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江
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手段,也是語文教學的重難點之一。當前,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參差不齊,在寫作方面存在的問題也不盡相同。而作文水平是學生語文知識運用能力與寫作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因此,如何有效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是語文教師要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從當前小學生在寫作方面存在的問題出發(fā),研究了如何提升小學寫作課堂的教學效率,并對提升小學生的作文水平提出了幾點建議。
一、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睂W生一旦產生了寫作興趣,就不會再把寫作看成學習負擔,而是會主動思考如何才能寫出更好的文章。學生對寫作常常產生畏難情緒,不知道如何才能寫出好文章。他們每次的作文分數都不高,久而久之就對寫作產生了恐懼心理。所以教師應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進行寫作教學。首先,教師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小學生的好奇心較強,如果教師能夠通過新奇的事物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給他們表現(xiàn)的機會,就會激發(fā)他們寫作的興趣。比如在寫作課前,為了激活學生的想象力,首先教師可以開展“故事會”活動。如以“我的親人”為主題寫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想象:30年后自己親人的狀態(tài)。學生會通過想象進行故事的編撰,由此感受到寫作的樂趣。其次,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在寫作初級階段,教師應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而不是一味的批評,因為那樣只會增添學生的煩躁情緒,使學生產生自卑感。如果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他們就會產生動力,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最終實現(xiàn)作文水平的提升。
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為了切實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教師還應增強他們的閱讀能力。閱讀和寫作是相輔相成的,而進行廣泛深入的閱讀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最好方法。在不斷的閱讀中,學生可以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也能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在寫作時就不會感覺無從下筆,正如古人說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為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應從以下三方面進行培養(yǎng)。首先,應讓學生大量閱讀,積累好詞好句。積累很重要,如果沒有一定的語言積累,就不能寫出好文章。教師可以讓學生準備一個好詞好句積累本,并定期檢查,表揚表現(xiàn)好的學生,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時進行仿寫。讓學生對范文進行模擬訓練,包括寫作手法的模擬、表現(xiàn)方法的模擬等。但應該注意的是,要避免學生機械地照搬照抄,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手法表現(xiàn)寫作主題。最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文章內容和結構進行分析,讓他們學會從不同角度分析文章結構,比如文章是運用順敘還是倒敘的寫作手法、采用了總分總還是分總的結構等。從分析文章到仿寫文章再到自主寫作,是小學生提高寫作能力的必然路徑。
三、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
第一,從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運用到寫作中,是提升學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徑,教師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留心觀察身邊事物的習慣。好文章并不是靠華麗的詞藻堆砌出來的,只有真情實感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教師要引導學生留心生活中的寫作素材,也就是說,教師要讓學生觀察生活細節(jié),如描寫人物時,要注意觀察人物的神態(tài)、說話的語氣、身體動作等。又如,學校舉辦運動會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參與運動會的人和運動會上發(fā)生的事,寫作以“學校運動會”為題的記敘文。在運動會開始前,教師要對學生的觀察進行指導,讓學生不要把觀察重點放在比賽內容以及參賽人數等無關緊要的方面,而是應多關注以下細節(jié):運動會中最有趣的項目是什么?你認為比賽中最耀眼的同學有怎樣的表現(xiàn)?你聽到了身邊同學怎樣有趣的對話?大家對運動會有怎樣的評價?這些細節(jié)會讓文章內容更加充實,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獲得啟發(fā),以提升作文水平。
