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璐
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是小學寫作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學生作文是否富有個性,與學生想象力的豐富與否具有密切關系。豐富的想象力是寫作創(chuàng)新思維的基礎,也是小學生寫作興趣的來源之一。所以在當前素質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小學寫作教學必須重視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新寫作課堂上的教學活動,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專項訓練,最終提升其想象力。
一、培養(yǎng)小學生想象力的重要性
在素質教育的理念下,想象力的培養(yǎng)是小學寫作教學中重要的教學目標和任務,也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從寫作能力的角度說,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最重要的作用是能夠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作文內容同質和缺乏個性的問題。
從當前小學寫作教學的情況看,學生作文內容、形式和結構千篇一律。而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除了教師的模板化教學之外,就是學生想象力的缺乏。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引導他們從不同角度構思是當前小學教學的重點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想象力不僅能激發(fā)他們的寫作熱情和興趣,還能調動他們寫作的積極性。
二、培養(yǎng)小學生想象力的策略
1.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做好想象積累
從概念上說,想象不是空想,而是對大腦中的已知意象進行加工的過程。因此提高想象力的前提是要有足夠的意象的積累。但是小學生年齡較小,生活范圍有限,生活經(jīng)歷都較為簡單,缺少乏生活經(jīng)驗,導致其在基礎的意象積累方面有所不足。因此,提升小學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徑之一就是引導學生養(yǎng)成觀察生活的良好習慣,讓學生通過對生活細節(jié)的觀察,豐富自身的認知和生活常識,為想象力的提升做好鋪墊。
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利用主題實踐活動把寫作主題和學生的日常生活有機整合,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習能力選擇合適的實踐活動。在完成觀察生活的主題實踐活動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班級內展示觀察結果,通過互動的方式引導學生就觀察結果展開討論。這樣的活動既能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又能引導他們發(fā)散思維。
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廣泛閱讀,拓寬知識面。除了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學生的更多感知還來自于閱讀和學習獲得的間接經(jīng)驗。閱讀突破了時空限制,可令讀者思接千載。平時學生自主閱讀時,書目的選擇有一定主觀性,多為繪本、童話和小說等。小學生的閱讀范圍,還包括寓言、兒童故事等,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感性思維。教師還要知道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在此范圍內提供科學、文史類書籍,幫助學生積累知識,擴展視野,為想象奠定基礎。廣泛的閱讀不但能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還能提升學生語言表達的質量和想象力。例如在《父愛之舟》文本閱讀中,以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如果你在這艘白篷船上,你會聽到、想到、聞到什么”,讓其深入情境,自主思考,然后口頭表述,再寫成文章。
2.依托語文教材,滲透想象方法
常見的想象方法有夸張、擬人、黏合、典型化。部編小學語文教材中涉及的想象方法主要以黏合、擬人、夸張為主。例如,部編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材中的“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的主題下,編排了想象習作單元,其中的課文《小真的長頭發(fā)》運用了夸張的手法,把長頭發(fā)想象成晾衣繩、釣魚竿等等,繼而想象出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而《我變成一棵樹》則運用黏合手法,把樹的特征與人黏合,創(chuàng)作出小女孩為了多玩一會兒不回家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樹的有趣故事。這兩篇文章的課后練習也都涉及想象,如:“你覺得哪些想象有意思?”“如果你也變,想變成什么?”這兩道練習題就是引導學生運用直觀感受與遷移等方法進行想象。教材中不止課文中滲透了想象手法,還在作文板塊的設計中增加了想象內容。