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丹
關鍵詞:思維導圖;初中生物;高效課堂
在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推進的過程中,《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21年版)》中明確強調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不少初中生在課業(yè)繁重的壓力下,缺乏高效的學習方法,掌握的知識較為零散,沒有形成知識網絡。又在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的“雙減”政策背景下,為了更好地使初中生物課堂提質增效,鍛煉學生的生物學科思維,巧用思維導圖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將知識系統(tǒng)化、網絡化,也可以有趣味性地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讓學生思維發(fā)散,促進學生科學思維的發(fā)展,促進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提升。
思維導圖是一種圖文并重的很好表達發(fā)散思維的圖形工具,可以將知識點系統(tǒng)地鏈接起來,將思維形象化,又稱心智圖[1]。思維導圖一般以樹形結構呈現,有手繪和軟件繪制兩種方式,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特征:第一,明確的中心主題在中央;第二,中心主題分支放射一級、二級分支;第三,分支可以是圖畫或簡潔關鍵詞概括;第四,重要分支要由節(jié)點連接。思維導圖是初中生物教學的好幫手,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思維能力,從而打造高效的生物課堂。
1.有利于構建生物學知識體系,便于學生理解
思維導圖是一種便捷的教學和學習方式,清晰明了的邏輯結構和知識架構,便于師生快速掌握生物學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思維導圖呈現式的學習和學生自主繪制的學習,都是學生將教師講解的生物知識不斷理解和內化的過程,建構成學生自己新的認知框架,形成一個邏輯清晰、架構簡明的體系,很好地將單元知識或課時知識快速記憶,加強了學生知識的梳理與理解,可以大大提升課堂的效率和質量。
2.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
思維導圖具有較強的邏輯性、思維性和創(chuàng)新性。初中生物課程標準也十分明確要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思維和科學探究,那么教師想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就可以根據理性思維導圖的特性開展教學。學生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是對所學知識進行獨立思考的過程,在確定中心主題后分支的繪制是學生概括能力不斷提升的過程,每一個分支下的內容是學生按照中心主題的邏輯順序思考后的明確,不僅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與理解,還在創(chuàng)作圖文并重思維導圖中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有助于生物學科核心素養(yǎng)落地。
1.預習繪制思維導圖,進行精準教學
思維導圖巧用到初中生物課堂中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把握所學新知識的內容,也可以幫助教師掌握學生所理解的知識,進行課堂教學設計的調整,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那么,在學生還不熟悉掌握思維導圖方法的情況下,教師應該在課堂上演示思維導圖的繪制,包括已繪制的主題中心、中心分支出去的枝干內容、枝干內容形成的三級枝干內容,可以圖文相結合,以不同形式呈現。教師示范后,布置學生預習課的時候按照自己對課文內容理解,圖文形式按照主次分明的層次形成一個主題式的知識網絡,便于教師發(fā)現學生對所學新知的了解情況,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索、歸納概括能力,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學習,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便于教師開展精準教學。
2.課中梳理教學內容,開展重點教學
初中生物課程要求教師通過學生將所學知識內化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思維、科學探究等生物學科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那么,思維導圖可以很好地將知識結構和生物學科的特色相結合,教師嘗試巧用希沃白板中“思維導圖”功能對重點知識進行思維導圖的繪制,讓學生在課堂中結合教師的講解,自主梳理出重點知識思維導圖,達到對課堂重點知識的理解與應用。比如,在蘇教版七年級下冊《人體的血液循環(huán)》一課教學中,教師在講解到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體循環(huán)和肺循環(huán)過程中,講解完后,可以讓學生畫出心臟簡圖,繪制體循環(huán)和肺循環(huán)的過程,展示部分學生的思維導圖,生生點評完后,教師對學生的思維導圖進行評價反饋,以此達到學生理解重難點知識、提升學生理性思維和科學探究能力的目的。
3.練習強化知識體系,促進思維提升
由于思維導圖具有概括性、邏輯性和創(chuàng)新性較強的特點,可以提升初中生理性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在初中生物課程中,學生練習是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和再次理解,巧用思維導圖強化知識體系,可以使得學生思維能力得到提升。教師可以在學生練習環(huán)節(jié)中,指導學生提煉出中心詞,開展一級分支的繪制,再進行二級分支概括歸納,配以插圖方便理解,這樣就可以將所學的知識形成體系,學生也在思考和創(chuàng)新過程中提升了思維能力。比如,在蘇教版七年級下冊《人體概述》這一課學習中,教師可以利用希沃白板以知識樹的形式繪制出“人體”為中心詞的思維導圖,在分支中呈現出“消化系統(tǒng)”“運動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在一級分支下再分出二級分支。這樣學生就一目了然人體構成的主要系統(tǒng)。學生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自己對重難點把握和圖文結合對人體構成及功能的理解思維導圖,學生思維得到提升的同時,課堂效率也大大提高。
4.復習理解所學內容,提高復習效果
巧用思維導圖到初中生物教學中,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中,更應該應用到課后復習環(huán)節(jié)中。學生能夠將知識內化并應用形成自己的認知知識建構,才說明學生理解了所學知識。首先,教師布置課后突顯重點的復習思維導圖。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創(chuàng)作主干突出、圖文并茂的復習思維導圖,提高復習效率,鞏固所學知識。比如,在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章《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學習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將“細胞”作為一個關鍵主題,然后繪制枝干分為植物細胞、動物細胞,再分支出每一個枝干的主要內容。其次,教師要求學生可以分析圖解復習思維導圖的要點,比如:如何識別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植物細胞有何功能?最后,教師需要對學生上交的復習思維導圖進行批閱和反饋,學生和教師共同改進思維導圖,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鞏固,提高復習效率。
綜上所述,思維導圖不僅是初中生物課堂上教師的一種有效教學方式,也是學生的一種高效學習方法。巧用思維導圖打造高效的初中生物課堂,通常在生物課堂的預習、講課、練習和復習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根據教學內容進行利用。教師通過讓學生自己思考和創(chuàng)作繪制,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還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將知識系統(tǒng)化和網絡化;還改變了傳統(tǒng)死記硬背缺乏思維活動的方法,對學生科學思維發(fā)展和生物學科核心素養(yǎng)提升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王傳桂.思維導圖教學模式在初中生物課堂上的應用探索[J].學科教育,2021(11):69-70.
[2]姜秀萍.新課標背景下運用思維導圖構建初中高效課堂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1(30):11-12.
[3]南永謙.運用思維導圖提高初中生物教學效果的思考[J].考試周刊,2022(07):106-110.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qū)華羅庚實驗學校 姚 丹)