忠貞,可謂真英雄。
【點評】這則人物短評以班固的視角,重點寫了蘇武性格中的英雄品質,較好地突出了蘇武的性格,并能做到敘議結合,言之有物。但文章開篇關于英雄的論述過多。短評重在評價人物,應開門見山地對蘇武展開評議,而不應對“何謂英雄”著墨過多。文中對蘇武英雄品質的論述缺少層次感,文章本想試圖從氣節(jié)、智勇、忠貞三個方面展開,但這三者的內涵是交叉重疊的,所以事例的選擇就有所重復。建議從智勇雙全、忠信仁義兩個方面,結合史實,闡釋蘇武的品質,緊扣其英雄品質,做到不枝不蔓。
【例文2·優(yōu)秀文】
義薄云天 國家至上
孫鈺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第二高級中學高三(7)班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是蘇武最好的寫照。單于召喚蘇武受審,蘇武自意“屈節(jié)辱命”,無臉面歸漢而自刺;衛(wèi)律用歸順匈奴的富貴權勢誘惑蘇武,蘇武痛罵衛(wèi)律“不顧恩義,畔主背親”。一邊是“賜號稱王,馬畜彌山”,一邊是君臣大義。富貴名利,氣節(jié)忠貞,孰輕孰重?一句“匈奴之禍,從我始矣”便不言而喻。
蘇武義薄云天的義利觀,與其國家至上的家國觀密不可分。
在蘇武出使的第二年,李陵降于匈奴,被派遣去北海時趁機勸降蘇武,告知他長兄蘇嘉因“折轅”而自殺、弟弟儒卿因“捕宦不得”而服毒、母親去世、夫人改嫁之慘狀。家庭因朝廷的不公而支離破碎,這對蘇武無疑是人生最大的打擊,但縱使一片赤誠被辜負,縱使十幾年的堅持淪為一空,也無法動搖其對國家的熱愛。正如蘇武所言:“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亡所恨?!?/p>
蘇武一顆向漢之心,一片忠義赤誠,一身不屈傲骨。一勸一駁之間,將其義重于利的義利觀、國重于家的家國觀展現得淋漓盡致。誠哉,“雖古竹帛所載、丹青所畫,何以過子卿”。
【點評】該短評以班固的視角,重點寫了蘇武性格中的高貴品質,從義薄云天的義利觀、國家至上的家國觀兩個方面,結合史實予以評論,短小精悍,言之有物。
文章采用分—總的結構,結合史實闡釋蘇武的義利觀,然后通過過渡段,引出其家國觀,最后小結,條理清晰。文章夾敘夾議、敘議結合。對蘇武事件的敘述簡潔客觀,不夸大,不修飾;議論準確,不枝不蔓。
選擇你喜愛的某位歷史人物,收集有關他的史實材料,了解他的生平事跡,選擇你感興趣的一點,寫一則500字左右的人物短評。
【寫作點撥】選擇你喜愛的歷史人物作為研究對象,查閱資料,了解這位人物的生平事跡,特別是一些代表性事件;閱讀有關評價他的文章。然后選擇感興趣的角度,提出相關的思考,例如:司馬遷在他不同時期的思想有所變化嗎?不同文章對同一人物的評價有所不同,哪種觀點更可信?面對毀譽參半的人物,應該如何評價他的功過?等等。你需要帶著疑問盡量多地收集史料,包括評論文章、傳記文學等。當你有所發(fā)現之時,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多的史料予以佐證。然后確定寫作角度,擬寫提綱。人物短評要敘議結合,敘要客觀,議要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