如,三年級下冊的習題例文《尾巴它有一只貓》滲透了反向想象的方法,《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則呈現(xiàn)了對比想象的方法。如果能將這些方法都運用到寫作中,可以幫助學生從表層到深層進行想象,豐富作文內容。小學中低學段的想象可以通過童話呈現(xiàn)出來,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以課文為基礎,通過夸張和黏合兩種想象的學習感受到想象的樂趣。如三年級下冊的想象作文“這樣的想象真有趣”,就是讓學生通過想象讓事物的特征發(fā)生變化,教師要指導學生運用夸張的手法進行想象。到了小學高學段,學生想象的作文以科幻文和假想類為主,教師可以依據(jù)教材引導學生靈活想象,如四年級下冊的《神奇探險之旅》的寫作教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夸張的手法描寫遇到的險情,放大險情,讓讀者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受。
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要充分研讀教材,樹立方法意識,結合作文范文有意識地滲透想象方法,幫助學生掌握想象技巧,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在想象中獲得獨特體驗。另外,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要注重方法,可以借助讀寫結合的方法讓學生在遷移的過程中提升想象能力。
3.強化閱讀拓展,豐富素材儲備
在當前的素質教育背景下,要強化學生的想象積累,教師除了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還要引導學生大量閱讀。閱讀可進一步拓展學生知識范圍,最大程度豐富學生想象素材的積累。鑒于當前寫作素材缺乏導致學生寫作能力較弱的問題,閱讀是豐富學生寫作素材的有效途徑。
就具體的寫作教學過程而言,教師可以設計課堂拓展閱讀和課后延伸閱讀兩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圍繞同一寫作主題,在完成教材中要求的文章的閱讀后,教師可以準備一些課外的拓展閱讀材料。在閱讀課外材料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掌握素材積累的方法。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課后進行預習和鞏固練習,以豐富學生的想象素材儲備,有針對性地強化學生的想象力。
例如,在“我最難忘的一件事”的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圍繞“難忘的經(jīng)歷”這一核心主題,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數(shù)字化教學資源和圖書館等實體圖書資源尋找合適的課外閱讀材料。在教學前,教師可以把《綠野仙蹤》的選段作為閱讀材料,采用動畫情景結合文字的形式設計課件,讓學生在課后完成自主閱讀。這樣的內容和形式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又能拓展學生對“難忘的經(jīng)歷”這一主題的寫作思路。而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布置《木偶奇遇記》的篇章閱讀任務,引導學生以文章中木偶匹諾曹的視角開展閱讀,并且概括故事情節(jié)。這一過程既能讓學生掌握中素材積累的方法,也能對寫作主題產(chǎn)生新的認識,起到豐富學生想象力的作用。
4.設計針對性的訓練,鍛煉發(fā)散思維
發(fā)散思維是想象力的一種體現(xiàn),因此在小學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有針對性的訓練活動,鍛煉學生發(fā)散思維的能力。
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采取口頭和書面兩種訓練形式。針對口頭上的想象力訓練,教師可以圍繞寫作主題設計對話或討論等活動。在具體活動中,教師需要引出主題,并通過提問、對話等形式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展開討論。而學生則需要,以主題為中心充分發(fā)散思維,表達自己的想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尊重學生,不對學生表達的內容做負面評價。在學生表達的內容脫離主題時,教師可以引導其從另外角度重新思考,回歸主題。借助這樣的方式,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為學生想象力的發(fā)展奠定基礎。練筆是寫作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也是強化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所以教師在寫作課堂上,可以通過自命題或半命題的簡單練筆活動強化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例如,教師可以按照寫作主題選擇相關的閱讀材料,讓學生針對材料的某個段落進行改寫或續(xù)寫練習,以進一步強化學生的發(fā)散思維。經(jīng)過這樣的訓練活動,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會得到強化,想象力會有所提高,實現(xiàn)口語和書面表達能力的雙重提升。
5.開展技巧教學,強化語言表達