第二,隨著信息技術與互聯(lián)網技術的發(fā)展,我們的生活也變得多姿多彩,學生可在互聯(lián)網中游覽名山大川,看遍人間美景。教師要巧妙利用網絡資源,布置實踐任務,讓學生在體驗和觀察中收集信息,積累寫作素材。例如,在“我的植物朋友”的寫作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先布置實踐任務:“請你種下一顆種子,將其成長的過程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苯處熯€可在課前帶領學生到校園內外觀察植物,在學生觀察時,教師要多觀察學生,了解學生的興趣點,給予適時的指導,引導學生多角度觀察與交流。這樣的實踐活動符合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能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自然能幫助學生寫出富有真情實感的文字。
第三,積累好詞好句。引導學生積累好詞好句是很多教師在寫作教學中都會用到的方法,這也的確是提升學生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但是教師在教學中如何帶領學生有效積累好詞好句呢?大多數教師在這方面都過于流程化,布置摘抄與積累任務后,缺少過程的監(jiān)督與最終評價,只是在規(guī)定的時間檢查。有的學生不理解教師布置積累好詞好句任務的目的,又因為缺少監(jiān)督,所以會消極對待,草草應付。在讓學生積累好詞好句前,教師要明確任務目的,讓學生了解好詞好句的積累對提升作文水平有重要作用,這樣他們才能更加積極地高質高效地完成任務。教師還可以定期組織好詞好句分享與交流活動,如以主題黑板報等形式,增強學生積累的動力,讓學生能夠寓學于玩,玩有所得。
四、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第一,奠定寫作基礎,加強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語文知識的發(fā)展是從物到字再到詞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字詞的掌握是小學生寫作的基礎。只有積累了一定的字詞量,才可以進行高質量的寫作,把思想轉化為書面語言。教師掌握了學生的識字寫字心理,才能為提升表達能力奠定基礎。低年級學生受心理發(fā)展的局限,很難進行細節(jié)區(qū)分,所以在識字寫字過程中會出現(xiàn)增加筆畫或減少筆畫的情況。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區(qū)分形近字、易錯字等,讓學生更明確字與字的異同,掌握漢字的構造規(guī)則。例如,“扛”與“江”的區(qū)分教學可以從偏旁入手,挖掘字理,即“氵”旁的字多與水有關、“扌”旁的字多表示手拿東西的動作。教師可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展示漢字的構造圖等,幫助學生有效區(qū)分字詞。
小學生在寫作時經常出現(xiàn)表達混亂、思路不清與邏輯性差等問題,這些問題大多數是受到了口語表達能力的影響。想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教師不但要引導他們增加日常交流,還要注重在課堂上為其提供表達想法的機會,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例如,在講解作文主題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在小組合作中進行交流與討論。學生可以借助細致的觀察和深入的思考,選擇合適的詞語,表達自己的思考。教師要盡量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思考時間,防止出現(xiàn)不經思考脫口而出的情況。
第二,很多時候學生缺少寫作靈感而無從下筆,是因為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語言運用和表達習慣。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有必要通過靈活的教學方法提高他們的語言能力。例如,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時,可以先展示寫作題目,讓學生自主思考和構思,然后走上講臺陳述自己的想法。教師還可以提供一個故事,讓學生對故事進行續(xù)寫和改寫,并展示自己的作品。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幫助學生養(yǎng)成先在頭腦中構思再動筆寫作的良好習慣,以逐漸提升寫作能力,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五、實施分層教學
每個學生的寫作能力都不一樣,教師必須因材施教,對學生實行分層教學,對不同學習能力和作文水平的學生實施不同的寫作教學計劃。例如,一年級先學習字詞,三年級時進行段落的仿寫,五年級自主寫作。當然,在同一個年級或班級教師也需要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
教師應掌握班級內每位學生的寫作特點,把特點相同的學生分為一組。例如,教師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寫作時經常出現(xiàn)用詞不當的問題,而有些學生寫出的文章內容太過蒼白。教師可以將其分成AB兩組,針對A組學生,讓他們進行段落書寫訓練,最終實現(xiàn)對文章整體詞語的準確把控。針對B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進行閱讀訓練,加強好詞好句的積累,再進行句子擴寫訓練,讓他們掌握如何把簡單的句子變得生動形象。這樣的分層教學能切實有效地提升每個層次學生的作文水平,實現(xiàn)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
例如,以“吃文化”為主題的寫作教學就可以實施分層教學,案例設計如下,教學目標:讓學生充分了解“吃”的文化,形成正確的生活態(tài)度。教學重難點:教授學生具體“吃”與抽象“吃”的區(qū)別,并引導學生在寫作時把人們日常的“吃”上升到文化層面;幫助學生了解不同人對“吃”的態(tài)度。具體教學過程:第一,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同學們,我們模仿電視上的娛樂節(jié)目,進行一次智力大比拼游戲,好不好?”課件展示字謎“三九胃泰、麥當勞、考試零分、辛苦、害怕”。依據學習能力把學生分成A、B、C三組。以字謎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回憶、聯(lián)想、思考和討論。C組學生可能只能理解字謎的字面意思;而A組學生則可能理解其深層次含義,解出謎底。教師要盡量多提問C組學生,并以此為突破口,調動全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評價方面,教師要對A組學生進行認可與獎勵,對B組和C組學生給予鼓勵,總體肯定學生的思考和討論過程。在學生討論后,教師要對字謎進行匯總,即這些詞語都能用“吃”表示,引導學生在分析后了解“吃”的豐富內涵,即除了吃喝外,還有承受、依靠與消耗等意思。教師還要給沒有理解透徹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第二,討論和交流。讓學生說一說“吃”的經歷,這個問題很簡單,A、B、C三組學生都能回答。然后教師提問:“你有沒有什么想吃卻沒有吃到的?”這一問題可以讓不同層次學生代表發(fā)言,最終會發(fā)現(xiàn)學生“沒有吃到的”多集中在美食方面。接著教師可以提升問題思考難度:“想吃吃不到是遺憾,但是你有沒有一定要吃的經歷呢?”針對這一問題,只有個別學生能簡單回答。教師可以提示學生在生活中留心觀察,并將其作為寫作素材。最后提問:“你能從吃聯(lián)想到哪些成語?請你以成語為主題討論一件事情。”A組學生想到的成語都涉及一定的文化內涵,如“吃里扒外”“吃棋不悔”等。B組學生想的多為形容吃的動作或者表情的詞語,如“津津有味”“大快朵頤”等。C組學生想到的則多為表示簡單的吃的動作的成語,如“大吃大喝”“狼吞虎咽”。第三,確定主題,進行寫作。經過上述討論,學生已經收集了很多寫作素材,教師可以布置寫作任務:請你寫300字左右的短文。針對A組學生:“請你以‘吃’文化為主題著手寫作,立意要新穎,詞句要優(yōu)美?!贬槍組學生:“請你著重敘述自己‘吃不上’的故事,要以真實經歷為基礎展開描寫?!贬槍組學生:“請你寫一寫吃美食的經歷,描述當時你的真實感受,準確使用字詞與標點符號?!钡谒模瑢懲赀M行小組交流。當學生完成寫作后,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交流的內容包括互相修改、互相點評等。討論后讓每組推薦一名學生在班級內分享,教師則著重輔導作文水平不高的學生,以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六、重視作文評價過程
除了在寫作方法上進行訓練,教師還要重視作文評價的過程。如何對學生作文進行正確合理的評價,教師需要掌握好一定的評價標準。評價的內容既不能過于嚴厲,也不能過于簡單,否則無法達到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目的。具體的作文評價環(huán)節(jié),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把握。首先,教師應重視作文評語的書寫,不能籠統(tǒng)地評價作文內容,而應在尾批上指出學生作文中的問題,再利用旁批針對具體問題給出具體修改意見。其次,教師要賞識學生的作文,及時肯定學生文章中的閃光點。學生的想象往往是天馬行空的,教師不應該限制他們,而應該提出鼓勵并給出建議,讓他們的作文水平在不缺乏想象力的同時又能獲得進一步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內互批的形式讓學生批改作文,鼓勵學生之間交流與討論,引導他們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以提高寫作能力。
總而言之,為了讓學生的寫作能力獲得有效提升,教師必須引導學生用心觀察與感受生活。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充分激發(fā)學生對作文的興趣,讓學生愿意自主思考和主動下筆。為了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積累,教師還應引導學生進行大量課外閱讀。除此之外,教師要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薄弱項進行重點教學。教師也要重視作文評價,讓每個學生都能真正認識到自己在寫作方面的不足,及時彌補。久而久之,學生的寫作能力一定會獲得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