寫作技巧、修辭手法等語文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是小學寫作課堂上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是強化學生寫作能力的基礎和關鍵。而在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的過程中,寫作技巧教學也是必不可少的。想象力是學生思維品質的體現(xiàn),在寫作教學中,學生的想象力需要借助作文這一載體表現(xiàn),也就是說,學生的想象力需要通過文字表達實現(xiàn)。這也就意味著,只有具備較強的文字表達能力,把自己想象的內容通過寫作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學生的寫作想象力才能真正得到體現(xiàn)。因此,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就要開展寫作技巧教學,尤其是進行修辭手法的專項練習。
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通過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方式進行寫作技巧的教學。首先,教師可以通過講解或者播放微課視頻的方式從概念、定義以及方法等理論角度對寫作技巧、修辭手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初步了解相關的概念。在這一基礎上,教師需要結合具體的表達案例加深學生的理解和體會。教師可以選擇課內或課外的能夠體現(xiàn)這一技巧和方法的文章或段落,通過對比的方式引導學生體會這一技巧和方法在寫作表達中的意義和作用。之后,教師還可以設計有針對性的訓練題目,讓學生獨立完成練筆活動,強化學生的表達能力。這樣的教學是把小學生想象力具象化,提升其想象力的重要手段。
6.確定作文評價標準,及時反饋
確定作文評價標準,可以讓學生的寫作學習更有方向。教師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要和作文評價方式多元結合。一方面,教師要掌握學生的年齡特點,確定作文評價標準。但是在具體的寫作教學中,大多數(shù)教師多使用“想象大膽”“想象力豐富”評價學生的作文,評語空泛,大而無當,最終獲得的反饋意義也不大。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的寫作教學,與一般作文在評價上有相同點,都是比較關注學生的情感和語言表達。但是與一般作文評價不同的是要更加注重學生的“想象力”,增加考量學生想象品質的內容,追求學生語言表達、想象、情感的統(tǒng)一。對學生想象力的考量,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想象是否合乎情理,是否具有獨特性,是否具有指向性。這幾點反映到學生的作文中,主要表現(xiàn)為:第一,作文中的想象具有指向性,即中心立意更加明確。學生可以依據(jù)要求想象,是基于自己情感與思想進行的,不是漫無目的的想象。密切聯(lián)系主題是學生想象的基礎。教師對學生想象力的衡量主要也是看作文主題,學生是否能圍繞一個中心,集中指向一種情感。第二,作文中的想象是否獨特主要體現(xiàn)在構思新穎與否上。這需要學生的想象具有創(chuàng)新性,具體表現(xiàn)為學生可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創(chuàng)新。例如“變身為云朵”是以“變”為主題,學生對云朵的常規(guī)想象為“飄浮在天空中”,創(chuàng)新想象為“云朵為成就干枯的玫瑰花做出努力”。第三,作文中的想象要豐富具體。以豐富程度表示學生頭腦表象的概括與數(shù)量程度,頭腦中的表象的內容越豐富,學生的想象就越飽滿。另外,學生是否把想象融入文字中,可以作為想象豐富與否的標準。
另一方面,教師要創(chuàng)新作文評價方式,及時反饋。對于學生習作的評價,包括評改和講評兩部分。評改是教師對學生的作文進行批閱、改正與評價;講評是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分析、歸納作文的過程。在具體的作文評價中,要先評改,后講評,教師要在作文批改上下功夫。通過寫作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需要教師及早把評改結果反饋給學生。為了提升寫作評價的實效性,教師可以運用以下幾種形式。第一,用精細評改與重點評改的形式。教師依據(jù)評價要素,對學生作文從結構到內容進行全面批改,這種形式對個別學生的作文指導有一定意義。重點評改則是圍繞本次寫作實施有側重的、重點的批改,可以節(jié)省評改時間。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作文水平,選擇合適的評改方法。第二,全面與輪流評改。前者是全面地對學生作文進行批改;而輪流評改則是教師一次只修改部分學生的作文,下次輪換修改,這種評改形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全面評改耗時、耗力的弊端,需要教師對學生有充分了解,根據(jù)其作文水平選擇重點評改對象。第三,自主與合作評改。這種評改方式需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自我反思與評價中汲取經(jīng)驗,共同進步。這需要教師先制定評價標準,詳細劃分評價元素,如選材、立意、結構、銜接等等,然后讓學生依據(jù)標準進行自主評價與合作評改。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寫作教學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而在寫作教學中,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是非常重要的內容。教師應該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發(fā)散思維能力以及表達能力,有效提升學生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